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SSD DC P4610 3.2T評測
實為D7的P4610
在先前D5-P4420的評測中講到過,Intel目前的數據中心級固態硬碟以D1、D3、D5、D7命名並區分等級。其中基於3D QLC NAND的P4420/P4320被定為於D5,而更高端一些的3D TLC 盤被定義為D7。然而這個命名規則是2018下半年才制定的,所以2018年Q2發布的P4610沒有趕上這波命名規則的更替,所以他的正式依然為Intel SSD DC P4610
在Intel的官方產品庫中,P4610系列共有1.6T~7.68T四種不同容量,這次來到評測室的是容量適中的3.2T版本
Intel的U.2接口數據中心固態硬碟長得都一樣,我們基本上只能通過標籤來區分它們具體是哪個型號
散熱處理做在背面
側方也貼有型號標籤
相比於之前那兩款雙PCB構造的QLC盤,這款P4610要好拆了許多
我們可以看到單PCB構造正反面共12顆NAND,一個主控和四顆DRAM
還有兩個兩顆35v/340uF的電容來提供完整的掉電保護
主控的Spec Code為SLLWY,可以認為它和P4420/P4320採用了同款主控
NAND分為兩種,都來自Intel自家。四顆29F04T2AOCTH1和八顆29F02T2ANCTH1.
NAND總容量為512*4+256*8=4096GB,扣掉OP後的實際為3200GB
DRAM這邊則是一個略顯奇葩的組合。我們平時所看到的品牌內存模組,同一根內存條上的DRAM顆粒雖然不一定是同一周期,但至少也是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而P4610上用到的這組DRAM,別說型號了,就連廠商和容量都是不一樣的。
一顆三星的K4AAG085WB-MCRC,不過這和我們平時在超頻內存中見到的三星B-DIE不同,那個B-DIE是單顆1GB的,而這個是單顆2GB。還有一顆鎂光D9TGL的512MB DRAM顆粒。單面兩顆DRAM一共2.5GB,雙面總計5GB
電源管理方案和P4320/P4420相同
實際容量為3200GB
在Windows作業系統格式化之後可用容量為2.91TB
出廠態測試
我在之前的P4320/P4420的測試中只測試了他們的穩定態,只是說明數據中心級固態硬碟更注重穩定態而不強調出廠態,而不是說他們的出廠態表現不行。這次我們來看下Intel頂級3D TLC數據中心級SSD在出廠態的表現
首先看一下比較常見測試工具AS SSD Benchmark,消費級SSD經常用這軟體來刷分
AS SSD跑出來的這個得分已經和現在主流消費級SSD不相上下,而且要知道消費級還是頂著SLC Cache這樣的外掛來跑的這種測試
而Crystal Disk Mark的測試結果也AS SSD相似,P4610的出廠態性能和目前高性能消費級SSD相似。
如果你認為P4610齣廠態僅僅如此,那你就太小看他了。由於這兩款常見的測試工具Q8T8這個隊列縱深的得分占比較大,所以消費級SSD為了迎合這類跑分測試,專門為Q8T8隊列進行了深度優化。而P4610則沒有這種設定,當隊列縱深超越Q8T8之後性能依然有所提高
在隊列縱深提高到256,線程數提升到32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P4610的IOPS依然在穩步提升,讀取峰值超過62萬,而寫入峰值更是接近70萬。
這種成績放在消費級也是最頂級的存在,所以千萬不要小看數據中心級SSD的爆發能力。他們只是不屑於和消費級去拼這些,畢竟他們的身價也是消費級的好幾倍
穩定態測試
對於數據中心級SSD來說,出廠態終究只是娛樂,穩定態才是主要考察目標。這邊延續之前的方式,採用SNIA PTS標準流程對IOPS、延遲、吞吐量等進行測試工作
測試平台如下:
CPUIntel XEON W-3265主板SuperMicro X11SPA-T內存Micron DDR4-2933 RDIMM 16G*6作業系統CentOS 7.6 1810 X86_64測試軟體FIO 3.14
測試SSD信息如下:
品牌Intel型號D5-P4610容量3.2T序列號BTLN9042021U3P2BGN固件版本VDV10140
IOPS測試
- 準備工作——關閉設備寫入緩存,設置測試Queue Depth=32,Thread Count=4
- 預熱——執行Secure Erase,然後以Block Size=128KiB持續寫入兩倍SSD容量
- 開始——隨機讀寫比率分別設置為100/0,95/5,65/35,50/50,35/65,5/95,0/100共七種,每種讀寫比例均使用1024KiB,128KiB,64KiB,32KiB,16KiB,8KiB,4KiB,512B共八種不同尺寸的數據塊。每種數據塊執行一分鐘,每輪測試總計7*8=56分鐘。然後重複上述動作最多25輪
- 記錄——記錄每個讀寫比例的每個數據塊在一分鐘內的平均IOPS,以4K 100%寫入作為判定是否進入穩定態的依據,若連續5輪的4K 100%寫入IOPS都未超過平均值的正負10%即視為進入穩定態
不愧是頂級的3D TLC數據中心級固態硬碟,前五輪結束直接進入穩定態
4K以外的其他數據塊也沒有明顯波動,只有第一輪成績偏高,但幅度也遠遠小於閾值
P4610 3.2T IOPS測試結果
這裡的幅度對比規則和之前的P4420與P4320的有點區別,公式為(P4610-P4420)/P4420,以後的測試也將統一為這種對比標準
雖然P4610和P4420/P4320採用了相同的主控,但是搭配了性能更好的3D TLC NAND,對於主控的糾錯和GC考驗也降低了一個層次,使得其更有資源分配給讀寫操作。幾乎雙倍的價格也得到了雙倍的性能,所有成績遙遙領先於兩款QLC盤。P4610的純寫表現優秀,但在混合讀取操作之後性能略有下滑。混合讀寫表現最好的比例是65/35,非常適合混合讀寫和純寫入環境
吞吐量測試
- 準備工作——關閉設備寫入緩存,設置測試Queue Depth=32,Thread Count=1
- 預熱——執行Secure Erase,然後以Block Size=1024KiB持續寫入兩倍SSD容量
- 執行——順序讀寫比例設置為100/0,0/100共兩種,每種讀寫比例都使用1024KiB數據塊執行一分鐘,每輪測試總計2*1=2分鐘,然後重複上述動作至多25輪
在連續寫入方面,P4610穩定得幾乎成為了一條直線,毫無懸念前五輪即進入穩定態
P4610的連續讀寫吞吐量都在3000MB/S左右,讀取方面相比自家QLC兄弟沒有更多的提升,基本可以認為主控上限如此,並不是NAND所影響。但在容量小一大半的情況下寫入成績依然是QLC的三倍左右,看來QLC的寫入短板還有待加強
延遲測試
- 準備工作——關閉設備寫入緩存,設置測試Queue Depth=1,Thread Count=1
- 預熱——執行Secure Erase,然後以Block Size=128KiB持續寫入兩倍SSD容量
- 開始——隨機讀寫比例設置為100/0,65/35,0/100共三種每種讀寫比例都使用512B,4K,8K共三種不同大小數據塊。每種數據塊執行一分鐘,每輪測試總計3*3=9分鐘。然後重複上述動作最多25輪
- 記錄——每個讀寫比例每個數據塊的平均延遲和最大延遲,以4K 100%寫入平均延遲為作為是否進入穩定態的依據,若連續5輪的平均延遲均未超過平均值的正負10%即視為進入穩定態
在延遲測試的過程中,P4610依舊延續了IOPS測試中的良好穩定性,前五輪即進入穩定態。而且波動幅度極小,基本在2%以內
其他數據塊大小的變化也之後8K的第三輪有些波動,其他基本是直線
作為目前最頂級的3D TLC SSD之一的P4610延遲表現也比較出色
4K寫入平均延遲大約在18微秒左右,讀取延遲在74微秒左右,符合Intel官方參數
雖然平均延遲沒有和之前的兩款QLC拉開太大差距,但是看到最大延遲就是另一番情景了。P4610幾乎以數量級的優勢碾壓P4420
合格的繼任者
時間即將進入2020年,MLC NAND已是明日黃花,固態硬碟市場被3D TLC一統天下。在數據中心固態盤方面,P4610很好地完成了這棒交接,曾經我們對TLC的擔心隨著工藝和技術的革新已經不再是問題。論性能,P4610完全不輸曾經的MLC旗艦;論壽命,本身就不低的容量加上3DPWD的耐久度,幾乎可以用到地老天荒。
P4610雖無D7之名,卻有D7之實,在傲騰與QLC之間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相比QLC產品貴了不少,但也提供了與其價格相符的性能。也完全能夠滿足當今日趨嚴苛的服務水平和支持更廣泛的雲工作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