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立德創始人張文星去世一代“導航明星”折戟移動互聯網
近日,凱立德創始人、原董事長、總經理張文星博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10月21日19時在深圳逝世,年63歲。張文星畢業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畢業後便留校任教,生前曾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副教授、計算機系副主任,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4年,張文星辭去新西蘭維卡理工學院及UNITEC大學任教職務回國,同年12月,張文星、彭曉紅、彭學章三人成立“深圳凱立德計算機系統技術有限公司”。
作為中國導航軟件的第一塊招牌,凱立德1997年以測繪“國土資源”起家,兩年後進軍地圖導航領域,一躍成為該領域明星企業。
張文星也因“中國測繪地理信息界人工智能專家系統第一人”,被人們尊稱為“地理信息系統和國產導航產品的開拓者和領航者”。
在張文星的一手帶領下,凱立德率先開發出首個擁有知識產權的導航引擎,並在2000年著手研製了導航地圖。
在2005年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具有甲級測繪資質的民營企業一年後,凱立德發布了全國第一張“全覆蓋”導航地圖。2006年,獲得軟銀賽富和匯豐合計1000多萬美金融資。2010年,再次拿下達晨創投和聖華洋創投各1100萬人民幣融資。
截止2013年,這家公司已經連續8年盤踞車載導航地圖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
在凱立德新三板掛牌的2014年,這支“國內車聯網產業第一股”以56.6%的車載導航市場份額,力壓當時導航市場只有16.1%和8.1%份額的四維圖新與高德。
“首個”、“唯一”、“第一”……耀眼的成績使其掛牌的第一年,就陸續收到小米、華融證券、中國平安等知名企業合計約3億元募資款。
當資本、合作夥伴的支持紛至沓來,力爭入局車聯網領域時,風頭正勁的凱立德卻在2015年迎來虧損,業績直線下滑。隨著導航市場競爭的加劇,其市場份額也逐漸被高德、百度等後起之秀瓜分蠶食。
曾經一騎絕塵的凱立德,成為又一個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中“掉隊”的明星企業。
汽車導航第一品牌
2014年是凱立德的高光時刻。
根據這一年的年報記載,這家明星企業“在資金實力、戰略性股東、資本市場地位等關鍵資源上實現了質的飛躍”。
凱立德的主營業務是導航電子地圖製作、導航軟件系統開發,其營收主要來源於To B數據服務和To C軟件服務以及導航硬件的銷售。
2013年,凱立德將重心轉向後裝車載導航市場。
得益於汽車擁有量的增長,此時的中國車載導航終端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其中,從車載導航終端市場狀況來看,前裝導航系統在功能、操作以及個性化需求方面往往常被詬病,而後裝導航產品則憑藉其靈活性和價格優勢成為導航終端市場主流。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後裝導航產品佔中國車載導航終端市場的83.48%,前裝產品僅佔16.52%。
大勢之下,凱立德的業績也節節攀升,並穩居後裝市場佔有率之冠。僅2014年,就實現了2.03億元營收,淨利潤達5001萬元。
也正是這一年,阿里收購高德地圖、騰訊11.73億投資四維圖新。圖商與資本的合縱連橫也刺激著凱立德“構建完善的車聯網生態系統”這根敏感的神經。
而對於曾經傲視群雄的明星企業來說,它所認定的命運從來都不是“有選擇”,而是“選擇更好的”。
就像凱立德,雖然曾一度被360、百度拿錢敲門,但依然觀望態度,最終被雷軍以高價獲得入場門票。
2014年10月10日,雷軍旗下天津金星和天津順米8400萬元認購凱立德發行的700萬股,每股12元,而凱立德市價一直維持在3元每股。其中,小米這700萬股,沒有任何限售條件,在同年10月25日定增完成後,小米佔凱立德7.09%,對應估值約達11.85億。
同一時期,阿里對高德地圖進行私有化的對應估值約為14億美元,騰訊對四維圖新持股對應的市值約為17億美元。
隨后凱立德迎來了第二批註資者來自中國平安和華融證券。最終,平安以13.5元每股的價格購入凱立德700萬股。
小米有智能終端設備、有MIUI,平安車險則能為凱立德提供更多變現方式。戰略投資者的入局使它形成了“凱立德+小米+平安”的業務合作模式。
當高德、四維圖像相繼上市並背靠科技巨頭拓展業務生態時,凱立德還在規劃如何加大在車聯網、汽車智能硬件、移動互聯網的投入。
2015年,一向低調的凱立德開始放出“車聯網戰略”的聲音,希望從軟件商轉型為聯網生態圈裡的超級連接者,連接行業內部與行業外部、連接上游資源與下游資源。張文星也在多個場合闡述凱立德的全新定位。
但對外宣傳的“工匠精神”+“互聯網思維”並沒有給它帶來任何明面上的收益。
2015年,公司虧損1579.00萬元。對此,凱立德表示,一方面是業務轉型和新業務研發投入加大;二是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車載導航地圖及軟件產品的市場價格有所下滑;第三則是2015年來自政府的補助收入減少。
業務轉型和研髮帶來的陣痛還未挺過去,受手機地圖導航免費模式、以及前裝車載導航功能豐富、更新頻率快等多重擠壓,車載導航地圖及軟件產品的價格又開始一路下滑,後裝車載導航盛極而衰。
此時,作為車載導航地圖供應商角色的凱立德正逐漸被邊緣化。
夢斷上市路,16億“賣身款”拒之門外
這是凱立德所始料未及的。事實上,當年登陸新三闆對這家“導航明星”來說本就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根據張文星的描述,2006年,公司曾引入境外風險投資基金,並建立了VIE架構,準備海外上市。恰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海外資本市場不景氣,無奈之下只能在2009年拆除VIE。
2012年,凱立德衝擊深交所A股創業板,此時,它的全年營收為1.41億元,淨利潤達4141.57萬元。
招股書披露之後,凱立德再次陷入著作權侵權案。僅在5年內,它就身陷多達12起訴訟案,並且11起訴訟起因於同行業公司的電子地圖版權問題,且凱立德敗多勝少。
作為一家以研發能力著稱的公司,凱立德屢屢陷入和同行的版權訴訟中,其在電子地圖方面的自主研發能力不得不讓外界引發聯想,加之其過往超三成利潤主要依靠稅收政策——這些歷史瑕疵和不穩定因素也成為凱立德未能成功衝刺A股的絆腳石。
“2013年準備IPO材料的時候,券商推薦上新三板,為這個事情我們和券商辯論了兩天”,張文星後來表示。
在高德、四維圖新等國內電子地圖商都相繼成功上市後,凱立德的申請卻屢屢被駁回。多次IPO未果,凱立德最終選擇登陸新三板。
“2011年、2012年準備創業板IPO的時候我們確實耽誤了很多機會。比如,高德和百度大戰的時候,凱立德應該一起打,但我們很多東西都沒去準備,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兩家打”,張文星後來回憶稱。
事情並沒有好,轉移動互聯網的“免費精神”再次將凱立德打得措手不及。
2013年8月23日,高德宣布旗下“高德導航”手機應用免費使用;不久,百度也宣布手機導航APP永久免費——導航APP一夜進入免費時代。
此時的凱立德導航售價還維持在108元的價位,包括產品後續迭代,每一次都要去線下門店專門升級,並追加費用。直到2016年1月才開始免費使用。
等到回過神來,其早期積累的忠實用戶早已被高德和百度地圖高舉的“免費大旗”所吸納。
即便凱立德已經開始大力開拓車載前裝市場,其收入也出現大幅增長,但仍然難抵佔據營收主要來源的後裝市場高達62.47%的嚴重萎縮,由2015年的1.14億元下滑至4272.60萬元。
也正是這一年,凱立德的硬件營收開始下降,全年虧損1.04億元,虧損額比2015年度增長568.04%。
2016年,一樁未能達成的收購案又給凱立德的轉型之路增添一道疤痕。
時年7月,A股上市公司興民智通發佈公告,擬以28億元收購3家新三板公司,其中,給當時市值10.91億的凱立德報出了16億元的收購價,並採取“股份+現金”的收購方式,其中股份支付9.6億元,現金支付6.4億元。
興民智通的主營業務是汽車鋼製車輪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屬於汽車零部件製造業。傳統業務的縮水讓它開始謀求在“車聯網”領域的突破。凱立德作為老牌地圖導航企業,擁有技術資質、用戶基礎,加之2015年陷入虧損窘境。
因此,與興民智通的合作在外界看來水到渠成。但最終,經過多次協商,興民智通取消本次收購。
二者分歧點莫過於16億元的收購價。作為參照,高德地圖退市前市值超過14億美元,四維圖新彼時市值超過250億人民幣。而在新三板前最後一輪融資時,凱立德的估值就已經高達17.2億元。
因此,當凱立德方面以“籌劃其他重大事項”宣布與興民智通的合作中止時,或許就已經說明,對於16億的估值,它並非十分滿意。
從市場第一到巨虧1.85億
將16億拒之門外以及在新興市場猶有餘力的投入,也似乎論證這家公司依然伺機謀求“突圍”的可能。
然而2017年,凱立德已經三年累計虧損達1.85億——最終,不得不宣布停牌一年。
2018年7月31日,凱立德董事會發佈公告:凱立德創始人兼董事張文星于7月30日辭職。
公司則在停牌一年後於2018年12月6日宣布復牌,同日還公佈了摘牌計劃和異議股東回購公告。
信息披露義務人寧波健雄信息技術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健雄信息”)對異議股東的所持股票進行回購,回購價格參考公司主要股東權益變動的價格及每股淨資產確定,每股價格不超過1.89元人民幣。相較於停牌前二級市場股價,這一回購價格足足溢價50%。
彼時,凱立德每股淨資產為0.87元,也就是說,寧波健雄給出的6.5億元估值,對應市淨率為2.18倍。也正因此,凱立德復牌首日後股價漲幅達35%。
2019年1月7日,寧波健雄持股達40%,一躍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這意味著,僅一個月的時間,寧波健雄已經拿出近2.6億元回購凱立德的股份。
眼看凱立德摘牌板上釘釘,事情又突然發生反轉。在1月11日召開的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時,公司的摘牌、回購議案卻被否決了。
此時,近四分之一的股東(近287名)尚未得知凱立德要摘牌的消息,最終,公司決定時機成熟再謀求摘牌,併計劃由做市轉為競價。
2月15日,凱立德副總經理張劍、董事會秘書冀博向董事會遞交辭職報告。
3月13日,為了維護公司現有治理結構,確保公司穩定發展,凱立德發布實際控制人變更公告。
公告顯示,2019年3月8日,委託人張文星、彭曉紅(下稱“甲方”)與受託人蔡友良(下稱“乙方”),簽訂了《深圳市凱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股份表決權委託協議書》,甲方無條件及不可撤銷地委託乙方作為其唯一、排他的代理人,就委託股份全權代表甲方行使表決權、提名權以及提案權,乙方同意接受前述委託。
協議簽署後,掛牌公司實際控制人、一致行動人之一的蔡友良可實際支配表決權的股份數由原來的8506.7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4.7194%),增加到1.7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1.1280%)。
6月24日,凱立德提交終止股票掛牌的申請,於6月26日起終止其股票掛牌。
黯然退出新三板,此時的凱立德已經不再擁有導航市場的話語權。
結語:審時度勢,唯快不破
在商屆,企業成功的因素各有不同,而失敗的原因卻大相徑庭:它們無一能夠逃脫競爭。
作為曾經穩居車載導航市場56%份額的行業大佬,在移動互聯網大戰中逐漸隕落的凱立德非常具有典型性。
一方面,為籌備上市,凱立德就曾多次錯失市場競爭良機。
其次,在業務模式上,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凱立德並未及時作出調整。
隨著免費手機導航的出現,用戶對於導航付費的意識逐漸削弱。因此,需要付費的車載導航市場備受衝擊,車載導航的盈利性大大降低,尤其是凱立德引以為豪的後裝市場——它輸在了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此外,圖商的地圖數據來源主要有兩部分,一是從測繪方購買;二是自建數據採集隊伍,進行外業採集。而凱立德用於外業採集的費用十分有限,者也導致其地圖數據的時效性較差,更新較慢。
同時,作為一家軟件高新技術公司,凱立德曾在上市前三年的三成收入都來自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其資金產業鏈的不成熟。
對於行業趨勢視而不見,缺乏其他營收業務的有力支撐,無法形成差異化,使凱立德一再錯失搶占移動互聯網市場的良機。
市場瞬息萬變,一旦傳統商業模式被顛覆,靠“吃老本”續命的凱立德很難不處於被動局面。
幸而,凱立德還手握甲級測繪資質,過往20年積累的測繪數據和存量用戶,或許能讓凱立德在自動駕駛車聯網新一波技術和商業化浪潮中迎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