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眨眼睛就能支付刷臉支付安全嗎?
鄭州地鐵正式開啟刷臉支付模式。據悉,這種“刷臉過閘”的功能,是全國第一次在APP上實現人臉識別活體驗證。不經意間,刷臉支付已悄無聲息地在大大小小的商店、餐館、火車站等場景,逐漸鋪開。人們一邊體驗著新鮮感和便利性,一邊也擔憂著安全性。
支付行業的下一個風口
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
安小姐是普通的上班族,與眾多“90後”一樣,她出門很少帶現金,吃飯付款、打車……諸如此類的衣食住行,她用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包打天下。
然而直到有一天,當她想從地鐵站裡的自動售貨機裡買一瓶水解渴時,突然發現:手機沒電了!
地鐵站里人潮洶湧,而她卻彷彿瞬間回到了“原始社會”。
正當她手足無措時,突然驚喜地發現,自動售後機屏幕上閃爍著支付選擇方式:支付寶、微信、刷臉。
她毫不猶豫選擇了“刷臉”,輸入手機號碼、看向屏幕、眨一眨眼睛……支付成功!
如果仔細觀察,餐廳、服裝店、超市等各種消費場地,幾乎都推出了刷臉支付的服務。
從現金到銀行卡,從銀行卡到二維碼,從二維碼到刷臉支付,隨著科技發展,支付智能化勢不可擋。
“刷臉支付風口已來!”這是很多行業人士的普遍看法。
實際上,支付行業巨頭在刷臉支付領域的較量從去年開啟。
2018年,支付寶、微信和銀聯分別推出了各自的刷臉支付解決方案。其中,支付寶與微信相繼推出了各自的刷臉產品“蜻蜓”和“青蛙”。
就像四年前推廣二維碼一樣,目前,微信與支付寶的競爭正在加速。
9月24日,支付寶宣布升級刷臉支付設備,同時宣布補貼力度不設上限,取消了以前30億元補貼上限。
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19上半年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研究報告》,目前有七成商家主要通過掃碼收款,刷臉支付展現強大潛力。
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應用前沿技術的刷臉支付在支付效率改善等環節更具有優越性,目前偏好接入刷臉支付設備收款的商戶佔比達到32.2%,僅次於掃碼收款和POS機收款。未來刷臉支付在商家中的接入情況有望進一步提升。
刷臉走天下
刷臉支付一般採用的是3D結構光攝像頭,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將人臉的生理信息,如臉部縱深、鼻子形態、眼睛凹凸程度等進行活體驗證,并快速判斷是否為用戶本人刷臉。
然而,關於這一技術的擔憂從未停止過,“行走全靠一張臉”真的安全嗎?
就在不久前,一款名為ZAO的APP火爆朋友圈。用戶只需要提供自己一張照片,就能實現AI換臉功能,將從影視劇剪輯而來的短視頻中演員的臉,換成自己的樣子,過一把戲癮。
由於用戶個人肖像外流,不少人擔憂冒用照片進行刷臉支付的隱患。雖然,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第一時間解惑稱,刷臉支付是安全的,但人們的擔憂並未減少。
例如:雙胞胎是否能識別出來、3D打印頭像能否偽造冒充支付、整容了還能識別本人嗎?
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近日也對外表示,線下刷臉支付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具備了試點應用的基本條件;但在線上,開放的網絡環境存在諸多風險,線上刷臉支付的應用條件並不成熟。
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刷臉支付的技術中會增加指紋、掌紋、虹膜、聲紋等生物信息作為輔助交叉驗證。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認為,支付科技的發展使安全和便捷同時提升成為可能。在支付前端提供便捷的無感支付(聲紋、指紋、刷臉、靜脈、虹膜等)模式,在後台與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分佈式架構等技術相結合。
同時,針對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行業變化,監管部門也在發聲。
央行於近期發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第十四條提出,加大科技賦能支付服務力度。探索人臉識別線下支付安全應用,借助密碼識別、隱私計算、數據標籤、模式識別等技術,利用專用口令、“無感”活體檢測等實現交易驗證,突破1:N人臉辨識支付應用性能瓶頸,由持牌金融機構構建以人臉特徵為路由標識的轉接清算模式,實現支付工具安全與便捷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