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科技改變太空工程幾克重的人造衛星將不足為奇
據國外媒體報導,今年是“阿波羅號”飛船首次登月50週年,這一成就得益於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才使得人類登月成為可能。在此次登月活動之前非常短的時間內,工程師們已經掌握了火箭推進、機載計算和太空操作,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巨大的財政投入。
在過去幾年中,一項頗有前景的方法是太空極限設計,就是將太空探測器或者太空裝置最大化或者最小化。通過最近由英國皇家工程學院資助的一項為期10年研究計劃,研究小組正在探索航天器極端設計的可能性。我們相信,這是一個亟待開發的領域,可能對未來太空任務設計提供新的理念。
自阿波羅號登月以來,太空工程迅速發展成為一系列相輔相承的技術,這些技術提供令人興奮的新型太空科學任務、地面觀測數據,並建立全球通訊和導航服務網絡。現在我們可以在彗星表面著陸探測器,窺探發現宇宙的歷史。但是未來幾十年,什麼樣的最新太空技術能夠對航天領域帶來革新變化呢?
在過去幾年中,一項頗有前景的方法是太空極限設計,就是將太空探測器或者太空裝置最大化或者最小化。通過最近由英國皇家工程學院資助的一項為期10年研究計劃,研究小組正在探索航天器極端設計的可能性。我們相信,這是一個亟待開發的領域,可能對未來太空任務設計提供新的理念。
微型化設計
這是30×10×10厘米的CubeSats衛星,重量僅有幾公斤,可以攜帶多種不同的有效載荷,它們經常用於地球觀測,或者進行低成本的科學實驗。
航天技術微型化可以縮小太空飛船體積,例如:100公斤重的小型人造衛星可用於災害監測,它們可以多顆小衛星協同工作。近年來,科學家還設計立方體微型衛星,這是30×10×10厘米的CubeSats衛星,重量僅有幾公斤,可以攜帶多種不同的有效載荷。它們經常用於地球觀測,或者進行低成本的科學實驗,由於多顆微型衛星可以作為二次有效載荷,搭載較大的衛星發射升空,之後在太空展開部署。
我們的目標是在航天技術上降低一個數量級,首先從3×3厘米的衛星印刷電路板(PCB)開始,之後是更加緊湊的太空設備。目前已對這種微型人造衛星實現了軌道演示,以Sprite微型人造衛星為例,它的重量僅有4克,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擁有傳感器、通信和機載數據處理功能。
目前,Sprite微型衛星已部署在國際空間站外側,前不久,KickSat-2太空任務中部署了105顆Sprite微型衛星,每顆衛星成本不到100美元。在太空部署衛星之後,第二天就成功接收到了信號,未來這些微型化設備有望在太空執行新的任務。
未來還計劃製造自由飛行的裝置,可以控制它們在太空中的方向和軌道,這將使我們能夠部署大量傳感器,實現分佈式傳感網絡,支持實時、大規模的數據收集,包括空間天氣監測,體積更小的設備可基於單塊矽芯片實現高度集成、大規模生產的微型衛星。
一種令人興奮的可能性是,通過耦合大型光帆,將這樣的微型衛星與星艦結合在一起,能夠在幾十年內到達其他恆星系統,同時,也可以用於在彗星或者小行星附近無處不在的勘測分析。
超大太空結構
目前國際空間站已使用30米長的大型可伸展吊桿放置太陽能電池陣列。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在太空軌道製造大型、輕重量結構,使太空結構再提升一個數量級。這可以通過將3D打印技術應用於真空和微重力環境來實現,我們相信這種方法可以製造大型天線、能量收集器或者太空反射器。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樣的大型太空結構呢?以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為例,它將很快取代哈勃太空望遠鏡,它擁有一個巨大主鏡,由一個網球場大小的盾狀結構遮擋陽光,為了將這項技術應用到“阿麗亞娜5號”火箭上,主反射鏡和遮陽板都採用可伸展設計。一旦進入太空,就需要一系列複雜的單獨發射,否則就面臨任務失敗的風險。
在太空軌道上直接製造大型輕質結構,可能對太空技術產生重要影響,降低了從地面發射精密設備的風險,例如:如果在連續性製造過程中,結構支撐材料可直接打印在反射膜上,將潛在製造數百米寬的大型反射器。
在極地軌道,這種反射器可以在黎明和黃昏時間段照亮陸地太陽能發電站,儘管發電量很低,但是供電現貨價格很高,這將是一種全新的太空服務,其產品是能源而不是信息。
它還可以用於反射光線,從而產生工業規模的太陽熱能,用於處理從近地小行星上回收的材料,例如:1個500米半徑的反射器攔截的熱能為1G瓦,相當於地面上一個普通發電站的產電效能。
在小行星上高溫蒸發水俱有一個特殊的作用,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在太空中製造推進劑。太陽能發電可以將水分解為氫和氧,並將它們作為燃料。當它們重新組合併點燃時,就會燃燒產生推力,推動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飛行。未來在太空軌道上製造推進燃料可以降低未來人類太空冒險的成本,避免從地球表面將燃料運輸至太空。(葉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