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大幅漲價行業規範缺失、標準未定問題待解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共享充電寶已告別“一元時代”,租金甚至漲至8元每小時。藍鯨TMT記者對此展開調查,發現在不同地區、不同場所、不同店鋪,共享充電寶的收費標準均不相同,在其發展擴張的過程中,已經歷多番漲價。
共享充電寶與共享單車一樣,都是伴隨著共享經濟的浪潮而起,但發展至今,兩者所處的境地已然不同。與共享單車企業普遍虧損不同的是,共享單車經過“百電大戰”的多番洗牌後,目前已形成“三電一獸”的市場格局;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充電領域的幾家頭部企業陸續實現了盈利。
那麼,共享充電行業對比共享單車而言,究竟勝在了哪一環?共享充電寶的租金會不會繼續增長?在行業規範與標準均未確立的情況下,這一細分行業的發展前景又是如何?
價格成倍增長,收費規則不統一
近期,記者走訪了北京朝陽大悅城、凱德MALL等多家商場與餐館,發現共享充電寶計費標準由之前的1元/小時提升為1.5-2元/小時不等,而酒吧、旅遊景區等場所的共享充電寶收費相對要貴一些,價格在2-5元/小時不等。記者查詢了街電、小電、來電、怪獸的共享充電寶小程序或者公眾號,均未顯示具體的計費規則。
藍鯨TMT記者就相關問題致電怪獸充電方面相關人士,對方表示,其產品在不同地區的門店收費標準有所不同,掃碼使用時收費標準會展示在手機上,價格由公司進行統一階梯定價。據介紹,充電寶的收費標準是綜合考慮設備成本、場地租金、人員工資成本等因素所製定,如果不同商戶收費標準不一致的話,與公司定價策略或者商戶參與定價也是有關係的。也會有每小時5元的收費情況,比如在景區內租借充電寶可能就比較貴一點。
而來電方面相關人士則表示,因為公司與不同的商家合作,所以收費是不一樣的。該人士向記者介紹指出,來電與商家合作時會與商家進行溝通,溝通協商後製定收費標準,每一個充電寶收費都是有上限的,因為每一台機器收費不一樣,所以收費上限也不一樣,有100元、128元、150元等;一般是每小時2元,但也有收費3元、4元的,也遇到到每小時5元的訂單的。
關於共享充電寶漲價的原因,互聯網分析師于斌表示:“因為共享充電寶最開始用的人不是很多,場景也不是很多,所以現在共享充電寶在品牌擴張和地域擴張的時候,需要通過漲價的方式來讓提升企業的利潤。而不同的地理位置有不同的收費,這個情況應該是正常的,但對於用戶來說定價如果偏高的話,可能會對相應的品牌有一些影響。”
對於共享充電寶未來還會不會繼續漲價,互聯網分析師葛甲表示:“應該不會再上漲了,如果一個行業不停漲價,那說明這個行業存在很大的問題。”
而于斌對此持反對意見,于斌認為,將來共享充電寶的價格還會有上漲的可能性,共享充電寶是一個應急的產品,比如用戶在手機沒有電的情況下,他會優先去選擇能夠及時充電的方式,此時,用戶可能就不會考慮太多價格因素。
與此同時,多位共享充電寶用戶對藍鯨TMT記者表示,共享充電寶的用途主要是應急,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可能不會太在意價錢,但如果價格太貴,很可能會影響用戶第二次使用的意願。
從“燒錢”擴張到行業大洗牌,市場進入精細化運營
時間追溯至2017年上半年,彼時,共享經濟概念掀起一股熱潮,共享單車、共享短租、共享辦公等風起雲湧,同時,資本市場也相中了共享充電這一領域。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自2017年3月始,共享充電寶公司頻頻獲得融資,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行業共獲得10多筆融資,有30多家投資機構入局,融資總金額超過10億元;投資機構不乏順為資本、高瓴資本、IDG、 紅點中國、元璟資本等知名投資企業及知名投資人。
互聯網巨頭企業騰訊與阿里也相繼入局,繼騰訊成為“小電”的戰略投資方後,“來電科技”也與螞蟻金服達成戰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務。
此外,2017年5月,電商平台聚美優品宣布,以3億元人民幣投資移動電源租賃企業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此次投資後,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陳歐將擔任街電董事長,而聚美優品也將持有街電近六成的股份。
彼時,共享充電寶在業界存在一定的爭議。素有“娛樂圈紀檢委”之稱的王思聰曾在朋友圈發表態度稱:“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業內人士表示,共享經濟下的產物都有著無一例外的共性,那就是燒錢,誰能經受得住“補貼”大戰,誰就是最終贏家。
小電創始人兼CEO唐永波曾公開表示,小電在擴張最快的時期,曾經在一個月裡鋪了7萬到10萬台左右的設備,一口氣開進20個城市。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陳歐也曾對街電下令,一個月要“燒光”30億。
可惜,靠燒錢極速擴張的日子未能帶來持久的高光時刻。2017年9月,有報導稱,共享充電企業Hi電正全面收縮線下推廣團隊,200名左右員工面臨裁員命運。2017年底,泡泡充電、河馬充電、小寶充電等玩家相繼退出舞台。
在經歷行業洗牌期後,國內共享充電寶市場的競爭格局已大致成型。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共享充電寶行業基本上形成了以街電、小電科技、來電科技、怪獸充電和雲充電為代表的行業競爭格局。
艾媒諮詢分析稱,未來,共享充電市場競爭將圍繞精細化運營全面展開。企業如何利用大數據實現更優的場景佈局,實現更多的用戶覆蓋,實現更高的營銷觸達,將是企業在市場中贏得競爭的重中之重。
共享充電企業已開始盈利,規範缺失、標準未定問題待解
如今,曾歷經繁榮的共享經濟浪潮幾近夭折。一方面,最先搶跑的共享單車企業已經過多番洗牌,ofo陷入押金風波,至今無力償還,而摩拜也已經被美團收購,時至今日,共享單車的盈利仍然遙遙無期。另一方面,共享辦公空間WeWork在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內,經歷了從一家估值高達近500億美元的“獨角獸”,到估值減半並取消上市計劃的戲劇性波折。
曾幾何時,人們對共享充電寶也產生了巨大的質疑。但不同於共享單車持續虧損的境地,部分共享充電寶企業均已宣布實現盈利。其中,聚美優品發布的財報顯示,街電去年營收超8億,營業利潤約3700萬元;截止2019年上半年,街電累計用戶量已達1.07億,為共享充電寶行業累計用戶量首個突破億級別的平台。小電則在2017年底便宣布有望次年三月實現盈利。
街電CEO萬里稱,2018年下半年,共享充電寶經過市場驗證實現規模營收,“幾家頭部企業陸續實現了贏利。”
對此,于斌表示,共享充電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不僅僅是普通的用戶,包括對於配送領域的服務人員來說,他們充電的需求也要遠遠大於共享單車,而且利潤肯定是共享充電寶要高一些。與此同時,共享充電寶的運營成本要比共享單車低。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將達到3.05億人,2020年用戶規模將增長至4.08億;2019年增長率會逐漸回落至55.6%。
葛甲表示,共享充電行業在運營過程中還面臨規範缺失的問題,行業中也沒有什麼規則,很多事情都是根據公司的經營狀況決定。此外,目前手機續航時間加長、反向充電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這些從長遠來說對共享充電寶的發展是有一定影響的,但短期內還對其構不成威脅。
同時,于斌也表示:“共享充電行業最大的問題在於標準化,一個是安全的標準化,一個是價格的標準化。至於未來的發展機遇,共享充電企業應該趕緊將業務開展至三四五線城市,這樣就能夠把下沉市場把握住,下沉之後會對品牌和這個估值能夠帶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