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建議限制14歲以下兒童“玩直播”“刷視頻”
眼下,網絡直播、短視頻大熱,不少未成年人也沉迷其中。今天,由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建議,對於14周歲以下的兒童應該限制,可允許其在父母同意或陪伴的情況下使用。
“現在手機是孩子的’保姆’,有些家長扔給孩子一個手機或iPad就不管了。”在研究報告發布會上,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說,但在網絡時代,把孩子隔離於網絡之外並不一定有利於兒童的發展。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共同發布的《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69億,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7%,高於同期全國人口的互聯網普及率(57.7%)。中國青年網絡協會第三次網癮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地區14.1%的青少年網民受到網絡沉迷的困擾,鄉村地區的比率與此接近。
當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就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新增“網絡保護”專章問題進行研究。國務院正在製定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已經公開徵求過意見。國家網信辦專門為保護不滿14周歲兒童網絡個人信息而製定的《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也已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
與會專家表示,在網絡時代,兒童的參與權也應得到保障,明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不應以犧牲未成年人基本權利為代價,把未成年人隔離在網絡環境之外,而是要支持、引導未成年人參與網絡保護,在參與過程中培養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對於未成年人的網絡直播、發視頻等娛樂行為,研究報告指出,監管重點應該是內容而不是使用者主體,建議在立法上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區別對待。對於14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因其已具備一定的辨別能力,也需要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應賦予他們自主選擇使用網絡直播或播發視頻的權利。對於14周歲以下的兒童,因其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缺乏一定的判斷力,可允許其在父母同意或陪伴情況下使用相關服務,企業可採取技術措施屏蔽洩露隱私的內容。
研究報告建議,應鼓勵未成年人發布具有正能量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品。對此,平台應該將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引入算法推薦、完善技術措施,優先推薦能對未成年人的行為起到正向引領作用的優秀作品,促進網絡環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