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部長本來想密會任正非卻為何最終向媒體公開?
今年6月中旬,德國聯邦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短期內再次訪華,其中的重要一站是上海。除了職責內的議題之外,他還帶著一項重要的任務——會見了華為集團的總裁任正非。兩個人的會面交談原本被設定為秘密狀態,但最終還是向中德雙方的媒體做了通告。
基民盟黨員阿爾特邁爾和任正非在一家美輪美奐的豪華酒店內共進了午餐。他曾經長期把特朗普作為德國國家安全最大的威脅者。而那天,坐在阿爾特邁爾對面的那個人,是他心中最大威脅者的“威脅者”—— 華為正在智能手機市場上蠶食蘋果的地盤。
阿爾特邁爾決定打破保密協議,把會談事實公之於眾,他自己其實對華為身處輿論漩渦的狀態心知肚明。他說,像華為這樣的一家大公司,在德國有巨大的商業利益,和這家公司總裁的會面,公眾有一定的知情權。
毫無疑問,聰明的阿爾特邁爾把皮球踢給了華盛頓:看好了,我和華為老總見了面,我們不會屈從美國方面的壓力。從今年年初開始,美國就一直威脅德國跟隨其他西方國家腳步——禁止或限制華為參與其國內網絡系統建設,為此還向德國電信巨頭開出誘惑條件。
阿爾特邁爾是以德國聯邦內閣重要成員的身份和華為接洽的。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華為這家通信巨頭處在了風口浪尖上,目前看來德國頂住了壓力,沒有和美國站在一起將其封殺,而且德國電信董事會說,5G網絡將首先在柏林和波恩提供服務,並且對私人用戶提供相應的收費標準。6月中旬,在德國參與5G頻譜拍賣的4家企業以共超過65.5億歐元的出價獲得5G經營權,德國電信一家就拿出了20多億歐元。
6月中旬,德國的5G頻譜拍賣,一共拍出約65.5億歐元
在阿爾特邁爾和任正非會面後,不僅僅華盛頓方面表達了相當程度的不滿,而且在德國聯邦議會內部也有批評的聲音。
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基民盟黨內同儕克里斯托弗·波恩史提爾(Bernstiel),在阿爾特邁爾訪華之前去了一趟日本。他走訪了日本通信界的巨無霸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認為“如果日本可以不依靠華為就能建成自己的5G系統,那麼我們也可以做到。”表達同樣疑慮的還有不少其他的黨內高層。
就在德國聯邦議會夏季休會期前幾天,德國基民盟和其姐妹黨基社盟的一些議員舉行了一個秘密碰頭會,就德國網絡安全和數字時代的主權問題展開了討論。會議各方代表一致認為,以後如果再有類似會議,將會把相關部門的部長排除在外。
保守派陣營中很多人擔憂中國會通過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對德國實施監控,甚至通過5G系統的鋪墊做某種遠距離的破壞。波恩史提爾說:“根據我目前所掌握到的情況,我會把華為排除在德國未來的網絡建設之外,即使這樣會付出巨大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但德國必須要堅守自己的數字網絡主權。”
基民盟內部的情報主管森斯伯格(Sinsberg)毫不諱言:“美國和中國的供應商我都不信任,這兩家的網絡建設都和他們的情報部門共享信息,合作密切。所以說,所有參與德國5G建設的運營商都必須接受最嚴格的審查。”他認為,政府應該主動牽頭對這些企業做最細微的監管,督促他們遵守德國安全方面的法律,“我還是更傾向於德國本土的公司來負責鋪設基站。”
波恩史提爾還進一步強調德國必須要把對本國網絡建設對國外的依賴上升到政治高度:“為什麼不能建設一個歐洲網絡建設共同體呢?應該越快越好,就像當年歐洲各國合作搞空中客車一樣。”
在國會外交委員會任職的諾伯特·羅特根響應了波恩史提爾的倡議,他認為:“技術層面上的歐洲網絡建設如果立足於歐洲本土那是再好不過的,我能遇見到這會讓資金成本大幅上升,但相比國外的運營商介入,這會大大降低歐洲受到網絡攻擊的風險。”
德國聯邦政府目前的決定也是基於現實實用主義層面的考量,而非意識形態因素。目前德國有三大設備供應商:瑞典的愛立信、芬蘭的諾基亞和韓國的三星,這三家都長期和華為合作,使用華為技術,因為華為在5G技術中處於領先地位。
德國的網絡供應商份額:華為占到了30.9%,中興佔10.95%,愛立信佔27%,諾基亞佔21.9%(數據來源:IHS)
另一個在德國政府對華為立場決策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是在聯邦資訊辦公室任職的阿爾內·紹恩波姆(Arne Schönbohm),他是信息安全組組長,坊間綽號“萊茵河的守夜人”。在他看來,目前使用華為的風險仍在“可控”範圍,並且強調所有的電信從業者都必須接受嚴苛的准入條款限制,如有出現了危險狀況,就要馬上踢出准入隊列。
是否要禁華為這樣一個關鍵性議題的辯論並非只存在於象牙塔中,關鍵問題在於德國在數字革命領域有多少自主性。因為德國對國外供應商的依賴並不僅僅是手機端,還包括雲儲存硬盤等一系列技術環節。德國IT協會Bitkom便多次向政府抱怨,在大數據儲存這些硬件方面,德國的信息細節掌握在諸如亞馬遜、谷歌或微軟等互聯網大企業的手裡。
德國總理府秘書長佈勞恩(He LG e Braun)對這些潛在的隱憂心知肚明。不過他不認為還有可替代的選項:“5G技術不僅涉及到數據加密,而且還關聯著各行各業的信息共享”。唯一能讓他保持樂觀情緒的是從法律層面:“完全可以通過修訂政府信息安全法,加強對公眾互聯網安全的教育,保護公眾在虛擬世界中的隱私和資金轉移的安全。”
還有一種顧慮,就是不少德國官員擔心華為會把海外用戶蒐集起來呈交給中國安全部門。布勞恩否認了這種可能性,而且他從經濟層面論證德國的5G建設目前還離不開華為。
2008年至2018年,華為在德國的營業額平均每年增長26%,2018年營業額達到近27億歐元。截止到2018年底,華為已經為德國創造了3萬多的就業機會,與德國各個機構的合作非常緊密。
德國聯邦網絡安全白皮書的內容明白無誤地顯示,未來德國的互聯網建設如果和華為相切割,留給德國的只有苦楚。因為一旦雙方鬧的不愉快,齟齬將不僅限於網絡安全領域。比如澳大利亞曾公開表示把華為踢出該國的5G規劃,結果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煤立刻增加了200%的關稅。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華為在美國的研究團隊Futurewei Technologies已經於6月底採取行動,將業務從母公司華為分離出去,美國也損失了相當多的工作崗位。
儘管德國政府內部呼籲增強“網絡主權”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這在5G科技領域看起來並不實際。杜伊斯堡─埃森大學5G技術專家格爾伯特(Torsten Gerpott)教授認定:“對德國來說,火車已經駛出站台了。他認為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早已經全球化,關起門來做生意已經不可能了:“德國現在在的最大問題是規模化程度不夠,所以只能依靠海外的企業分一杯羹。”
所以這批專家不得不承認已經錯失5G發展的先機,但依然可以勉強保持樂觀:“搞一個網絡跨大西洋共同體依然是可行的,歐美世界可以聯手規劃這個大工程。德國現在就應該把眼光佈局到下一代通信技術革命的建設了,那就是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