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諾貝爾獎也要看基因?這些家族曾抱團領獎
1895年11月27日,瑞電化學家、“炸藥之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簽署了他的最後遺囑,將其大部分遺產捐贈,先後設立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以及和平類獎項。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至今,諾貝爾獎和經濟學獎共頒發590次,共有908人(包括多次獲獎者)和27個組織獲得了諾貝爾獎。
在諾貝爾獎得主中,共有5對夫妻、6對父子以及1對兄弟先後領受過這個國際大獎。對這些獲獎者而言,問鼎諾貝爾獎似乎已成為家族傳統。
【“夫妻檔”諾獎得主】
俗話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夫妻攜手能夠解決許多生活中看似無解的問題,在科學領域同樣如此。
——居里夫婦
第一對獲得諾貝爾獎的夫妻是居里夫婦——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和瑪麗·居里(Marie Curie)。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分成兩部分,一半授予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Antoine Henri Becquerel),以表彰他“為發現自發放射性所做出的非凡貢獻”;另一半則共同授予居里夫婦,以表彰他們“對亨貝克勒爾教授發現的輻射現象進行聯合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居里夫婦在1902年提煉出了0.1克極純淨的氯化鐳,並準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從此鐳的存在得到了證實。
——約里奧夫婦
居里夫婦的強大基因也傳給了他們的女兒伊雷娜·約里奧-居里(Irène Joliot-Curie),後者與丈夫弗雷德里奧·約里奧(Frédéric Joliot)一起獲得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因為他們“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科里夫婦
194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分成兩半,一半共同授予卡爾·費迪南德·科里(Carl Ferdinand Cori)和格蒂·特里薩·科里(Gerty Theresa Cori)夫婦,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糖原的催化轉化過程”,另一半授予貝爾納多·阿爾貝托·霍塞(Bernardo Alberto Houssay),“因為他發現了垂體前葉激素在糖的代謝中所起的作用”。科里夫婦年齡相同,曾雙雙考入了布拉格大學,博士畢業後於二戰前夕離開歐洲去了美國,最後雙雙獲獎。
——莫澤爾夫婦
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分成兩部分,一半授予約翰·奧基夫(John O’Keefe),另一半共同授予梅-布里特·莫澤(May-Britt Moser)和愛德華德·I·莫澤(Edvard I.Moser)夫婦,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
——默達爾夫婦
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聯合授予貢納爾·默達爾(Gunnar Myrdal)和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Friedrich Augest von Hayek),以表彰他們“在貨幣和經濟波動理論方面的開創性工作,以及他們對經濟、社會和製度現象相互依賴關係的深入分析”。默達爾的妻子阿爾瓦(Alva Myrdal)獲得1982年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她“在裁軍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
【“父子檔”諾獎得主】
諾貝爾獎不僅出現了很多“夫妻檔”得主,同樣也有很多“父子檔”,這印證了一句古話“虎父無犬子”:
——布拉格父子
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共同授予威廉·亨利·布拉格爵士(Sir William Henry Bragg)和威廉·勞倫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以表彰他們“通過X射線分析晶體結構的貢獻”。他們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通過對X射線譜的研究,提出晶體衍射理論,建立了布拉格公式(布拉格定律),並改進了X射線分光計。
——玻爾父子
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尼爾斯·亨里克·大衛·玻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以表彰他“在原子結構和原子輻射研究方面的貢獻”。他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對20世紀物理學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他的兒子奧格·尼爾斯·玻爾(Aage Niels Bohr)與本·羅伊·莫特森(Ben Roy Mottelson)和利奧·詹姆斯·萊恩沃特(Leo James Rainwater)共同獲得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原子核中集體運動和粒子運動之間的聯繫,並基於這種聯繫發展了原子核的結構理論。”
——奧伊勒父子
1929年諾貝爾化學獎被聯合授予亞瑟·哈登(Arthur Harden)和漢斯·卡爾·奧古斯特·西蒙·馮·奧伊勒-切爾平(Hans Karl August Simon von Euler-Chelpin) ,以表彰他們“對糖和發酵酶發酵的研究發現”。老奧伊勒對輔酶的研究促進了糖及磷酸鹽的生物化學研究,並闡明了多種維生素的化學結構。他的兒子烏爾夫·馮·奧伊勒(Ulf von Euler)伯納德·卡茨爵士(Sir Bernard Katz)、朱利葉斯·阿克塞爾羅德(Julius Axelrod)被共同授予197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發現神經末梢中的體液遞質及其儲存、釋放和失活機制”。
——康伯格父子
195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塞維羅·奧喬亞(Severo Ochoa)和亞瑟·康伯格(Arthur Kornberg),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生物合成的機制”。其子羅傑·康伯格(Roger D. Kornberg)獲得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的研究發現”。
——西格巴恩父子
19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卡爾·曼內·喬治·西格巴恩(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以表彰他“在X射線光譜學領域的發現和研究”。但是直到一年後,西格巴恩才領取了這個獎項。在1924年遴選過程中,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決定,當年的提名沒有任何人符合諾貝爾遺囑中概述的標準。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定,在這種情況下,諾貝爾獎可以保留到次年發放。為此,西格巴恩在一年後的1925年獲得了1924年諾貝爾獎。
198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分成兩半,一半授予尼古拉斯·布隆伯格(Nicolaas Bloembergen)和阿瑟·倫納德·肖洛(Arthur Leonard Schawlow),“表彰他們對激光光譜學發展的貢獻”;另一半授予老西格巴恩的兒子凱(Kai M. Siegbahn),以表彰他“對高分辨率電子光譜學的發展做出的貢獻”。
——湯姆森父子
1906年,約瑟夫·約翰·湯姆森(Joseph John Thomson)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對氣體導電理論和實驗研究的巨大貢獻”。他首先提供了電子存在的直接證據,打破了“原子是物質結構最小單位”的觀念,揭示了電的本質。1937年,老湯姆森的兒子喬治·佩吉特·湯姆森(George Paget Thomson)與克林頓·約瑟夫·戴維森(Clinton Joseph Davisson)被聯合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在晶體對電子衍射的實驗發現”。
【“兄弟檔”諾獎得主】
自從諾貝爾獎辦法以來,史上只有一對“兄弟組合”摘得了諾貝爾獎桂冠,他們就是來自荷蘭的丁伯根兄弟,兩兄弟分別獲得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和197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聯合授予拉格納·弗里希(Ragnar Frisch)和揚·丁伯根(Jan Tinbergen),以表彰他們“開發和應用了用於分析經濟過程的動態模型”。197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卡爾·馮·弗里施(Karl Von Frisch)、康拉德·洛倫茨(Konrad Lorenz)和尼古拉斯·丁伯根(Nikolaas Tinbergen),表彰他們“以在個人和社會行為模式的組織和啟發方面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