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Dream成棄子“造夢”救不了移動VR
2016年5月份,谷歌發布Android N的時候順帶拋出了一個神秘計劃,並給它起名Daydream。要不怎麼說起名很重要呢?Daydream直接翻譯過來叫“白日夢”,是谷歌的夢,是谷歌給用戶和開發者勾畫的夢境,結果3年多之後,它真的就成黃粱一“夢”了。
谷歌的夢
Daydream 剛剛面世的時候還是很受關注的,當時VR 是個熱門概念,而移動VR 是一場毫無希望可言的亂戰,巨頭們野心勃勃地來了,兩三年後又悄無聲息地走了,除了炒熱又倒閉幾家所謂的移動VR 硬件商,就留下一地雞毛。
比起簡單地開發一個自帶計算機的VR頭顯,谷歌選擇了直接發布了包含了軟件和硬件在內的平台,這就是Daydream,來幫助智能手機廠商打造它們自己的VR頭顯。很明顯,谷歌希望Daydream能夠成長為像Android一樣的龐然大物。
谷歌的野心是要讓Daydream 成為移動VR 領域的標準平台,它制定的這個標準旨在讓移動VR 的刷新率、延遲率、畫質各方面都有一個質的提高。
谷歌自信它能夠帶來更加舒適的體驗和更加直觀的控制器。對手機性能的嚴格要求和Android N 強大的優化能力將幫助廠商們帶來“基於智能手機的最佳移動VR 體驗”。據了解,支持Daydream 的手機會有相當嚴格的性能要求,如果它不足以提供足夠的舒適度體驗,那麼Android N 上的VR 模式根本不會開啟。
夢碎了
Daydream 最終沒能成為VR 界的Android。對Daydream 的支持一直僅限於幾部手機,包括谷歌自己的Pixel 手機。沒有關鍵行業參與者的支持,使用率很低。
有限的參與和少量的目標受眾也導致許多發行商撤回了Daydream 的支持。HBO 於今年早些時候停止了Daydream 應用,Hulu 在夏季停止了對Daydream 的支持,6 月,谷歌停止了Daydream 的Google Play Movies 應用程序。
繼Pixel 3a 與3a XL 之後,日前發布的新旗艦Pixel 4 與Pixel 4 XL 也被確認將不支持Daydream VR 平台,谷歌Daydream VR 實驗終於畫上句號。之前的3a 不支持可以說是硬件限制,但剛剛發布的Pixel 4 也不支持,就只能認為Daydream 再無希望了。目前,Daydream App 和Store 暫時還會繼續為擁有Daydream View 和支持的手機的用戶開放,但谷歌將不再繼續出售Daydream View 頭顯設備。
2019 年,沒有一部手機支持Daydream 平台。
Google 發言人解釋說:“我們在智能手機VR 中看到了巨大的潛力——能夠使用隨處攜帶的智能手機來提供身臨其境的移動體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注意到一些明顯的局限性限制了智能手機VR 成為可行的長期解決方案。要求人們將手機放在頭戴式眼鏡中,而無法訪問他們每天長時間使用的應用會造成巨大的困擾。”
發言人在電子郵件中表示:“Daydream 在消費者和開發人員中的接受程度要低於我們的預期,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Daydream View 頭顯的使用量正在減少。”
“所以我們決定不再銷售Daydream View,在Pixel 4 上也不再支持Daydream,Daydream 應用和商店將仍然可供現有用戶使用。”
夢的延續
現階段移動VR 要解決的技術難題不少,也有一定難度,目前VR 設備最關鍵的是高質量空間定位技術,空間定位技術好壞決定了VR 體驗的優劣。但是這種空間定位也許會限制移動VR 本身的特性,它的可移動性受限制。
如果只是用於開發而用想要實現移動VR 的空間定位並不難,但是想要它能進入消費市場的一系列要求肯定不容易,它要能滿足較低的成本,滿足輕便移動,性能高,小功效等綜合指標,而這在短時期內肯定達不到理想的狀態。
另外,阻礙移動VR 空間定位技術還有一大障礙是位置追踪所需的傳感器沒有多少其它用處。移動設備受限於產品形態,無論是以手機作為處理器還是獨立的頭顯,想要塞下更多傳感器就得加大體積,這和移動智能產品便攜輕薄的主流設計相悖。
谷歌似乎已經放棄了VR,轉而將重心轉移到AR 體驗上,比如,Google Lens、AR 步行導航、和AR 搜索等等,通過智能手機的相機功能連接現實與虛擬的世界。
一些行業巨頭選擇明智地跳過VR。比如微軟,直接打造MR(混合現實)的Hololens,蘋果也偏向於AR,並有可能在明年帶來一款基於iPhone的AR眼鏡配件。
整個VR 產業都在迫切尋找出路, Daydream 黯然退場只是VR 圈裡芸芸眾生中的一例,它無疑帶來令人悲觀的氣息,網絡上關於移動VR 的前景的討論也是風向反复,有人唱衰有人看好。
如果說眼前機遇的話,那麼5G 就是其中一個。我們把5G 比喻為高速公路,它是各行各業與互聯網結合的大機遇,移動VR 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僅盯著這個平臺本身難以找到更好的解決之計,但如果網絡環境、關聯產業和信息技術和交互技術等等整體都進入高速發展的話,它面臨的大部分瓶頸必然會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