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再次聲明開放汽車市場國內汽車品牌將洗牌
日前,工信部再次就國內汽車市場向外資開放發布聲明,10月22日,在2019年前三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對外資開放電信、互聯網、汽車等領域及相關領域,繼續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此前,國家發改委在發布的股比開放表中明確指出。
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
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
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這也就意味著,到2023年左右,我國國內的汽車行業也不存在任何對外資限制性規則。事實上,自去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上釋放出放寬外資股比限制後,國內就已經有外資著手就“股比開放”就行相應的生產及品牌策略調整。
今年9月下旬,隨著現代對四川現代中方股份收購的完成,四川現代稱為現代集團在國內的第一個全資子公司,同時也為國內首個全外資商用車企業。不止有現代集團,本田、大眾、豐田等老牌車企也極其看重國內新能源市場,併計劃在今明兩年推出數十款電動性汽車。
隨著更多外資汽車企業進入國內,對於國內的汽車市場也是一次洗牌。屆時,過多依靠合資車型的車企將會步入艱難的轉型期,合資品牌同外資獨立品牌相較而言,毫無優勢。
國內品牌感受到外資車企的壓力之後,頭部聚集效應明顯,將會共享聯合技術研發,共同打造精品好車。而三線品牌的車企的生存空間將會進一步被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