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回應“15萬包裹被毀賠三百”:快遞員誤操作,將合理賠償
針對“15萬包裹被銷毀僅賠300元”事件,8月19日下午,德邦快遞官方微博發布回應稱,經核查,快遞員未侵占消費者物品,是在分揀時因人為操作錯誤導致誤投遞,截至19日12點,已找回4公斤物品,
“我司未出具過’只賠300元’之類的理賠意見。公司將承擔相關損失”,“此次事件暴露出我司管理流程及業務細節等問題。即日起將在全國展開為期一周的整改培訓,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不過該公告暫未提及對涉事快遞員如何處理。
南都記者此前報導,8月17日傍晚,遼寧一位網友李女士發文投訴德邦快遞稱,畢業將打包的27公斤行李通過德邦快遞寄往湖南長沙,卻被告知包裹已經在7號被簽收,最後發現出現在了舊衣回收廠,且該包裹已被“當做垃圾”分解,“在員工宿舍找到了插線板、專業書和檯燈、身體乳!更多東西廠長說全部當垃圾銷毀了,找不回了!而德邦沒有任何道歉,並且告訴我只能按保價賠付300元。”按照她的說法,這件含絕版漢服、首飾、新衣服、手辦等在內的物品“總價值15萬左右”。
按照德邦快遞長沙相關站點負責人的說法,涉事快遞員僅入職一個多月,“應該是沒有仔細辨別面單,然後誤以為是(舊衣回收)的,把它送到(回收廠)這裡來了”,目前大概僅協助找回三公斤左右的貨物,“找不回來就全部上報理賠。會盡力配合客戶找貨。”
針對該事件,德邦快遞方面8月18日下午回复南都記者稱,“已有相關團隊跟進調查此事,理賠小組也一直積極和她溝通,會盡快給出相應結果。”彼時,有德邦相關工作人員向南都記者透露,投訴人所說的“總價值15萬”和她一開始提出的數額不一致,且她所說的“(德邦方面)只賠付300元”與理賠中心的說法存在出入。
“我來到德邦快一個月了,對有些事情還不是很熟悉,才導致了這次貨送錯了”,據報導,該涉事快遞員稱,由於德邦與舊衣回收廠“白鯨魚”有合作,上門收取舊衣物,且李女士包裹和回收站回收衣服的包裹外形相似,自己不慎將貨物弄錯了,才導致了簽收;“我們讓她提供貨物的清單,到現在為止沒有提供給我們”,“(如果有)合理的證明和清單,是多少我會賠”。而南都記者就“是否有物品價值證明”等聯繫投訴人李女士詢問,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复。
南都記者從德邦方面了解到,李女士的快遞“保價了300元”。依照德邦普通賠產品收費標準,標準快遞、特准快件、大件快遞3.60三類產品,均最低收費1元,保價費率4‰-5‰,最低收費可承保金額250元。若按照所謂“價值15萬”的物品來計算,那麼保價費相當於600-750元。
在微博評論中,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曾經遭遇“包裹被私自簽收”、“貴重物品破損”等類似的經歷,同時還有網友質疑,“投訴人所說的物品價值是否存在虛高” 。
“15w是有點多了,但你搞丟了就得負責啊,而且這種東西怎麼證明?”有網友提出,建議失主提供貨物清單證明價值,便於企業照價賠償,但也有其他網友談到, “這又不是寄貨物,花四年買的東西你非要拿個清單出來,說得輕巧。且不說能不能列全,那些絕版的東西價格要怎麼算?”
南都記者曾採訪調查發現,寄遞物品損滅已經成為快遞行業投訴糾紛的主要誘因之一,而快件物品損滅價值難認定、各企業賠償標準不一、缺乏維權憑證等等問題,仍成為一道道令消費者和快遞企業“頭疼”的“難題”。尤其每逢雙11、雙12快遞高峰期期間,由寄遞物品引發的安全糾紛事件頻頻見諸報端,調解難、維權索賠難,幾乎成了“橫”在消費者和快遞公司之間一道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有行業分析人士對南都記者指出,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快遞品類日趨多樣化,高價值產品寄遞的市場潛力日益受到關注,快遞運輸服務也應該依照不同價值的快件進行相應調整,並匹配以統一的保險賠償標準,有利於在物品遭到意外損壞時及時止損;此外,消費者在寄遞物品時亟待加強安全和保價意識,有利於及時止損、減少不必要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