AirPods Pro 體驗:AirPods 的新突破
AirPods早已成為一股流行文化,這從AirPods Pro一推出就被調侃為“豌豆射手”和各類卡通人物,甚至還被頂上微博熱搜就可見一斑。在之前寫的那篇“和前代五百塊的差價AirPods Pro都貴在哪”的文章中,我草草地下了一個“500塊的差價也不是貴得沒有道理”的結論,但是在剝離那些吸引眼球的娛樂頭條以及對於新品新鮮感的衝動之後,當我戴上AirPods Pro並認真地體驗了一天“果式降噪”,那句“真香”還依舊能夠脫口而出嗎?
最不像入耳式耳機的“入耳式AirPods Pro”
我這裡說的不像入耳式耳機,指的是佩戴體驗。
如果你佩戴過其他入耳式耳機(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耳塞”),那麼你一定體驗過那種耳朵被“堵塞”的感覺,並且還會伴隨著佩戴時間的延長,導致耳腔內外壓力不均從而帶來一定的“耳朵壓迫感”。
以上提到的“耳朵堵塞感”和“耳朵壓迫感”便是許多人拒絕入耳式耳機的兩個最大誘因。
但在體驗同為採用入耳式設計的AirPods Pro時,我發現入耳式耳機舒適度不足的“通病”卻變得不那麼明顯了。而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主要是因為蘋果做了這兩點:
第一點是大部分入耳式耳機的基本都會採取的做法,也就是隨裝附帶不同尺寸的橡膠耳塞,通過在AirPods 包裝內附贈的小中大三種可選尺寸矽膠耳塞,能進一步緩解不同人群對於入耳式耳機對於“耳朵堵塞感”的敏感度,畢竟不是所有人的耳道都是一個大小。
而且蘋果還設計了一個“耳塞貼合度測試”,在“設置>藍牙>AirPods Pro”頁面下開啟測試後,AirPods Pro 會自動播放一段音樂,然後通過耳機內置的內向式麥克風等傳感器來檢測漏音情況,並給出相應的耳塞使用建議。
第二點是“通氣系統”,這是AirPods Pro 與市面上其他入耳式耳機最大的差異點所在,也是AirPods Pro 之所以能夠在採用入耳式設計的情況下,同時兼顧舒適度的原因。
“再加上通氣系統幫助平衡壓力,你在佩戴時會有一種宛如無物的感覺。” 蘋果在官網中只用一段話就帶過了這功能,但我卻覺得這是AirPods Pro 最大的亮點之一。
具體來說,你無法手動開啟或者關閉AirPods 的“通氣系統”,當你戴上AirPods Pro 的片刻時候,你會發現耳機會突然像通了氣一樣變得更加“通透”。當我第一次戴上AirPods Pro 時,這種從“壓迫”到“通透”的變化甚至讓我由衷地發出了一聲“哇”的驚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戴上AirPods Pro,無論你是否播放音頻,通氣系統都會立即啟動,盡可能的降低佩戴入耳式耳機的“耳朵壓迫感”。
總的來說,AirPods Pro可能是“最不像入耳式耳機的入耳式耳機”。雖然長著入耳式耳機的樣子,戴起來沒有第一二代AirPods採用的半開放式耳機那般的“無感”,而且也會有一定的“耳朵堵塞感”,但至少在通氣系統的加持之下,Ar iPod s很大程度緩解了內外耳壓差,即使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感覺到強烈的“耳朵壓迫感”。
降噪是一項體驗之後就回不去的功能
什麼是“體驗之後就回不去的功能/產品”?
在我看來,這必須是一種足夠特殊且足夠讓人沉浸其中的功能/產品,例如流暢且和蘋果產品高度融合的iOS 系統、帶來細膩振動反饋的Taptic Engine、安全高效的面容ID 識別等等。
其中給我帶來了最深刻“沉浸”體驗的便是“降噪功能”。
我最早體驗到降噪功能來自於索尼的Wi-1000X 掛頸式耳機。當時我已經購買了蘋果的第一代AirPods,但在購買並體驗了Wi-1000X 的那天開始,AirPods 出現在我的生活中的次數便直線下降。
雖然AirPods 佩戴起來比Wi-1000X 更加方便且美觀(有些人可能無法接受掛頸式耳機),但Wi-1000X 的降噪功能還是更加博得我的青睞,以至於在上下班通勤時,我完全用Wi-1000X 替代了AirPods,僅偶爾在午休或者不怎麼需要降噪時才會“圖方便”地掏出AirPods。
而如今隨著AirPods Pro 加入降噪功能,AirPods 的產品線終於才算變得“完整”。
要實現降噪,除了需要入耳式耳機本身的物理優勢所帶來的“被動降噪”,更重要的還是要靠耳機的“主動降噪”。蘋果在官網上是這樣解釋AirPods Pro 的主動降噪功能的:“首先外向式麥克風會檢測外部聲波,隨後,在你聽到這些外部聲波之前,AirPods Pro 便會用與之相當的抗噪聲波將其抵消,從而實現降噪。同時內向式麥克風會檢測你耳內是否有多餘的聲波,然後同樣用抗噪聲波予以抵消,而且降噪功能會以每秒200 次的頻率持續調節。”
其實AirPods Pro 主動降噪背後的原理和市面上其他降噪耳機無異,但體驗如何呢?
通過和我手頭上的Wi-1000X 進行對比,我感覺兩者的降噪效果幾乎能打個平手,這樣的成績對於一款小體積便攜的真無線耳機來說,已經算是一種“勝利”。
至於降噪的效果,我能夠想到的比較貼近實際體驗的文字描述應該是“游泳時一頭扎進水里的感覺”,如果你之前游泳時有註意到潛水時耳朵聽覺的變化的話,那麼在水上和水下的這種聽覺變化便十分接近降噪耳機的體驗,你會一瞬間覺得整個世界都清淨了。
但“降噪”並非“隔噪”,開啟降噪模式的AirPods Pro 依舊能夠隱隱約約聽到一些高頻的聲音,例如地鐵或公交車上的到站提醒、身邊同事的交流。這其實對於需要使用公共交通通勤的群體來說,十分受益。畢竟如果因為開啟降噪模式而錯失了到站提醒,那麼就得不償失了。
音質就像“加了糖的白開水”
實話說,AirPods Pro 的音質並沒有達到我的預期,畢竟官方這一次花費了很大的篇幅來介紹這一代AirPods 的音質,要知道前兩代AirPods 的音質介紹,蘋果官方連提都沒提。
由於音質感受是一項很主觀的評判,所以如果你身邊有可以體驗的零售店或者第三方數碼店的話,還是建議你親自去試聽一下。
我個人的感受是AirPods Pro 的音質就像是“加了糖的白開水”,因為它比之前第一二代AirPods 的“白開水”音質多了一些“層次感”,但又不至於產生那麼翻天覆地的差異,就是一杯糖水,喝起來當然比什麼都沒有的白開水更有“滋味”,但卻達不到喝可口可樂時的那種“暢快”。
還有這些你需要關心的細節
除了以上提到的佩戴、降噪和音質體驗以外,AirPods Pro 還有一些新的變化你需要知道。
首先是控制方式的變化。相比第一二代AirPods 通過雙擊或者輕點耳機來實現控制效果(例如播放/暫停/切歌/喚醒Siri),AirPods Pro 則是採用了長按內置了力度感應器的耳機柄的形式。
這樣的做法有它的好處,因為和第一二代AirPods 的雙擊控制相比,AirPods Pro 長按耳機柄的形式能夠實現更多的控製手勢,例如按一下播放/暫停或接聽電話、按兩下(三下)切歌、長按在主動降噪和通透模式之間切換。
但這樣的控制形式也帶來一定的弊端,它沒有之前的雙擊控制來的便捷,因為加入了長按(實際來說應該是“捏”,因為需要兩隻手指才能觸發力度感應器),再加上這個力度感應器需要一定的力度才能觸發,而且經常會出現即使已經捏住了,但還是無法觸發的情況,所以整體的操作容錯率更高。
第二個是續航的變化。由於加入了降噪功能,所以這一代AirPods Pro 的聆聽續航比第二代AirPods 少了半個小時。從實測來看,從我出門開始使用(開啟降噪)到到達公司,一共四十分鐘的通勤時間裡,AirPods Pro 的音量從100% 調到了86%,基本算是和官方宣傳的一致。
最後,AirPods Pro 是首款支持IPX4 級別抗汗抗水的AirPods,這也就意味著你以後可以更加放心地戴著它在健身房“揮灑汗水”,亦或是在小雨天氣裡自信“淋雨” ,而不用擔心耳機損壞了。
還香嗎?值得購買嗎?
如果你還在用著兩年前買的一代AirPods,那麼帶有降噪和其他附加功能的AirPods Pro 確實值得你為它花錢。
但如果你的第二代AirPods 才剛買不久,而且你身邊也有其他降噪無線耳機,那麼到底買不買AirPods Pro 的問題就要問你的錢包到底夠不夠厚了。
而如果你還未體驗過真無線耳機,亦或其他降噪耳機的話,AirPods Pro 應該是目前市面上既兼顧便攜性,又能實現不錯降噪效果的真無線耳機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