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G發牌百日回顧
自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四家通信企業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批准四家企業經營“第五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為起始,中國5G商用歷程已過百日。短短百餘日時間,對於以“改變社會”為宏偉願景的5G而言不過是白駒過隙的瞬息之間,本不值得什麼“紀念”。
但對於中國5G—這個把計劃商用時點從2020年提前到2019年中的“早產兒”—來說,站在商用牌照發放過百日這個坎上,通過回顧來路的蹣跚起步和展望未來的美好前景,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紀念。
提前到6月6日發放商用牌照的中國5G,是被多種非技術、非市場因素催生的“早產兒”。中國此前5G全面商用的時間表在2020年,這是三大運營商基於國家對5G技術要結合垂直行業應用、賦能產業升級的戰略定位,以及3GPP SA獨立組網技術標準路標和生態鏈成熟程度,所做出的理性規劃。
但在韓國和美國於今年4月搶到全球5G商用首發位置後,國內產業界的焦慮情緒日漸升溫,同時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及美國在全球市場打壓華為行動的升級,5G應儘早盡快商用來實現投資拉動效應的呼聲最終戰勝了理性規劃,5G商用牌照至少提前了半年時間,於今年6月呱呱墜地。5G牌照既是早產,各種先天不足自然在所難免。
(一)NSA路徑下糾結的5G建網規劃
雖然三大運營商均將能支持mMTC和uRLLC等全新業務場景的SA獨立組網作為5G建網的目標架構,但實現SA的R16完整版本按計劃要到2020年3月才能完成,因此牌照的提前發放導致5G商用網絡建設在2019年只能選擇NSA非獨立組網,並僅支持eMBB的應用場景。中國5G商用就此捨棄了SA爭先策略而走上了NSA跟隨的技術路徑。
5G牌照發放後,三大運營商先後公佈了其5G商用網絡建設規劃,均以在2019年覆蓋50個大中城市為目標,中國移動計劃建設超過5萬個5G基站,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都計劃開通4萬個5G基站。這個5G建網規劃與當年4G牌照發放後中國移動一家就在翌年建成72萬個4G基站的規模相比非常保守。
對於這一保守的5G建站規劃,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6月底舉行的2019 GTI國際產業峰會做出了解釋:“在5G技術上,中國移動感到十分糾結,雖然中國移動剛剛發布5G+計劃,今年實現在50個城市建設5萬個5G基站,但同時中國移動心裡面也感到稍許不安,今年的5G基站很多基於NSA,要想讓5G發揮作用,SA一定是目標架構網絡,所以我們希望SA越早越好”。
這種想等SA,但又不得不上NSA,因此就只好保守建設NSA的糾結心態,不獨中國移動一家有,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均表示5G網絡建設只能初步選擇NSA模式,但5G最終的目標架構一定是SA,並希望能在2020年實現SA全面商用。
因此,與建站計劃相匹配,三大運營商在8月份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公佈的2019年度5G資本開支共計410億元,其中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維持其在3月份年報發布會上公開的90億元和80億元,只有中國移動在原來170億元的基礎上增加了70億元,宣布年內將投資240億元用於5G建設。
但與三大運營的糾結和保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地方政府對於5G建設的迫不及待。5G商用牌照發放後,多個地方政府出台了加快推進5G基站規劃建設和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為運營商在本省本地的5G基站建設規模設定目標。
上海市政府明確發文要求到2019年底建設1萬個5G基站,2020年累計建設5G基站2萬個;湖北省政府發布《湖北省5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年》,計劃到2021年底完成5G基站建設5萬個以上;浙江省政府則在《關於加快推進5G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5G基站3萬個、到2022年建成5G基站8萬個的目標。
深圳則成為了全國最為激進的5G城市,深圳市政府為自己設定了“5G基站建設密度要實現全國領先”的目標,要求今年年底前建成1.5萬個5G基站、到2020年8月底要累計建成5G基站4.5萬個,竟然超過了浙江的全省規劃!
此外,深圳市政府還在9月11日出台《深圳市關於率先實現5G基礎設施全覆蓋及促進5G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對運營商採取SA獨立組網模式建設的基站每個給予1萬元的獎勵政策。這雖然表達了政府推動運營商盡快商用SA的決心,但與年底要建成1.5萬個5G基站只能基於NSA架構的現實相對應,也是糾結。
(二)技術路徑糾結下的5G終端政策
SA還是NSA的糾結也反映在5G終端政策上。在5G商用牌照發放後20天的上海MWC展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表示:“中國政府也很明確,明年1月1日開始,5G終端必須具備SA模式,明年1月1日開始NSA的手機就不可以入網了”。
楊杰的表態一石激起千層浪,當前能夠提供給手機廠商生產5G終端的成熟基帶芯片只有三種,華為和三星僅供自用的自研芯片以及廣大安卓手機廠商普遍依賴的高通驍龍X50 ,這三種芯片中又只有華為自研並自用的巴龍5000能夠支持SA和NSA雙模,高通的雙模芯片蛟龍X55最早也要到2019年年底才可投入商用。
利用先發優勢和政策紅利,華為率先為其首款5G手機Mate 20X(5G)在6月25日獲得了中國首張5G終端電信設備進網許可證,並率先以6199元的公開售價在市場上為5G手機設定了價格標杆。
但搭載高通NSA單模芯片的中興Axon 10 Pro和中國移動的先行者X1隨後上市,以4999元和4998元的售價一舉將5G手機價格拉低到了5000元以內;沒過多久,5G手機的價格底線又在9月底被3798元的iQOO Pro和3699元的小米 9 Pro相繼打破,特別是vivo旗下的iQOO Pro價格僅比同款配置的4G手機貴了600元。
三大運營商希望在2020年全面商用SA的表態和政府為NSA單模手機入網設限的政策,大大壓縮了NSA單模手機的市場空間,也間接縮短了高通X50芯片在中國市場的生命週期,並由此倒逼出了5G手機與4G手機之間越壓越低的價差,為5G手機一面市就能被願意嚐鮮的年輕人買得起創造了有利的推廣條件,從而打破了業界此前對於5G手機價格近萬元,恐成5G商用推廣障礙的擔心。
9月11日,權威機構中國信通院發布了《2019年8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首次披露8月國內手機市場5G手機出貨21.9萬部,1至8月的5G手機總出貨量達到29.1萬部。
但分析中國信通院的報告數據,可以發現,自6月份5G商用牌照發放,國內手機市場從4G 向5G 過渡期正式開啟以來,6-8月的4G手機出貨量已經同比下降了4.5%,特別是8月份的4G手機出貨量已經下滑到3000萬部以下,比7月環比下降了10.4%。
在小米、OPPO和Vivo等手機廠商下半年的新品發布會上,5G手機是熱點卻不是重點,其主打產品還仍是4G手機。可見在5G發牌百日後,國產手機廠商受迫於高通SA芯片短時間內不能商用、NSA單模手機明年不能入網的窘境,只能繼續將下半年的產銷量押寶在4G新品上。然而手機市場上的用戶需求卻已經轉向了5G手機的持幣待購,5G未啟,4G先衰,5G牌照發放帶給國內手機市場的寒冬已經如期而至。
(三)eMBB場景下匱乏的5G應用
隨著5G終端的陸續上市,三大運營商陸續在8月份推出5G體驗方案,向購買5G手機的用戶每月贈送100G體驗流量,供其體驗不高於1Gbps的5G下載速率。由此,拿著新買的5G手機打卡5G基站,用SPEEDTEST等測速軟件截屏在朋友圈曬5G網速風靡一時,哪家運營商5G信號強也成為熱議話題。
然而,除了幫運營商測速,5G手機還能用來做什麼的問題也隨之而來。1Gbps的峰值速率除了讓用戶體驗到下載電影飛快、看在線視頻不卡等比4G快人一步的優越感之外,質疑NSA網絡架構支持的eMBB應用場景能帶來哪些足以改變社會的5G應用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從三大運營商對於5G應用場景的推介描述來看,無論是中國移動的5G+、中國聯通的5G n、還是中國電信的Hello 5G,都將高清視頻、AR/VR遊戲、5G遠程教育、5G遠程醫療、5G無人駕駛等新型應用作為宣傳主打,來放大5G與4G的區別以證明5G不等於4G+1G。
但在當前5G網絡建設採用NSA架構只能支持eMBB應用場景的前提下,即使其數據傳輸速率可以比4G提高10倍,在滿足室內應用場景下的4K /8K高清視頻、3D視頻、AR/VR等需求上,5G的增強移動寬帶相較於“千兆光網”的固網寬帶,看不到什麼特殊優勢。
特別是對於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對網絡穩定性有更高要求的、本身就是室內應用場景的需求而言,百兆光纖即可完美解決,為什麼還要花成倍的成本來建5G基站予以實現?更何況5G主流頻段的中頻3.5GHz穿透性差,靠室外宏站無法滿足室內信號需求,在同樣需要拉入光纖、佈設小微基站的情況下,高速數據傳輸的應用為什麼要捨近求遠、舍低成本就高造價地依托5G網絡來實現?
至於無人駕駛,主要是靠車輛自身的通訊模組與其他車輛和附近環境的近場通訊來實現低時延的信號交互,因此從安全和經濟的角度考慮,即使SA架構下的uRLLC從時延和建設成本上都無法滿足自動駕駛對於安全性和覆蓋深度的需求,哪裡有NSA的用武之地?
因此,在當前的5G網絡建設採用NSA架構只能支持eMBB場景下,運營商把一些低成本的固網寬帶就可滿足的應用需求和5G嫁接到一起,用以製造傳播噱頭、進行廣告宣傳,甚至是培育市場都有情可原,但如果運營商真把這當做5G的收入來源,到了要真金白銀地進行投入並希望使用方為此買單的時候,恐怕才是要為5G的投入與產出算真賬的時候。
三大運營商9月底陸續啟動了5G套餐預約,最新數據顯示預約用戶已經突破千萬,看上去形勢喜人。但等5G資費政策揭曉之後,這千萬預約用戶最終能有幾成願意為10倍網速帶來的快速流量消耗來買單?
而且,即使有些用戶做好了嚐鮮5G的準備,現有的蘋果和安卓應用程序商店裡又有哪些非5G不可的APP可用?9月12日,蘋果在全球最新發布的iPhone手機仍然沒有支持5G,這固然有芯片方面的原因,但庫克在回答記者相關提問時坦言“目前5G還是有一點超前”的說法也更為客觀。
由於蘋果繼續缺席5G,其IOS生態鍊和APP Store不能為5G當前匱乏的eMBB應用提供更多創新型應用,恐怕這才是全球5G產業和中國5G商用的重大損失之一。
(四)中國5G商用之回歸初心再出發
9月20日,中國5G商用牌照發放後的第107天,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回答新華社記者關於5G問題的提問時,對引發業界爭論的NSA和SA技術路徑選擇給出了帶有官方性質的結論:
1、現在各地所推的網絡,基本上都是NSA非獨立組網的5G應用;市場上商業發布的11款5G手機,大部分都是NSA非獨立組網的。
2、手機真正能夠體現5G性能,還得依靠SA獨立組網的5G網絡,而不是基於4G核心網的NSA;只有到明年,我們才能夠正式大規模投入SA獨立組網的5G網絡。
3、對廣大用戶而言,4G手機夠用了,大部分應用4G足夠了;5G真正的應用場景,80%應該是用在物與物的通信,如工業互聯網領域。
4、未來將會有更多高可靠、低時延和海量及連接應用需求要依靠5G,特別是SA獨立組網的5G來實現,從而最終實現5G改變社會的目標。
應當理解為這是從政府層面發出的,將中國5G商用從NSA的歧途上拉回到SA獨立組網的強有力的糾偏信號,同時這也是為三大運營商的5G發展策略定調和減壓的政策信號。
率先商用5G的韓國到9月份已經發展了300萬用戶,所以對於中國三大運營商拿到5G牌照後何時商用放號、能否在放號後迅速超越韓國成為5G用戶最多的市場,社會輿論普遍寄予厚望,同時對三大運營商的基站規模和建設速度關注度升高,形成了新一輪的焦慮和壓力。
但苗部長的講話為中國5G商用策略重新明確了定位,即5G真正的應用場景80%是物與物的通信,是To B的業務模式,針對手機用戶的To C模式只佔20%的比例,因此,以短時間內發展了多少5G用戶來要求和評判中國5G商用是否成功無異於緣木求魚,衡量5G商用是否成功的標準,關鍵在於將5G技術與垂直行業應用相結合,將連接從人擴展到萬物互聯,通過賦能產業升級所實現的社會經濟價值。
所以小規模部署NSA網絡,在eMBB場景下培育用戶對於5G技術的興趣和感知,可以成為逐步推進5G商用進程的必經過程,但對於NSA支持的eMBB(增強移動寬帶)只是現有4G在速率上的升級,面向的還是現有用戶體驗的提升,並不能發揮5G的真正性能和體現5G的真實價值,運營商要有清醒的認知,並理性地避免過多地將競爭重心集中於此。
知名諮詢機構Analysis Mason在西歐市場所做的調研報告顯示,用戶對於5G技術帶來的高速下載、高清視頻、AR/VR等應用感興趣的比例非常高,但願意為此額外付費的用戶比例則僅有10%左右。
因此,可以預見NSA網絡支撐的eMBB場景並不會大幅度提昇運營商的業務收入,但手機用戶對於5G網絡的覆蓋水平和性能能力卻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三大運營商圍繞著短期的、不成規模的5G手機用戶展開競爭並為此進行5G普遍覆蓋的建網競賽,那麼初期高昂的建網投資和持續攀升的運營成本將對運營商帶來巨大的經營壓力,從而影響其對於5G產業價值的懷疑,和對5G SA組網投入及To B業務發展的信心。
苗部長提出“只有到明年,我們才能夠正式大規模投入SA獨立組網的5G網絡”,將大大緩解三大運營商在NSA上建網的糾結心態,與其同時承受小規模手機用戶對於5G網絡覆蓋差的指責和大批量5G基站建成後利用率低但空耗成本高的雙重壓力,莫如明確向社會宣告其5G基站部署將以實現SA支持的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和uRLLC(高可靠低時延通信)為主、圍繞著產業應用的重心按需規劃,而不會像4G一樣追求大水漫灌式的普遍覆蓋率。
三大運營商在8月份推廣5G體驗方案時還同步推出“身邊的5G”等查詢5G信號覆蓋的應用,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效且可在To C市場上長期適用的手段。正如苗部長在新聞發布會上所說,對廣大用戶而言,4G手機夠用了,大部分應用4G足夠了,5G可以作為少部分特殊用戶的錦上添花的需求按圖索驥地予以滿足。
運營商的5G的網絡佈局應當圍繞著行業客戶和產業用戶的需求出發,集中資金和資源優勢,通過SA獨立組網來重點解決行業客戶所在區域和產業佈局周邊的覆蓋需求。
同時,運營商的5G市場運營也應當擺脫以往以低價資費爭搶手機用戶的同質競爭格局,通過能力開放和創新模式,打造5G合作鍊和生態圈,圍繞著垂直行業的政企客戶需求,充分發揮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和uRLLC(高可靠低時延通信)場景下的5G性能,促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產業的升級換代,推動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和成熟。
由此,中國5G商用才能回到與垂直行業相結合,通過賦能其他產業發展,共創數字經濟價值的初心上去。
【結語】
5G的競爭,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不是一蹴而就在一時一地就能見輸贏的比賽,而是在全球範圍內、時間週期長、產業範圍廣的深度競爭。
中國5G商用還剛剛起步,歧路並不可怕,坎坷也不足畏懼,只要通信產業界能夠回歸5G產業發展的初心,牢記5G產業的使命,堅定正確的發展方向,中國5G的未來發展定能實現引領全球的目標和“改變社會”的美好願景。(作者老解1972,為資深通信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