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導腫瘤細胞衰老科學家提出分步式肝癌精準治療
《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與荷蘭癌症研究所的合作研究成果“誘導和利用腫瘤細胞弱點治療肝癌”。
該研究通過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術結合高通量化合物篩選,首次發現誘導TP53基因突變的肝癌細胞發生衰老再進而特異清除肝癌細胞而對正常生長細胞無影響的肝癌精準治療策略,創新性闡述了“One-two punch(組合拳式或分步式)”肝癌治療模式,有望為肝癌精準治療提供新思路。
2019年10月3日,Nature《自然》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與荷蘭癌症研究所的合作研究成果“誘導和利用腫瘤細胞弱點治療肝癌”。? 上海仁濟醫院供圖
肝癌是一種多基因參與、多因素介導、病理機制複雜的惡性腫瘤。最新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東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是世界上肝癌高發區,全球每年大約新增肝癌病例85萬例、死亡病例約80萬例。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發性肝癌的主要類型,約佔肝癌患者85%-90%。對於早期肝癌,手術切除和肝移植仍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然而,由於肝癌早期診治困難,病情進展快、預後較差,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失去了手術時機。
近十年來,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人們對肝癌基因組特性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許多信號通路中相關基因的突變與肝癌發生髮展密切相關。
然而與肺癌常見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等不同,肝癌的主要突變類型並不能直接作為有效的藥物靶點,無成藥性。在臨床,非特異性的多靶點藥物索拉非尼和樂伐替尼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標準療法,然而其臨床療效十分有限。
長期以來,針對細胞增殖特點研發的抗腫瘤化療藥物如氟尿嘧啶、鉑類、紫杉醇等,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人體內增殖更新的正常細胞如造血系統細胞、小腸上皮細胞、毛髮上皮細胞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毒副作用嚴重,僅能非常有限地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期。
仁濟醫院最新研究成果在《自然》發表,左三為覃文新。圖片來自新民晚報
據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研究員覃文新介紹,該研究團隊與荷蘭癌症研究所Rene? Bernards教授實驗室合作,利用肝癌細胞的自身特點(如TP53基因突變),首先特異地將肝癌細胞誘導進入某種特定狀態(如細胞衰老),該狀態下的肝癌細胞存在獲得性弱點(acquired vulnerability),再根據該弱點進行藥物篩選,並將此策略稱為“One-two punch(組合拳式或分步式) ”肝癌治療模式。其“first punch”類似拳擊中組合拳的第一招“虛招”,即利用腫瘤細胞存在的特異突變,將其特異地誘導到某種特定狀態如細胞衰老狀態,使腫瘤細胞露出“破綻” ,而對人體內其它增殖的正常細胞沒有影響或影響較小。接下來的“second punch”類似拳擊中組合拳的第二招“實招”,精準地將衰老的腫瘤細胞清除掉。
Rene? Bernards、助理教授Leila Akkari和覃文新為文章共同通訊作者,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博士王存、博士金浩傑與荷蘭癌症研究所博士Serena Vegna、博士Bente Benedict為共同第一作者,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為第一單位。該研究得到了來自歐洲研究理事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多項基金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