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從1970年到2012年全球淡水巨型動物減少了88%
萊布尼茨淡水生態和內陸漁業研究所(IGB)的科學家的研究已經量化了大型淡水動物在全球的數量減少:從1970年到2012年,全球淡水巨型動物的數量減少了88%,是陸地或海洋中脊椎動物數量減少的兩倍。
資料圖
然而,在監測和保護淡水巨型動物的行動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欠缺,特別是在生物多樣性水平很高的地區。
淡水巨型動物包括所有體重30公斤或以上的淡水動物,如河狸、鱷魚和鱘魚。
IGB全球變化對河流生態系統影響的專家Sonja J hnig說:“研究結果令人震驚,並證實了參與研究和保護淡水生物多樣性的科學家的擔憂。”
從1970年到2012年,全球淡水巨型動物的數量下降了88%,其中最顯著的是印多馬拉亞(99%)和古北界(97%)。前者覆蓋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南部,後者覆蓋歐洲、北非和亞洲大部分地區。大型魚類,如鱘魚、沙門類和巨型鯰魚尤其受到威脅:下降了94%,其次是爬行動物,下降了72%。
兩大威脅:過度開發和阻塞的河流
“過度開發是對淡水巨型動物的主要威脅,此外,大型魚類物種的減少還歸因於阻塞的河流,因為進入產卵地的通道經常被水壩堵住。目前世界有3700座大型水壩正在規劃或建造中,其中800多座已規劃的大壩位於淡水巨型動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包括亞馬遜、剛果、湄公河和恒河流域。”IGB淡水巨型動物多樣性模式保護專家馮志何說。
成功的保護:鱘魚、河狸和伊洛瓦底江海豚
由於採取了有針對性的保護行動,13種巨型野生動物的數量在美國穩定甚至增加,其中包括綠色鱘魚和美洲河狸。在亞洲,湄公河流域伊洛瓦底江海豚(Orcaella Brevirostris)的數量20年來首次增加。
改進空間:監測和保護淡水生物多樣性
儘管淡水巨型動物受到高度威脅,但目前對許多物種的保護行動仍然較少。
J hnig提醒說:“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瀕危物種名單,在所有評估過的淡水巨型動物物種中,有一半以上被認為瀕臨滅絕。然而,與陸地或海洋生態系統中的巨型動物相比,它們得到的關注較少。”
淡水巨型動物現已量化的全球衰退突出表明,迫切需要採取保護淡水生物多樣性的行動。必須改進對東南亞、非洲和南美洲等區域淡水物種的種群趨勢和分佈的監測。畢竟,豐度和分佈的變化比滅絕更能反映生態系統及其生物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