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名孕婦數據:北京空氣污染與孕早期流產風險有關
空氣污染無處不在。全世界每10個人中就有9人呼吸著含有高濃度污染物的空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最新數據,空氣污染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達到驚人的700萬,在2019十大健康威脅中位列首位。
受到威脅的還不止是直接呼吸空氣的人,空氣污染甚至影響子宮內尚在成形的胚胎。在學術期刊《自然》子刊Nature Sustainability最新上線的一篇論文中,中國北京的一支研究團隊,考察了近9年時間裡超過25萬北京孕婦的臨床數據,結合空氣質量數據的分析,發現暴露於空氣污染與增加孕早期流產風險有關。這一結果引人關注。
孕婦和嬰兒的健康對環境非常敏感。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空氣污染問題,已有一些研究指出,孕婦暴露於受污染的空氣,會導致嬰兒出生體重低、早產、妊娠期高血壓和子癇前期等問題的風險增加。
對於女性在整個孕期過程中的健康狀態,歐美的一些研究提示空氣質量可能有影響。“然而,以往的這些工作大多在空氣質量比較好的地區展開,我們更關注空氣污染可能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此次研究的作者說。
圖片來源:pixabay
在這篇論文中,孕婦在孕早期發生的“稽留流產”是研究人員主要關注的問題。稽留流產也稱沉默流產、過期流產,指的是胎兒停止發育,但胎盤和胚胎組織仍留在母親子宮內沒有自然排出。稽留流產可以通過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確診,通常發生在妊娠14週以內。
在臨床已確認的妊娠中,發生稽留流產的比例可高達15%,尤其多發於發展中國家。“確認稽留流產的風險是否受空氣質量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畢竟,妊娠流產對於任何充滿期待的準父母來說都是嚴重打擊。”作者介紹。
領銜這項研究的是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部的張立強教授與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林金泰研究員。研究團隊收集了2009年~2017年北京地區超過25萬名孕婦的臨床記錄,其中有將近1.8萬名孕婦經歷了稽留流產。
與此同時,研究者根據距離孕婦居住地點和工作地點最近的空氣監測站的測量數據,計算每名孕婦的空氣污染物暴露水平,包括暴露時間和污染濃度。
研究者統計的污染物包括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PM 2.5)、二氧化硫、臭氧和一氧化碳。
研究人員借助自身測繪專業背景,結合統計學和地理時空分析,利用計算機模型對收集到的大量數據進行了相關性研究。
在對孕婦年齡、職業、周圍氣溫等多項潛在的混雜因素做出控制後,分析結果表明,PM2.5、二氧化硫、臭氧和一氧化碳這四種空氣污染物都是孕早期稽留流產的風險因素。
▲邏輯回歸分析顯示,PM2.5、二氧化硫、臭氧和一氧化碳都是孕早期稽留流產的風險因素(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污染物濃度的升高與稽留流產風險的增加呈非線性正相關。也就是說,隨著濃度上升,風險變得更加嚴重。以PM2.5為例,年均濃度在34~200 μg/m3範圍內時,濃度越高,流產風險越高。
張立強教授總結說,“在稽留流產這一對胎兒健康和中國家庭有很大影響的問題中,空氣污染有沒有起作用、起到什麼作用,我們的研究揭開了一種可能性。”
▲近幾年空氣質量逐漸好轉,稽留流產風險隨之變小(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不過幾位作者也同時強調,這項研究的結果只是相關性,因果關係還需要進一步的工作來確認,後續需要公共衛生學上更多區域、時間的數據,以及隊列研究的數據來支持。
另外,醫學機理上的更多研究也將幫助我們理解空氣污染如何影響早期流產。例如,近期有研究證據顯示,進入母體肺部的空氣污染物顆粒,可以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胎盤;此外,早在孕12週就可以在胎盤的胎兒側檢測到空氣污染物中的炭黑顆粒。
基於目前的發現,作者建議孕婦可以增加個人防護措施,減少戶外暴露時間,在室內時增加空氣淨化設備的使用。“我們也希望,這一研究可以引起國家重視,更積極地採取措施,提高空氣質量,提高人民健康。”張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