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護法》將增加網絡保護內容
在10月12日-13日舉行的首屆青少年法治教育國際研討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宋英輝介紹,《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在修訂過程當中,最早有望在10月底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初次提交審議。
今年2月時,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社會事務室副主任劉新華曾表示,今年將重點推進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和修改說明經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後,預計將提請2019年10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進行初次審議。
宋英輝是兩部草案專家建議稿的牽頭人,他介紹,《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主要包括:強化家庭監護的責任,新增政府保護的專章,增加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內容等。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提到父母是兒童的第一責任人,就是說以家庭監護為基礎,首先要細化作為家庭監護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責任,目前未保法修訂草案在這方面花了很大的篇幅,比如說父母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哪些人不應該做監護人,這些都做了非常詳細的列舉,大大細化了原來的原則性規則。”宋英輝說。
“另外,未保法中之前沒有政府保護,草案裡增加了政府保護這章,主要是明晰政府的責任,建立健全家庭監護的監督、支持體系。”宋英輝說。
宋英輝介紹,草案還增加了網絡保護,完善學校、社會保護的規定,完善司法保護,特別是被害人保護,以及建立健全罪錯未成年人分級干預體系,特別是專門的學校教育等內容。
犯罪低齡化、暴力化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面臨著新形勢、新情況和新挑戰。
在首屆青少年法治教育國際研討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宋英輝、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苑寧寧披露了二人執筆的中央政法委《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預防問題研究》課題總報告。
報告提出,留守、流動未成年人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危群體。課題組調研發現,在大城市或人口流入的東部地區,實施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75%以上來自流動未成年人,在有的地區,這一比例達90%以上。課題組對5省1市看守所的308名涉罪未成年人的問卷調查顯示,其中171名是外地戶籍,與父母分離的佔70.15%;課題組對其他4省未管所的393名未成年人服刑人員調查發現,監護人或照管人沒有嚴格管教未成年人的有292例,佔74.3%。
報告提出,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暴力化愈加明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4年在12個省區市的調查研究顯示,2014年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佔20.11%,比2001年上升了7.81%,搶劫罪、故意傷害罪、強姦罪三種暴力型犯罪合計佔未成年人犯罪的82.1%。
報告認為,未成年人的罪錯行為會有一個由輕到重逐漸惡化的過程。近些年低齡化、暴力化之所以進一步加劇,一個重要原因是早期干預效果不理想,導致部分未成年人沒有及時接受教育矯治,最後走向了更加嚴重的違法犯罪。
網絡保護刻不容緩
報告還提出,網絡成為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網絡上傳播乃至氾濫的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容易侵蝕未成年人的思想認識,誤導是非判斷,造成道德觀念混亂。網絡成癮容易引發未成年人社會認知出現偏差,危害其正常的心理、人格形成,甚至誘發違法犯罪。
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為8.29億,普及率達59.6%。這其中,19歲以下網民佔21.6%,人數超過1.79億。
“兒童在互聯網上是面臨著很多風險的,父母把電子設備當做電子保姆來使用,容易使未成年人接觸到互聯網上的一些不良內容。網絡欺凌也被大家所關注,校園欺凌往往伴隨著網絡欺凌,網絡欺凌一旦發生就很難被刪除,傳播量級也是以幾何式增長的,對未成年人的傷害比傳統形式的欺凌大很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處兒童保護官員蘇文穎在研討會上說。
“同時大家都非常關注未成年人是不是沉迷於網絡、沉迷於短視頻、沉迷於遊戲,都是現在的家長、老師,以及很多成年人非常大的焦慮,因為看到孩子們捧著屏幕沉浸其中,但屏幕中的世界我們成年人不了解,可能也會引發大量教育者和家長的恐慌。”蘇文穎說。
宋英輝介紹,目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已經起草完成,《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已經公佈並於10月1日起實施。據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年7月報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有望今年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