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預計2023年產業規模將超3000億元
2019年10月12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主辦的“中國智能化轉型與技術創新高層研討會暨《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會”在京召開,研討會聚焦中國政企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新機遇,共同探尋“以新興技術助推大型政企智能化轉型升級”的答案。同時《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也正式對外發布。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新動能持續發展壯大,以雲計算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2017年增長8.9%,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比2017年增長14.6%,以雲計算為基礎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為我國產業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據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從2010年開始,中國政府每年投入資金超過10億元用於推動雲計算產業發展,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超過100億元。當前,雲技術與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持續融合,不斷拓展著雲計算的邊界與內涵,為雲計算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綜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IDC等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962.8億元人民幣。
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顧問委員會主任宮晨光錶示:“環顧全球,雲計算已經成為產業智能化升級的基礎設施,我們應該強化政府推動,即刻行動,明確雲計算發展目標,分步推動工作,切實推動我國雲計算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我國各行業企業紛紛利用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創新能力和資源利用率,帶動發展模式變革,為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根據2019年國際數據公司(IDC)的一項關於新興信息技術的調研顯示,到2021年,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將助力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2.6倍,並將員工生產力提高2.3倍。此外,78%的中國企業領導者相信,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將大大增強企業競爭力——到2021年,積極應用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其競爭力將提升超過2.4倍。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我國要成為網絡安全強國,必須在核心競爭力方面有所突破。我們曾經的技術戰略是跟隨為主,原創技術還不是很多,但現在我國的市場’磁場’很大,網絡用戶數比美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和日本5個國家的用戶總數還要多。”
劉韻潔院士強調,中國未來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主要依賴國外創新技術來滿足國內的需求,必須要走自己的路,強調自主研發。
IDC中國區助理副總裁武連峰以《新興技術重新定義產業與經濟》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在他看來,雲計算已經成為關鍵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未來要把高技術的雲計算回歸成傳統的產業,未來不上雲就是落後的,上雲是傳統企業的標配。
會上,《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正式發布。《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通過分析世界主要國家和中國雲計算產業的特點和規律,積極為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提出“持續強化政府推動、按不同層級區別劃分應用雲計算技術”等建設性論點,以期推動中國雲計算產業在未來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白皮書指出,未來,數字經濟將引領中國雲計算產業快速發展。從技術層面來看,新技術和新應用將給雲計算市場帶來新的活力,邊緣計算、面向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並行計算有望繼續拉動市場保持增長;5G也將拉動新的基礎設施增長,推動新應用創新,帶動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車等新應用與雲計算的融合,為市場打開新的上升空間。綜合中國信通院、IDC等研究機構的公開數據顯示,預計2023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
白皮書還指出,未來,隨著我國政府和企業業務創新、流程重構、管理變革的不斷深化,同時伴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需求的提升,將帶動政府和大型企業上雲趨勢加速發展,上雲將進入常規化階段。綜合工信部等部門和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3年中國政府和大型企業上雲率將超過60%。
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助推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的浪潮下,企業將面臨新一輪挑戰,並對自身乃至社會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欒大龍認為,全球都將數字經濟作為下一階段發展重點,中國已經迎來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勢必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走上智能化道路。同時,就政企上雲與雲計算發展自主可控等問題,肖苡表示,在信息安全越來越重要的背景下,華為雲致力於幫助用戶構建具有穩定、安全、高效應用交付能力的“雲”,助力政企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