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沉淪or無力回天?談談那些輝煌不再的軟件們
天下沒有永恆的王位,這對於軟件界來說,也是如此。君不見多少曾呼風喚雨的軟件產品,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當中失去方向,最後慢慢淡出時代的舞台。昔日的流行可能在今時今日已經褪去了輝煌,而現今紅極一時的產品,又能否一直屹立不倒?這既有賴於產品自我發展,也取決於歷史的進程——逆潮流者,縱然努力更多,也是徒勞。
5G即將來臨,信息時代將翻篇,軟件應用生態又將迎來一次全新的變革。此時此刻,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那些曾經紅極一時、現在卻沒落於時代的軟件,它們究竟是自甘沉淪還是無力回天?一起來看看吧。
淪為馬甲的微軟瀏覽器
如果大家有關注瀏覽器,那麼應該知道微軟Edge瀏覽器已經放棄了自己的內核,換用和谷歌瀏覽器一樣的Chromium核心。目前Chromium版的Edge瀏覽器已經進入到了Beta測試階段,如果手動安裝的話,將會替換掉Windows 10自帶的Edge瀏覽器,也就是說Windows 10的默認瀏覽器將會變為Chromium核心。
Edge瀏覽器換用Chromium內核
如無意外,基於Chromium內核的Edge瀏覽器將會在下次Windows 10大版本更新中,正式覆蓋到廣大用戶群中。這意味著,微軟放棄了自主瀏覽器內核的研發,微軟瀏覽器本質上成為了Chrome的馬甲。回想起曾經叱吒風雲的IE,這不禁令人唏噓萬分。
微軟瀏覽器為何會落得個淪為Chrome馬甲的下場?這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IE之所以能在往年雄霸一方、將網景瀏覽器逼至絕境,和Windows的捆綁策略脫不開關係。而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桌面操作系統所帶來的話語權開始逐漸旁落,普通消費者慢慢習慣於使用移動設備連接互聯網,而Chrome則在很大程度上,借助此機會成功上位。
從安卓4.4開始,WebView基於Chromium打造,這和Windows捆綁IE的策略如出一轍
我們知道安卓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移動操作系統,而安卓系統中用於渲染在線內容的框架WebView,和Chrome瀏覽器同宗同源,都衍生於Chromium開源項目。安卓APP渲染在線內容需要調用WebView,如此一來,大量移動網頁傾向於針對Chromium優化,加之Google服務在整個互聯網大環境中的分量之重,前端開發者們越來越以兼容Chromium內核為優先, Chromium遂取代IE成為了事實上的兼容標準。
雖然Google一直自詡推動Web標準化,但其實卻不斷誘導前端開發者去做標識“-webkit- ”這樣的事情,這讓其他瀏覽器內核出現了一些兼容問題;而Chromium作為一個開源項目,多年的發展加上開源社區的維護,令它成熟度極高。如此一來,不使用Chromium、而自研瀏覽器內核,成為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無論是兼容還是性能,自研內核對比Chromium都沒有優勢。微軟在IE落伍後嘗試繼續自研內核,開發基於EdgeHTML渲染內核和Chakra JS解析引擎的Edge瀏覽器,但最終仍落得不了了之的結局。
甚至無法正常開啟優酷視頻,需要用Chrome打開,非Chromium的瀏覽器兼容成問題
儘管Edge這一產品仍將延續下去,但微軟瀏覽器卻沒有了自己的內核,將其稱之為衰敗,也並不為過。而具體到Edge這款產品上,除了Chrome借助移動互聯網崛起這一外因,自身產品打造上的一些短板,也令Edge逐漸沉淪。
例如,Edge瀏覽器的功能一直存在短板,直到發布一年後才加上了擴展支持;而Edge瀏覽器的性能對比Chrome也並不佔有優勢,穩定性更是長久存在問題,加之更新速度慢(只能和Windows 10大版本升級一起更新),短板遲遲未能補上。
近兩年Edge就推出了這麼幾個版本,面對如狼似虎的對手如何招架?
可以說,微軟瀏覽器的衰敗既源於沒抓住時代潮流的變動——Windows Phone折戟沉沙後微軟在移動市場失去了話語權,也源於Edge這款新產品打造得不夠出色。目前瀏覽器市場已經基本成為了Chrome及其擁簇們的天下,Chromium是否會成為下一個IE?我們拭目以待。
無力回天的Firefox瀏覽器
Chromium的崛起為所有使用自研內核的瀏覽器產品都帶來了類似的命運,微軟瀏覽器沒落了,Firefox火狐也不外如是。長久以來,Firefox使用自己的自研內核Gecko,而現在同樣使用自研內核的IE/Edge、Opera相繼向Chromium投降,這令Firefox顯得如此獨一無二。
Firefox的前身是網景瀏覽器,網景被IE擊敗後為AOL所收購,但網景同時一招金蟬脫殼使出了開放源代碼計劃,而這個計劃的名稱就叫做Mozilla。Mozilla基金會隨後研發出了一套互聯網應用組件,包含了Gecko排版引擎、XUL用戶接口工具、Necko網絡程式庫和其他一些元件,這些東西加起來直接構成了Firefox的根基。而得益於這種設計,Firefox擁有強大的擴展能力,所謂的擴展也就是普通用戶口中所說的“插件”。憑藉強大的擴展性,Firefox一度和IE在市場上戰得有聲有色,而論技術的話當年Firefox無疑是排第一的瀏覽器產品。
火狐和網景一脈相承
然而,Firefox卻存在一個致命的軟肋——它的背後實在太過單薄,沒有足夠強力的靠山。Mozilla基金會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融資,比如說Google就曾經和Mozilla簽訂協議,三年一約,協議費用可能高達3億美元,而Google則通過Firefox的搜索框獲得了大量廣告收入(這個收入Mozilla和Google共享),Mozilla基金會也從Google那裡獲得了85%以上的收入來源。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Firefox都是谷歌制衡IE的一個重要手段,然而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
然而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Google親自下場搏殺,扶持的中心自然也從Firefox轉向了親兒子Chrome。Google從移動互聯網的製高點一路殺下來,其他瀏覽器根本招架不住,雖然Mozilla基金會試圖推出Firefox OS系統在移動市場取得一個立足點,但最後並沒有撼動iOS和安卓這兩座大山——微軟都做不到的事情,指望一個開源基金組織做成,似乎也太過超脫現實。
主打Web應用的Firefox OS並沒有取得成功
隨著移動市場的失守,Firefox失去了反擊的手段。Firefox瀏覽器的市場份額一路下滑,至今已經從巔峰的30%跌落至5%左右。但難得的是,Firefox仍堅持使用自研內核,這讓它保持了高可玩性、高開放性的優勢——Firefox可定制的地方可比Chrome多得多。
Firefox的市場份額已經滑至谷底,它還能堅持多久?
Firefox的衰敗主要源於缺乏有力的後盾,它並不像IE/Edge和Chrome一樣,背後有著大奶媽源源不斷輸送彈藥。Firefox並非沒有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方向,然而受限於體量太小,無力回天。
不過,Firefox仍有其獨特魅力。儘管Firefox市場份額已經快下滑到“其他”的地步,但它仍擁有為數不少的鐵粉。但Firefox還能在Chromium的攻勢下堅持多久?希望除了擁有iOS、macOS做基本盤的Safari外,我們還能一直體驗到Firefox這樣的非Chromium瀏覽器吧。
功成身退的Flash插件
說起Flash,相信大家都記得它在互聯網中耀眼的身影。無論是看視頻,還是玩偷菜之類的遊戲,總離不開它。然而,Adobe已經宣布Flash將會在2020年結束開發和更新,這一互聯網昔日的明星走向了終結。
越來越大多的網頁元素從Flash轉到了HTML5
以今天的目光看來,Flash的缺點非常多。它臃腫低效,遍布漏洞,頻頻造成網頁崩潰,往往容易造成額外的發熱。然而在Flash誕生之初,它的面貌卻截然不同。Flash誕生於1996年,為仍處於雛形的互聯網帶來了更豐富的交互、更多樣的色彩、更動感的視覺,是否使用Flash,甚至一度成為網頁是否先進的標準——看看多少網頁開發的書籍都是Flash 教程,就能得以一窺Flash當年的江湖地位。
Flash的應用一度相當廣泛,遍布桌面平台和移動設備,直到iPhone將它拒之門外
看似無所不能的Flash,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Flash的興旺離不開它對互聯網的昇華,在Web 1.0年代,HTML能做的事情有限,網頁都只是簡陋單調的排版,需要Flash挺身而出為網頁添上動畫等元素。然而當互聯網邁入Web 2.0,移動平台迅猛發展反哺了HTML的成長,HTML5標準終於確立,Flash對比HTML已經不具備功能上的優勢。而加入越來越多功能後的Flash開始變得臃腫低效,沒有什麼移動設備的電量能經受住Flash的拷問,Flash被淘汰也就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情。
Flash御用開發工具Flash Pro已經改名Animate CC,轉型為了HTML5開發工具
簡而言之,Flash屬於典型的時代產物。它的意義在於彌補互聯網誕生之初HTML功能上的不足。當HTML發展完善後,外掛組件發揮的餘地越來越小,無論是ActiveX、SliverLight還是Flash,都漸漸走下了歷史的舞台。當然,Flash自身的低質催化了這一過程,在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網頁標準化和安全性需求愈發強烈的大環境下,Flash這類插件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功成身退。
固步自封的RealPlayer
上文說了一些網頁瀏覽相關的軟件,這就再來說說多媒體相關的吧。如果你是身經百戰的老司機,那麼一定對RM/RMVB格式非常熟悉,這是Real公司推行的視頻壓縮技術。無數老師的小電影都曾經借助RM/RMVB,陪伴空虛寂寞冷的朋友渡過一個個難眠之夜。
用過聯通電信的VOD電影點播服務嗎?那你一定知道RealPlayer
RealPlayer是RM/RMVB的御用播放器,然而無論是RM/RMVB,還是Realplayer,都已經在互聯網當中退潮。在前兩年,如果你找720p的電影,可能還能找到RM/RMVB格式,但現在這類視頻已經基本絕跡,Realplayer更是只留下了江湖上的傳說。從輝煌時網絡中的絕對主流,到現在的銷聲匿跡,為何Real家會失去多媒體的話語權?
我們知道視頻最重要的是編碼,編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視頻的體積和質量。RM/RMVB格式的視頻當中,封裝的是RealMedia,這在網絡仍是小水管橫生的年代,擁有不錯的畫質和壓縮比——就算用的是撥號上網,仍能播放部分RM視頻,雖然質量不怎樣,但RM已經足以承載人們對網絡視頻初體驗的期望。
然而,新技術的出現,以及Real公司的不思進取,令RM/RMVB慢慢成為了鹹魚。RealMedia對比DVD時代的MPEG-2編碼有體積上的優勢,還保留了過得去的畫質,但到了BD時代,H.264/AVC編碼成為了主流,RealMedia無論在體積和畫質方面都不再佔優勢。而Real公司長期以來的盈利點卻是收取視頻編碼的專利費——偏偏H.264/AVC作為行業標準,編碼解碼都相對開放。在技術和成本都不佔優的情況下,RM/RMVB漸漸在競爭中處於下風。
另外,Real公司在市場上的嗅覺也並不靈敏。iPod之父托尼·法德爾為了實現“便攜播放器+在線音樂商店”的構想,找上了Real公司尋求投資,甚至入職了Real公司,然而Real卻沒有抓住機遇,最後法德爾離職去了蘋果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蘋果憑藉著iPod浴火重生,而Real只能繼續沉淪。
“iPod之父”曾就職於Real公司,但Real公司並沒有抓住機遇
同時,H.264/AVC編碼由於開放的特質,在互聯網大放光芒,桌面平台的盜版視頻、網頁視頻、Flash視頻的內在是它,移動平台APP視頻、H5視頻、小視頻的內在仍是它。Real沒有築建起一個多媒體內容平台作為自己的堡壘,也無力和H.264/AVC在開放市場中廝殺,最後Realplayer乃至RM/RMVB只能慢慢淪為歷史名詞。
RealPlayer和RM/RMVB視頻的衰敗,主要源於Real公司的固步自封。Real沒有借助技術上的暫時領先,建立可持續盈利的內容平台,而是選擇以專利費維生。封閉技術在開放標準的衝擊下潰敗,RealMedia雖然後期也採取了H.264的一些技術,但已是亡羊補牢——更何況,現在是H.265/HEVC的時代了。一代經典,就讓它停留在回憶裡吧。
豪賭千金的暴風影音
這款視頻播放器的經典,相信不用筆者多費唇舌來介紹。作為國內裝機必備的軟件之一,它甚至一度成為了“萬能播放器”的代名詞。然而,暴風影音的日子過得併不好,近年來暴風集團不僅虧損嚴重,無法按時發放工資,還多次被法院列入被執行人,且暴風集團的實控人馮鑫身陷囹圄……曾經國內播放器的一哥,到底是如何淪落到如此地步的呢?
暴風影音日子很不好過
暴風影音當初之所以能夠以“萬能播放器”的身份流行,靠的是強悍的解碼能力,可以通吃網絡上流行的大部分視頻格式。然而暴風影音自身並不擁有視頻解碼的核心技術,它最早只是國外著名視頻播放器MPC的一個Mod,加裝了一大堆外掛解碼器後,實現了多種視頻的解碼。後來暴風影音脫離了MPC的影子,但仍離不開FFMpeg這個視頻解碼相關的開源項目,且在2009年暴風影音被舉報仍在使用GPL代碼,被加入了FFmpeg的恥辱名單。
暴風影音最早是MPC+解碼包的集合
雖然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但暴風影音的很多功能都比較符合國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產品還是比較受國人歡迎的。沒有核心技術不要緊,做Mod起家的優秀軟件也為數不少,但被時代拋棄卻是致命的。網絡愈加發達、版權不斷收緊,越來越多人習慣於在線觀看正版視頻,本地的“萬能播放器”慢慢沒有了用武之地。
隨著H.264/AVC的鋪開,無論是網絡視頻還是本地視頻,編碼規範都漸漸得以統一,“萬能播放器”們的牛刀漸漸閒置。而在大版權時代,內容庫才是視頻服務的核心競爭力,下載盜版視頻、用本地播放器觀看反而成為了小眾的選擇。本地視頻播放器的贏利點和在線視頻相比也顯得稀少,除了在軟件中插入廣告位、彈窗推廣,似乎也沒有更多其他營收手段,而且這會犧牲用戶體驗,逼迫用戶選擇作風乾淨、商業作風沒那麼強烈的產品,例如國外的PotPlayer、MPC等等。
本地播放器難以盈利,在主打“簡單”的暴16中,彈窗廣告依舊存在
暴風影音並非沒有意識到這點,但購買在線視頻的版權,需要龐大的資金,以暴風自身的體量,很難和騰訊、愛奇藝、優酷土豆進行正面交鋒。為了補足實力,暴風集團籌款投資MP&Silva購買體育版權,打算憑藉體育內容上位。然而MP&Silva卻在2018年破產了,暴風為投資MP&Silva準備了大量資金,現在卻無法償還籌備資金所產生的債務,籌備資金過程還存在行賄嫌疑,落得個列入被執行人、實控人馮鑫被拘的下場。
暴風影音這類商業化的本地播放器的沒落,可以說是時代的必然。善於打磨產品、但對風向一向靈敏的騰訊,早就沒再將QQ影音作為重點產品。暴風影音轉型不成,反而踩到了資金雷,債務纏身,可謂是前途多舛。沒有核心技術的國內視頻播放器,在大版權時代會找到一條怎樣的出路?這恐怕是一個值得長時間深究的難題。
舉步維艱的迅雷&網盤
互聯網內容獲取形式的變化,影響的不僅僅是視頻播放器。例如性質類似視頻播放器的音樂播放器,如千千靜聽、Winamp等,也面臨著類似的命運。而對於和資源共生的另一類裝機必備軟件——下載器&網盤,雖然衰敗程度並不如播放器,但日子也慢慢變得拮据了起來。
裝機必備的迅雷,越來越不順手了
如果你是一名經常開車的老司機,迅雷為代表的下載器、各類網盤一定都充當過你的AE86。在互聯網發展的初期,內容的流通往往是簡單粗暴的,幾乎任何資源都能夠從互聯網中獲取。那時候的網絡內容版權限制幾乎為0,BT中國、VeryCD、極影等一個個盜版資源站如魚得水,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要如何將各類盜版資源拉到自己的電腦當中?早期流行的是BT、eMule等P2P軟件,而迅雷和網盤的出現,將“離線下載”這一概念推而廣之,帶離線下載功能的工具漸漸成為主流。
和傳統的P2P相比,離線下載的體驗往往更好,離線下載功能讓迅雷和網盤人氣達到了頂峰。離線下載的原理很簡單,下載器和網盤提供了專門的下載服務器,資源先下載到這個服務器當中,然後再回傳給用戶。大公司的服務器帶寬肯定比家裡的小水管強,替你下載的速度往往和你直接P2P下載相比有優勢;同時,離線下載服務器還可以通過哈希碼匹配重複的文件,如果之前有人完成了和你一樣的離線任務,那你這次的離線下載就可以“秒下”,離線下載服務器直接將資源滿速回傳給用戶,解決了P2P下載容易“死種”的問題。
同時,離線下載還天然有利於分享。資源存儲於服務器,意味著只需要分享相應的提取碼給他人,即可把資源分享出去。例如迅雷快傳和網盤的提取碼,就曾經瀰漫在每一個司機群聚的論壇上。時至今日,網盤提取碼仍是老司機們最重要的車鑰匙,然而在版權收緊、管控加強的大環境下,無論是迅雷還是網盤,都變得越來越舉步維艱。
這類軟件遭遇的首先是成本方面的問題。離線下載和在線視頻類似,都需要為帶寬花費巨額成本,而下載器和網盤的會員開通率和廣告密度,顯然很難做到在線視頻服務的程度。而另一個問題則在於內容管控,離線服務器的強大在於它是很強很大的一個點,比分散在P2P網絡中的每一點都要強;但是,正是由於它只是一個點,所以離線服務器一旦倒下,它所構建的網絡會全數灰飛煙滅。
為了增加營收,迅雷的推廣內容越來越多
於是,人們發現迅雷和網盤的收費越來越不划算,離線下載的限制也越來越多,到後來甚至眾多高質量的下載和網盤服務紛紛撒手人寰。QQ旋風、360 雲盤 ……一個個大家熟悉的名字成為了過去式。儘管迅雷、雲盤、115等產品仍在運營離線下載服務,然而服務的質量、體量都早已經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
在內容監管大潮下,網盤下載資源所受限制越來越多,很多網盤乾脆就不做了
迅雷、網盤類的資源獲取軟件,其衰退源於互聯網內容的管理漸漸從粗放式演變到精細化,線上內容的分發遭遇了更嚴密的管控,而這類軟件很大程度上充當了內容流通的工具,核心競爭力遭到了衝擊。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的管理必然會越來越規範,下載工具和網盤轉型為更細化的雲存儲服務,例如數據備份、同步等,或許會是個更好的選擇。
後話
時代在變化,無數產品隨之潮起潮落,衰敗的軟件遠不止上文所提到的,限於篇幅就不一一詳述了。互聯網仍在高速發展,一款軟件想要經久不衰,既需要自身實力過硬,也需要迎合時代發展的大潮。在未來,軟件功能的實現會越來越多得依賴線上實現,如果一款面向消費市場的軟件產品無法通過互聯網確立起自己的技術標準,或者無法營造出足以抵禦對手的生態,就算技術暫時領先,恐怕也難有太大的立足之地。
很多傳統的軟件產品,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大趨勢。例如微軟操作系統、辦公套件等產品中加入了多種雲功能,而Adobe也早早開始營業自身的Creative Cloud,軟件開發商們正慢慢將身份轉換成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5G即將降臨,屆時誰主浮沉?讓我們一起共同見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