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事件使海洋迅速酸化並導致生態崩潰
據外媒CNET報導,大約在6600萬年前,當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表面時,導致地球上的大多數生物滅絕。這次撞擊導致了最後一次生物大滅絕,這標誌著恐龍的滅亡。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這種撞擊如何結束了可怕的恐龍的統治,許多理論都指向破壞地球的氣候。新的證據表明至少部分理論是正確的,大規模撞擊導致海洋快速酸化以及生態崩潰。
這項研究週一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了Geulhemmerberg洞穴,德克薩斯州的布拉索斯河,深海鑽探岩心和密西西比州的Owl Creek,描繪了小行星撞擊的直接後果。研究小組認為,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海洋的酸度並未增加。
但是此後,pH值迅速下降,使海洋變得更加酸性。在Geulhemmerberg洞穴中,研究人員發現了被稱為有孔蟲的微小浮游生物的化石遺跡。
地質學家、該研究的第一作者Michael Henehan在新聞稿中表示:“在這個洞穴中,撞擊產生後立即積聚了一層特別厚的黏土,這確實很少見。因為有這麼多沉積物立即沉積在那裡,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提取足夠的化石進行分析,並且我們能夠捕獲過渡。”
這些化石被認為是小行星撞擊的產物,研究小組表明該事件是如此有效,以至於阻止了浮游生物建造碳酸鈣殼。他們認為,這將導致浮游生物死亡,生命之網惡化。值得注意的是,海洋上層的生命將消亡,從而破壞碳循環。根據數據,這在反彈前持續了數百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