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貸“寄生”史:“搞垮”公司、養活自己
十月份的假期一過,各行各業頓時多了一堆跑路的老闆和維權的消費者。21日,據說韋博英語高衛宇、高徵宇兩人在靜安區的交通支行進行轉賬業務時,正好被一個在銀行工作的韋博英語學員認出,他迅速將這一消息發到維權群裡,幾十名學員火速趕到該銀行。之後警察介入,帶走了高徵宇,高衛宇則從後門溜走了。
這件事要追溯到上個月,韋博英語被曝出在全國接連關店,不僅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門店關停,還涉及拖欠上萬名學員退費以及部分員工薪資的問題。更慘的是,大多數維權者都背上了學費的分期貸款,一旦韋博英語沒錢退給他們,他們每月仍然要向平台還款,否則將影響徵信。
類似的情形早已不是第一次,長租公寓暴雷後,現在很多租客身上還背著貸款。
消費分期的流行,讓很多P2P、小額貸款甚至是大公司的金融產品滲透到各行各業,他們寄生於誘導消費者藉貸、獲取資金去擴張的企業,自我壯大,但很多企業往往最後都毀於資金鍊斷裂。這個循環仍將繼續。
美容、健身、租房、教育培訓…
“私教課太貴?沒事,你可以辦理分期貸款,我們健身房最近跟捷信、招行推出了分期業務,平均最低一個月也就千八百…”
“我們這邊課程起步價是3萬,像托福雅思這樣的課程,一般是十幾萬,你要是覺得貴,可以辦理一下分期,在京東白條、廣發銀行、百度有錢花等機構都能申請這個培訓貸”;
“來我們這的顧客一般都辦分期,像這激光嫩膚、瘦臉美白都要做好幾次,一次三四千,但如果辦分期,也就差不多每個月在本金的基礎上多還100元。你把身份證放這,我們工作人員直接就可以幫你代辦”;
伴隨著消費分期的進一步普及,很多消費者可以在不同場合聽到類似的推薦,一些五花八門的貸款平台或機構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呈現在消費者面前。一般來講,在強烈的消費慾望和工作人員洗腦式推銷下,沒有足夠存款的年輕人往往會選擇嘗試分期業務,久而久之,在他們看來,通過分期支付,把自己的部分未來收入變成今天可以花的錢,是一種精明的消費方式。
如今這種消費形式已經逐漸滲透到醫美、健身、租房、教育培訓等各大生活場景中,但與此同時,健身房、培訓機構等主體的誘導性越發放大,由此滋生了諸多亂象。
去年還是應屆畢業生的趙小姐,九月底通過一長租公寓平台租了一個房間,她說,“在我看房子的時候,雖然我當時表示我付三押一、付六押一也可以,但業務人員還是屢次引導我選擇付一押一的付款方式,卻不告訴我付一押一需要簽貸款協議”。直到發現第三方貸款平台以倒扣的形式扣除了她一年的租金,她才知道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訂了貸款協議。
無獨有偶,方先生所在健身房的工作人員向其推薦了一種分期辦卡的模式,當時的說法是可以試一下他的招商銀行卡是否能夠辦理這樣的分期貸款,然而在告知了對方自己的銀行卡卡號後,健身房的工作人員未經個人同意就直接為他辦理了這次活動的分期。
誘導消費者與分期消費提供方建立關係,服務平台是最佳的利益既得者,他們不僅可以一次性獲得預付款,而且不用承擔借貸的風險,所以,消費分期在平台的大力誘導下得以不斷被複製到各個領域。但問題就出在這種閉環利益鏈中,資質不夠格的公司利用消費者騙貸,圈夠了錢一走了之,或者是公司獲得資金後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鍊斷裂,相關的分期平台和用戶都成為直接受害者。分期平台尚可以把風險轉嫁給消費者,消費者卻無從說理。
利益關係的失控
在消費分期這一利益鏈上,服務提供商、消費者和借貸機構之間,原本是三方共贏、各取所需的關係,可如今長租公寓暴雷、培訓機構倒閉、醫美平台大批淘汰,這似乎不是巧合。
2014年,線下成人英語培訓已經暴露出頹勢,可前兩年一直保持高速擴張的韋博英語並沒有停下腳步。集團旗下少兒英語品牌開心豆,陸續從江浙滬發展到全國50多個城市、近100所教學中心,僅看上海開心豆2016-2018年的年報,員工保險登記規模從35人猛增至348人。粗略估計,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韋博英語分校數目突破200所。
這些資金來自哪裡?
其中加盟制的推行為韋博英語分擔了部分壓力,但每年高昂的運營和獲客成本更多的是來自學員與分期平台的預付款。2018年據官網數據顯示,韋博英語在全國擁有154所培訓中心,覆蓋62座城市,收穫近百萬名學員。僅按照最低一人一萬的費用計算,全國學員的學費加起來高達百億元,這其中更是有80%左右的學員通過分期平台讓韋博英語一次性獲得全款。
然而上個月韋博英語的欠薪風波持續擴大,副總經理高四海卻說,“隨便告,就是沒錢”。
相似的情形也發生在長租公寓中。從去年下半年至今,長租公寓的暴雷就一直沒有停止,從愛公寓、優租客、鼎佳、寓見公寓到如今的樂伽、悅如公寓,越來越多的長租公寓品牌倒在同一賽道,而罪魁禍首也直指長租公寓背後的消費貸。
無論是教育培訓、長租公寓還是健身、醫美機構,他們大批死亡的原因幾乎一致,通過消費分期聚集起來的大量資金助長了企業高速擴張的野心,而當營收增長的速度趕不上預付款消耗的速度,資金鍊斷裂只是遲早的事。
我們無法把錯都歸咎於放款的分期平台或金融機構,因為企業倒閉、跑路,他們也要承擔貸款逾期和聲譽受損的雙重風險。但與日漸蕭條、長期前景受質疑的教育培訓、長租公寓等行業相比,分期消費依舊不改蓬勃之勢。根據《中國分期電商市場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在線消費金融規模已經從2014年的201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9161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150%,預計2020年,我國在線消費金融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
消費金融的風口讓眾多分期消費平台受益於爆炸式增長,所以他們越來越喜歡投注和滲透於各種互聯網消費場景和流量聚集地,甚至不惜拋開風險,主動為服務提供商及其用戶提供分期業務。其中有些平台、機構可能是踩在了教育、醫美和長租公寓的坑上,但他們仍可以尋找新的場景繼續依附,只是卻留下了滿目瘡痍的負債公司。
消費升級or消費降級?
當消費分期日漸成為年輕消費群體主流的消費形式,我們總以為這是消費升級的一種直觀表現。企鵝智酷聯合QQ空間發布的報告顯示,30%的95後都會購買和興趣愛好相關的學習培訓,如知識付費、興趣班、分享課等。以分期樂為例,今年1月其知識付費商品銷量環比去年12月增長34%,購買主力軍就是95後。
與之相對的,南都調研表明,相比於不使用分期的受訪者,分期消費受訪者的收入上漲幅度明顯更大一些。在過去三年中,有八成以上的分期消費受訪者表示收入有所上漲。其中,43.06%的人過去三年收入上漲了20%或以上。
但一面是收入上漲,另一面是年輕人的債務危機。
數據表明,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以2018年應屆生平均薪資5429元計算,第一批95後一出校門就平攤了人均10萬元的債務,而已經打拼了幾年的90後更慘,人均負債在12萬以上。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根據融360發布的消費貸款使用情況調查顯示,28.57%的人使用消費貸,就是為了償還其他貸款。
過去幾年,消費者使用分期消費的場景逐漸從為未來投資擴大到精緻生活、飯圈文化,又或是一時的衝動性和獎勵式消費,分期平台的湧現恰恰放大了這部分人的消費慾望。所以,對很多95後來講,萬物都可以分期。可是反過來想,萬物皆可分期的另一面其實就是他們越來越沒有能力一次性為自己的消費買單,這種靠著消費分期驅動的消費升級,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消費需求升級,而消費能力實際是在降級。
影響消費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核心在於兩點,一是物價,二是收入,長期來看這兩者將持續制約消費群體的行為。
其實,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傾向呈現出多變性,他們既會在盲盒、潮鞋、電子產品等個性化消費上大出血,又“心疼8塊錢的郵費、15塊錢的會員”;既會在精品電商上花錢節省時間成本,同時又活躍於拼多多。而今網易嚴選、小米有品等精品電商的發展勢頭回落,拼多多卻市值超越京東,這種商業趨勢似乎已經預示了消費者的選擇傾向。
至於消費分期,整體來講,這種形式是一種消費理念的進步,可在當前特殊的經濟環境下,它必須要在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理性消費和過度消費之間找尋一個合適的落腳點,才不至於踩過一個又一個消費陷阱。對企業來講,也是如此。消費分期固然寄生於各種消費場景下的商業個體,但本質上選擇權還是在企業手裡,如果韋博英語不曾將預付款用於盲目擴張,如今20年的市場積累也不會付之一炬。
不過說到底,受傷最大的還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