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13年未開的工廠疑雲:曾經創業板明星股路在何方
沒有大貨車進出,沒有機器轟鳴,更沒有員工來來往往。這片佔地大約7萬平方米的廠區,甚至沒有亮起一盞燈。夜幕之下,一片寂靜。這是7月30日傍晚,《IT時報》記者來到位於崑山市千燈鎮藍思科技園區(以下簡稱“崑山藍思”)時的感受。若不是因魯莽進入,被呵斥驅逐,記者甚至未能察覺,在漆黑的傳達室裡,還隱匿著一位保安。
廠區外停留的一位麵包車司機也向記者表達了同樣的疑惑:“我也好奇這家廠有沒有開。”
這似乎是一個被遺忘的廠區。藍思科技方面給《IT時報》記者的回復是,“崑山園區一直沒有運營”。
但這又是一個成立近13年的廠區。工商註冊信息顯示,崑山藍思成立於2006年12月31日,註冊資本2500萬美元,僅僅比上市公司藍思科技晚10天。從這家未開工的工廠開始,《IT時報》記者一路探尋,藍思科技,這只曾經市值千億、如今僅剩不到300億的創業板明星股,路在何方。
一家有“拖延症”的工廠
“遲到”的實繳資本
如何联係到崑山藍思?在藍思科技官網的園區聯絡一欄中,記者沒有發現崑山藍思的聯繫信息。
不過,這並不是一家新公司,天眼查數據顯示,在藍思科技對外投資的18家公司中,成立時間比崑山藍思更早的,只有藍思旺科技(2006年4月19日)一家。這說明,崑山藍思是藍思科技的“元老級”子公司。
位於瀏陽的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區的手機玻璃生產線
彼時,藍思科技是一家手機防護玻璃面板生產商,成立之初,客戶包括摩托羅拉、HTC、諾基亞和三星等手機廠商。
藍思科技真正的蛻變,始於2007年。那一年,蘋果帶著首代iPhone擠入手機市場,這部手機的玻璃觸摸屏,便由藍思科技生產。隨著蘋果訂單的增長,擴產能成為藍思科技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崑山藍思最初由香港藍思投資設立,投資總額2998萬美元,主要生產手機、電腦、數碼產品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及製品生產(特種玻璃)和平板玻璃深加工技術及設備製造。
似乎在成立之初,遠在湖南總部千里之外的崑山藍思,被寄予厚望。根據當時的安排,崑山藍思的設立,是為了滿足蘇州及周邊地區廠商及客戶的需求。
一位當地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當時藍思科技把廠建在這裡,是想把它作為長三角地區的一個重要中心。但遇到2008年金融危機後,他們的(產)量沒有起來,這個項目一直沒有啟動。”
金融危機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生產放緩。根據工信部資料顯示,2008年,全年手機生產增速僅為2%,從第三季度起開始出現負增長,11月降幅高達38%,創下彼時新低。
對崑山藍思最直觀的影響,是股東們的“漫不經心”。因資金周轉等原因,崑山藍思的首期出資實繳時間比原定的2007年3月31日晚了5天。
出資拖延現象,在此後愈演愈烈。2009年5月21日,崑山藍思向崑山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將出資期限延長至2009年12月31日。而後,這一時間,又被申請延遲到了2010年12月31日。
股東最終繳足註冊資本,還是在這個時間點到期後的一個月裡,2011年1月25日。
資料來源:藍思科技IPO招股說明書
從未投產的崑山廠房
不過,與此後投產的“拖延症”相比,實繳資本拖延的這點時間就不算什麼了。
崑山市人民政府官網顯示,崑山藍思科技計劃於2012年年底引進設備,並於次年3月正式投產,預計年銷售將超10億元。
2012年,手機市場早已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那一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大增至17.38億部。推動出貨量大增的,是智能手機、觸屏手機的推廣。
也在那一年,蘋果相繼推出iPad 3、iPhone 5、iPad mini、Retina MacBook Pro、等產品,並賣出了1.24億部iPhone、5823萬台iPad、3510萬部iPod以及1810萬台Mac。
與此同時,藍思科技當年的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大關,達116.31億元,全年淨利潤則接近20億元。但營收數據背後,則是66.87%的資產負債率和76.27億元的負債。這反映出藍思科技還在開疆擴土,進行一輪又一輪擴產能。
也在那一年,崑山藍思建造了5棟廠房,並完成廠內建築。該年3月中旬,藍思科技獲得了“關於對藍思科技(崑山)有限公司年生產智能手機觸控玻璃面板6000萬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審批意見”(昆環建[2012] 0751 號)。
此外,2012年1月4日,崑山藍思還認證了中國海關進出口信用。
然而,崑山藍思並沒有開工,有了下一個進展,還是在4年後。
2016年2月25日,據《崑山日報》報導,千燈鎮在與藍思科技進行多輪洽談後,“終於確定2016年藍思科技項目在千燈實質性運行”。
據《IT時報》記者了解,2016年藍思科技觸控面板項目總投資6億元,當年計劃投資4億元。項目全面投產後年產值20億元的規模。
儘管從2015年起,藍思科技財報便不再披露其第一大客戶便是蘋果,但藍思科技的業績還是受到了蘋果的拖累。2016財年,蘋果終止了2001年以來的連年業績增長,營收為2170億美元,同比下滑9%。
業績下滑的原因,是智能手機市場增長速度開始疲軟。IDC報告稱,2016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總共出貨了14.7億台,雖是彼時歷史最高的出貨量,但相比2015年的14.4億台,增速只有2.3%。這意味著,智能手機曾經的輝煌告一段落。另一邊,藍思科技也在2016年度,首度出現營業收入同比負增長。
這一次,崑山藍思對外宣稱的開工時間,似乎不幸踩中了行業變化的節點。
《IT時報》記者發現,直至今日,開工依舊是個泡影。
記者嘗試撥打崑山藍思工商註冊信息中的電話,試圖了解崑山藍思遲遲未開工的緣由。但對方得知記者身份後,旋即掛斷了電話。
“該資產在未來將進行合適的運作。”這是藍思科技方面給出的回复。
另一邊,《IT時報》記者在瑞華會計事務所為藍思科技出具的《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及其他關聯資金往來情況匯總表的專項審核報告》中,發現了一個離奇現象。從2015年起的四年間,並未開工的崑山藍思向上市公司分別借款720萬元(不含48.98萬元利息)、715.62萬元、900萬元(不含101.76萬元利息)以及600萬元(不含146.04萬元利息)。
截至2018年底,崑山藍思已累計獲藍思科技借款3852.65萬元。此外,崑山藍思還累計獲代墊款77.87萬元。但在這四年間,崑山藍思均未出現一筆償還。
此外,據藍思科技招股說明書,2012年度至2014年度,上市公司為崑山藍思支付的預付款餘額分別為411.18萬元、64.83萬元和92.72萬元。
藍思科技是否放棄了崑山藍思這個廠區?崑山藍思這家並未開工的企業,為何需要頻頻借錢?《IT時報》記者曾發郵件聯繫藍思科技方面,不過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回复。
一家“跌跌不休”的明星公司
曾經的高光時刻 始終未停的高負債
把時間再分割一下。2015年3月18日藍思科技上市,是其董事長周群飛的高光時刻。
資金熱捧,藍思科技連拉13個漲停。在上市後的第47個交易日里創下151.59元/股歷史新高。如果按照2015年6月2日總股本6.73億股算,彼時藍思科技的市值一度高達1020億元,成為創業板第一股。
隨之而來的,還有周群飛的傳奇:一個初中學歷的打工妹,在三十年後成為中國白手起家女首富的逆襲故事。據胡潤百富榜,2015年周群飛、鄭俊龍夫婦以500億元身家,排在並列第17位。
但在鮮花與掌聲背後,似乎還隱藏著另一個故事。在IPO募資15.94億元後,藍思科技又拋出了一份《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發行不超過1億股,募資不超過60.26億元。
此時,距離上市,還不足三個月。
而在一年後,該定增方案調整為以58.84元/股發行5384.09萬股,募資31.68億元,用於“藍寶石生產及智能終端應用項目”和“3D 曲面玻璃生產項目”。這一舉措,被當時不少人理解為,藍思科技在為傳言採用藍寶石屏的iPhone 6做生產準備。
定增僅過去一年,在2017年5月份,藍思科技又拋出了一份可轉債預案,發行規模為48億元,期限6年。
這裡還有一個插曲。
根據此前藍思科技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香港藍思擁有“藍思轉債”發行總量75.17%的優先配售權,如果100%參與配售,香港藍思(實控人為周群飛、鄭俊龍夫婦)將配售36.08億元。而據《中國證券報》報導,在路演現場,藍思科技前董秘彭孟武表示:“在現有政策許可前提下,主要股東和高管都將積極參與本次可轉債的認購。”
結果12月8日,持有上市公司75.17%股份的大股東藍思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直接放棄了認購,由此帶來的後果是,網上投資者放棄了6.07億元的認購金額。據報導,這在當時創下信用申購以來的最大棄購案例。
對此,藍思科技表示,香港藍思作為境外法人,由於現行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對境外身份的控股股東行使可轉債優先配售權沒有明確的配套法律支持,最終未獲批文。
首發當日,藍思轉債破發,收盤報95.709元,跌幅為4.29%。截至發稿,藍思轉債的收盤價為99.401元,仍低於首發票面價格100元。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4月1日,藍思轉債再度下調轉股價格至10.46元/股,其最初的轉股價格為36.59元/股,期間還經歷36.5元/股、24.18元/股以及16.08元/股三次調整。
與此對應的是,截至8月8日收盤,藍思科技股價為7.43元/股,對應市值僅285億元。從高峰期的破千億市值,到如今市值不足300億元,藍思科技股價的起起伏伏,如同一場夢。
如果藍思科技通過IPO、定增以及發行轉債,合計募資95.71億元,令投資者擔憂這家蘋果概念明星公司的債務壓力,那麼再來看看它的間接融資金額(通常為銀行貸款) ,414.21億元!
數據來源:Wind
上市以來,藍思科技走得併不容易。自2015年上市以來,藍思科技的每年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9.09%、40.87%、52.98%和60.39%。
更令人擔憂的是,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藍思科技的流動負債合計186.82億元。這說明,一年內藍思科技需要償還186.82億元的債務。
與之相對應的,是截至今年一季度藍思科技的流動資產數據,合計132.6億元,其中貨幣資金51.75億元。
數據來源:同花順
藍思科技短期的償債壓力,可想而知。
扣非前後,淨利潤“冰火兩重天”
周群飛一定沒有想到,2018年,這位還沒坐熱中國女首富寶座的“玻璃女王”,財富縮水至395億元,僅排在胡潤百富榜的第57位。
隨著身價一同下滑的,還有藍思科技的業績。根據2018年的財報,去年全年,藍思科技的營業收入達到277.06億元,實現同比增長16.94%,但淨利潤只有7.04億元,同比下降65.59%。而扣非(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為虧損4億元,同比大挫121.44%。
為了維持盈利,藍思科技靠的是兩根“救命稻草”。
在年報非經常性損益一欄,《IT時報》記者發現,藍思科技獲得5.78億元政府補貼,主要用於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此外,藍思科技將大客戶8.69億的研發補助,也計入了非經常性損益。
對此,藍思科技前董秘彭孟武曾表示,在會計處理上,以前這塊研發補助收入大多攤入主營利潤及毛利中,較難單獨列示,這次則計入其他業務收入並列為非經常性損益。
這是否意味著,如果此前沒有把大客戶補貼計入非經常性損益,藍思科技之前的扣非淨利潤會大打折扣呢?Wind數據顯示,自2015年上市以來,藍思科技每一年度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10.96億元、7.58億元、18.68億元和虧損4億元。
另一個問題是,誰是“中國好客戶”?市場對此猜測不一。有觀點認為是蘋果,也有人認為是機型不斷更迭的國產安卓手機製造商。
藍思科技也做過一件“感動客戶”的事情,受助者是當時新三板轉中小板的宇晶股份。
2018年一季度,宇晶股份的預收賬款達8125.93萬元,接近2017年全年的數字1.02億元。三個月差不多完成了一年的業務,原來是藍思科技在慷慨解囊。在招股書中,宇晶股份表示,藍思科技、長沙藍思以及東莞藍思預付金額分別為3100.39萬元、2942.47萬元和1649.6萬元。
藍思科技是宇晶股份的第一大客戶,2018年度貢獻了65.53%的銷售額。
除了業務上的來往,藍思科技是否和宇晶股份有著其他關聯?對此《IT時報》記者在深交所互動易上留言。截至發稿,宇晶股份仍未回复。
受制於人 前有蘋果後有華米OV
與宇晶股份依賴第一大客戶一樣,藍思科技也深陷“蘋果魔咒”。一榮俱榮,則是上市之時,藉著蘋果概念股的名號,藍思科技走上風口浪尖。
但隨著蘋果銷量下滑,藍思科技的業績也受到反噬。2018年,藍思科技外銷收入佔營業收入比重為70.87%,較前年下降10.56個百分點,而國外業務的毛利率也從2017年底的30.19%下降為25.94%。同期,藍思科技國內業務的毛利率則只有14.62%。
對此,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飆告訴《IT時報》記者,相對國內廠家,蘋果對玻璃面板的要求更高,因此相應收購價格會更高。“目前,藍思科技的第一大客戶還是蘋果。”他補充道。
8月7日,蘋果披露最新財報,今年3月31日至6月29日蘋果總銷售收入達538.09億美元,同比增長1.02%,但公司淨利潤為100.44億美元,同比下滑12.80%。即便採用了降價政策,但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還是大幅下滑14%。
周群飛還是做了準備。在偉創力被華為 “踢出”供應鏈體系之際,市場上便有傳言稱,藍思科技將會接受長沙偉創力一期項目。甚至在股吧中,不少聲稱是接近藍思科技方面的網民,信誓旦旦地表示傳聞屬實。但隨後,有媒體報導稱,藍思科技否認了上述傳聞。
這不妨看作是藍思科技一次對5G手機的示好。5G手機的3D玻璃應用,或許是藍思科技的又一根救命稻草。
由於5G的頻次更高,波段更低,繞射能力差,傳統的金屬背殼對信號有一定的吸收作用。3D玻璃不僅可以避免這一現象,與2D玻璃相比還具有硬度高、不易碎等特性,赶超了成本高但易出現裂紋的陶瓷面板,與5G手機相契合。
另一方面,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3D玻璃市場規模達到156億元,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200億元。
爭奪這片百億市場,看上去很美,但已有多家企業虎視眈眈。據了解,目前排在第一梯隊的是藍思科技、伯恩光學以及比亞迪等公司,而亞華、瑞聲科技、星瑞安等公司也爭奪這一風口。
擁擠的賽道,開始醞釀出一場“肉搏戰”。價格戰的硝煙瀰漫。在孫燕飚看來,無論是藍思科技2018年度扣非淨利潤虧損,還是星星科技2018年度業績虧損,都反映出3D玻璃行業的紅利期,已經過去。
由於3D玻璃企業位於產業鏈中游位置,議價能力落在了下游的華為、OPPO、vivo等設備終端手中。
根據IDC報告數據,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4.049億部,同比下滑4.14%,而國內出貨量同比下降10%,正經歷著大衰退。
即便是5G手機誕生,似乎並不能短期內扭轉手機行業的頹勢。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國內5G手機換機潮的爆發,很有可能要到2020年底甚至2021年上半年。
“救命稻草”3D玻璃價格跌一半
目前3D玻璃主要用於高端機型,但高端機的銷量也在萎縮,因此3D玻璃生產商不得不從中低端機上找機會。隨之而來的,便是企業壓成本,爭奪微薄的利潤。
根據東吳證券在2017年5月份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當時生產一塊3D玻璃成本約75元。當然,隨著良率提升,製造工藝逐漸成熟,成品率提升,3D玻璃的成本會降低。
但另一面,孫燕飚告訴《IT時報》記者:“去年一塊手機3D玻璃面板的售價在80元左右,今年價格很可能會跌破40元。”
此外,據觸控行業雜誌《旭日顯示與觸摸》粗略統計,按2018年上半年的產出核算,3D玻璃蓋板上約整體虧損10~15億元,基本上處於每生產一片3D玻璃蓋板就虧損超過10元以上的情況。
如何活下去,這是3D玻璃企業面臨的難題。在去年年報中,藍思科技表達了這樣一種憂慮,儘管具備了藍寶石、3D曲面玻璃、精密金屬結構件等方面的技術和能力,但是從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到大規模應用,公司還需要經歷過市場的考驗。
這不僅僅是公司內部良率、成本控制以及大批量供應的考量,還需要面對下游終端品牌廠商的產品設計、技術更新升級、宏觀經濟景氣程度以及消費者偏好等外部因素。如果市場效果未能達到預期,那麼藍思科技很可能要面臨投資失利的風險。
這一次,在3D玻璃上押注,藍思科技的未來會怎樣,沒人知道答案。
今年7月中旬,藍思科技披露了一份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虧損1.24億元至1.7億元,同比下降127%至137%。其中,非經常性損益對當期淨利潤的影響約為1.96億元。
仍在虧損的藍思科技,還能等多久?昔日中國女首富,能否再次迎風飛行?只有時間能解開這個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