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狂歡”,越來越讓人看不懂
歲歲年年如約而至的雙十一,越來越讓人看不懂。雖說被商家宣傳成購物狂歡的節日,但一部分消費者的熱情已經不像商家那般持久。且不說參與雙十一本是為了省錢,最後的支出往往超出預期。而且就算有購物的慾望,對一整套的優惠活動規則,也產生了厭倦情緒。雙十一優惠活動的規則愈加複雜,耗神、費力、耽誤時間,一通操作下來,如果發現省不了多少錢,何必自找麻煩?
此前的雙十一已經有不少網友吐槽,希望平台和商家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你們直接標清楚折扣價格,我們提前放進購物車,然後熬夜等到雙十一的零點來臨,直接付款完事,等待收貨。
可是一年年下來,雙十一“初心”不再。如今大家感慨:沒有做奧數的腦力,就不要參加雙十一。數學能力不好,算不清自己到底能得到多少優惠。
讓人矛盾的優惠活動
2018年的雙十一,天貓首次推出了“雙11合夥人計劃”, 消費者使用阿里巴巴旗下的所有App都可以收集能量,而後通過能量兌換紅包,瓜分10億元。今年的“套路”與此前類似,瓜分金額翻倍,紅包金額達20億。不過,做任務並不容易。
根據活動描述,用戶仍舊可以通過阿里數字經濟體渠道,也就是阿里旗下線上應用與天貓小店等線下門店參與活動,獲取待兌換紅包。其中,天貓淘寶主互動活動由天貓主辦,通過手機天貓、手機淘寶、支付寶可進入活動頁面。
玩法主要有四種:全民開喵鋪,升級贏紅包;蓋樓大挑戰,獲勝贏紅包;最終兌換日,拉人贏紅包;滿級或攢星,贏心願紅包。開喵鋪與蓋樓挑戰自10月21日起開始,目前正在進行。其中的開喵鋪活動,用戶通過做任務領取喵幣,升級喵鋪贏紅包。而在蓋樓大挑戰中,用戶需要拉人助力,比拼蓋樓總等級,來贏取紅包。
豆瓣的“2019天貓雙十一”小組有3500多位成員,其中的蓋樓互助帖自10月22日發布,目前收到2200多回复。在剁手黨聚集的豆瓣“拼組”,熱門的“蓋樓/喵幣/組隊”帖都回復過萬,其中“雙十一合夥人互點,分享五位好友得10000喵幣”的帖子,回复達到4.7萬。熱情可見一斑。
大三女生桃子算是一位購物達人,之前參與了四、五次雙十一活動。去年家裡買了大件,花費上萬,而今年,除了一點日用品,她還沒買什麼東西,並且感覺“好像也沒多便宜”。
桃子吐槽優惠活動的複雜,“前幾年都是直接優惠的,現在還要蓋樓,賺什麼喵喵幣”。聊到這裡,她連發三個“允悲”表情:“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便宜兩塊五”。她還提到,自己關注的某品牌天貓旗艦店的牙膏等商品,比之前貴了。
這並非孤例。阿木關注了京東上的一款鏡頭,通過翻閱什麼值得買的網友評論,發現當前售價比618網友購買價格貴了兩、三百元。另外與天貓類似,京東的活動也十分複雜。其“全民養紅包”活動通過收集金幣,“投餵包包”,將紅包升級等任務,來瓜分獎池的1億現金。
收集金幣的時間,設定在早中晚三餐時段,共九小時。雖然避開工作時間,但要獲取足夠的金幣,需要完成瀏覽並關注店鋪、瀏覽會場、逛商品、逛互動、逛視頻&直播、分享邀請好友助力等一系列任務,對沒有耐心的用戶來說,這也是一項困難的挑戰。
上班族靜心也分享了她的雙十一體驗。她平常喜歡購物,但很少網購。不過為了省錢“薅羊毛”,雙十一的活動,已經參與了六、七次,至今也仍在關注。天貓和京東的活動,她都有做任務,還找人組隊來玩。不過在她感受中,雙十一“越來越沒啥優惠”。
全民狂歡節的演化之路
2009年之前,11月11日這一天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算不得特殊。自2009年開始,這一天漸漸影響到幾乎所有網購用戶。
2009年,世界經濟仍受金融危機的餘波衝擊。那也是淘寶商城(後更名“天貓”)推出的第二年,如今的阿里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當年3月接手了這項新業務,並用了4個月時間將其帶入正軌。不過當時淘寶商城的知名度遠不如今日,而張勇想通過一個活動或一個事件,讓消費者記住這個品牌,於是他和同事挑出了11月11日,作為活動日期。
這一時間點,處在國慶節與聖誕節之間,秋冬換季,天氣轉變,人們有購物需求,同時在那一年,“光棍節”開始流行。在淘寶方面的溝通下,共有27家店鋪加入當年雙十一促銷活動,最終達成5000萬銷售額。
光棍節逐漸被淡忘
這一數字,現在看並不起眼,但當時足夠讓商家意外。此前一些大品牌在淘寶商城日銷售額僅數万元,雙十一的銷售額甚至達成了平常數月的業績。雙十一這個節日,一戰成名。之後,天貓雙十一的成交額和影響力開始成幾何級數增長。
2010,711家店鋪參與到雙十一活動。為防止缺貨,商家也開始提前備貨。更多消費者被吸引進去,不過隨之出現了大範圍爆倉現象。物流發展滯後,商品無法及時送到消費者手中。當年淘寶雙十一單日交易額達到9.36億。
2012年,淘寶商城改名為天貓,雙十一銷售額達132億,淘寶雙十一銷售額達59億,兩者合計達到191億;2014年,各家平台互撕。如,蘇寧易購發布“打臉雙11”廣告,而後一組“回扇”廣告在網絡迅速傳播,被網友認為是天貓方面回應,不過官方未予證實。
2015年的雙十一前,戰火愈演愈烈,“二選一”問題凸顯。京東發佈公告稱,不斷接到商家信息,反映阿里巴巴集團在“雙十一”促銷活動中脅迫商家“二選一”,已就此向國家工商總局實名舉報。而天貓方面回應,稱京東是“一哭二鬧三上吊”。
2016年雙十一前,馬雲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天貓當年雙十一當天交易額首次突破千億,達到1207億元;2018年,雙十一再創紀錄,天貓方面的最終交易額鎖定在2135億,而京東方面在11月1日到11月11日的累計下單金額也達到1598億。電商黑馬拼多多也公佈了雙十一成績,耗時約9個半小時,平台GMV超越去年全天。
十年過去,雙十一成為幾乎全體網民參與的盛會。不過在去年接受CNBC採訪時,張勇表示,從未想過雙十一能成為世界最大購物節之一。
逐漸“變味”的雙十一
雙十一的影響力,仍在擴張。更多的互聯網平台,都試圖從中拿下一份生意。不過對消費者來說,在雙十一購物“狂歡”路的另一面,也逐漸有了另一種體驗。有些人,已經不再想參與“狂歡”。
桃子每天都在參與電商平台的任務,想著可以抵扣錢,能便宜個幾塊也好,但她吐槽,“衣服鞋子啥的,折扣大的都是過季款或者老款或者樣式不好的”。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看待2019年的雙十一活動?為什麼越來越複雜?” 在排序第一的高讚回答中,網友南阿阿表示,“我遊戲都不玩的人,還有那功夫跟人組個隊?!”她提到,“這幾年雙十一上花的錢逐年減少,今年終於正式封包,不花一分錢”。
對桃子來說,雖然在積極參與看似遊戲的優惠活動,但她明確表示,自己並沒得到樂趣,也沒收穫其他正向的體驗。參與活動,純粹是朋友同學組隊,只是為了能有點優惠。
看明白了嗎?
談及未來,桃子對雙十一的興趣也在變淡。在她看來,如果平台有誠意,那作為消費者,也會有誠意的在雙十一購買東西,“但是優惠力度不夠,我何不在平日購買?平時又不用玩那些文字遊戲,又不用等很久的快遞。”
購物並不是純粹的單向活動,而是各方共同完成的一件事。平台出規則,商家搞活動,消費者有自己的考量。不僅是花錢買東西,也講究“買”這一過程的體驗和心情。隨著雙十一活動規則的複雜化,部分消費者的熱情被消磨,甚至被勸退。桃子和南阿阿的態度,實際也代表了很多消費者的心態。
回顧雙十一的發展,從2016年開始,其玩法的複雜性引起注意,消費者需要提前充值或搶優惠券才能獲得折扣,且其中暗藏隱性條款。曾有業內人士分析,玩法越來越複雜,是為了把“雙十一”的戰線拉長,通過優惠券、紅包、預付款等提前把消費者鎖定。
此外,如今復雜的玩法,也是搶奪用戶注意力、用戶時長,增加自身平台的活躍度的手段。更根本的一點,隨著雙十一競爭的愈加激烈,複雜的玩法可以確保商家獲得一定的利潤——活動規則越複雜,消費者比價越困難,要研究清楚自己購物的真實成本,也越來越不容易。
此前央視網刊發評論文章提到,各種形式複雜、五花八門的打折套路,讓人摸不著頭腦。再好的“奧數”,也敵不過商家的“套路”
雙十一的起步,是藉“光棍節”舉辦促銷活動。它本是一個屬於淘寶商城的節日,卻聲勢漸大,演變成全民狂歡,甚至成為電商消費節的代名詞。不過,在規則愈加複雜,套路越來越多的形勢下,消費者態度冷淡下去,雙十一的這種“狂歡”,恐怕也會降溫。
“變味”的促銷,不再是消費者期望的促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