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讓你更新的App 竟是能源隱形殺手
APP經常要更新,手機因此越用越慢,令不少智能手機用戶為之撓頭。甚至有用戶反饋,剛買一年的手機,就“跑”不動更新後的APP。近日有報導稱,功能越來越強大的APP,佔用了大量的數據資源、耗能驚人。對此,有專業人士建議軟件開發人員研發綠色、低碳、環保的APP。
不斷升級、更新的APP到底會耗費多少能源?APP不斷更新,是用戶真有需求,還是競爭壓力下不得已而為之?目前全球是否有衡量APP碳排放的指標?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業內人士。
多個手機應用累加耗能驚人
不斷升級、更新的APP到底會耗費多少能源?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網絡及對抗技術研究所所長閆懷志對APP耗能的情況向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介紹。
首先是顯示屏耗能。APP通常都需要顯示,而顯示屏是手機耗能大戶,全功率運行時約佔整機能耗的五成。
其次是網絡連接耗能。使用和升級APP時,通過GSM、2/3/4G、藍牙和WiFi芯片進行網絡連接會產生能耗。
再次是CPU耗能。CPU是APP應用處理的主要硬件,必然會持續耗能,而較高的CPU使用率則會迅速消耗電池電量。
最後是其他硬件模塊耗能。包括麥克風、加速計、攝像頭、揚聲器等硬件模塊,在使用時會產生能耗。
“單個APP的能耗,表面上看起來並不算高。但當多個APP的能耗在智能手機中累加,就會對手機壽命、性能、響應速度和溫度帶來顯著影響。” 閆懷志指出。
在他看來,APP耗能多,主要是因為頻繁交互、數據庫頻繁操作、網絡頻繁切換、高運算量代碼等造成的。比如,APP推送消息這一設備喚醒功能,會導致屏幕等硬件資源通電產生很高的間接功耗;定位功能也非常耗電,而很多APP都需要位置服務,定位精度越高、定位時間越長,能耗越大。
“用戶本身的使用需求會加劇資源的消耗。”北京冪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人員張業貴認為,當越來越多的用戶在手機上通過APP打開視頻、圖片、遊戲等內容,隨之產生的數據量也會不斷增加,對手機計算、存儲、傳輸資源的消耗也會不斷加大。
內外因助推更新頻次增加
APP不斷更新,是真有用戶需求,還是競爭壓力下不得已而為之?是否存在“雞肋”更新的現象?
“客觀地說,APP的不斷更新升級,既有用戶需求的內源牽引,也有APP無序競爭的外源推波助瀾。”閆懷志分析道,一方面,APP不斷更新升級的主因是功能增加,這必然會需要更多的代碼、佔用更多資源。以微信APP為例,由於其功能被不斷拓展,安裝包體積已經增長了幾十倍。
雖然有些APP的新增功能並非人人必需,而用戶通常不會或無法刪除這些“雞肋”功能。手機硬件的升級換代也會倒逼APP被動升級。比如,常見的屏幕分辨率提升,會導致APP界面素材處理程序和存儲空間被擴大數倍。而且,很多APP在版本升級時,為了提供更好的兼容性,增加了許多代碼,如果未進行專門優化,就會導致APP臃腫不堪。
另一方面,激烈的APP同業競爭和開發者尊崇的“敏捷開發、持續迭代”的理念,也令APP頻繁更新成為常態。相對成熟的APP製作通常用時1個月左右,而為了迎合市場需求、保持競爭能力,一兩週發布一個新版本的高頻度更新現象屢見不鮮。對某些用戶來說,升級後的APP並無實質性功能、性能改進,這種“雞肋”更新和頻繁的更新提醒令他們苦不堪言。
“更重要的是,APP應用領域存在著典型的’公地悲劇’效應。”閆懷志解釋道,每個APP都希望佔有更多的手機計算和存儲資源,進而導致更多的資源和能量消耗,而一部手機的既有資源是固定不變的,每個APP的資源過度使用傾向,必然導致手機可用資源的枯竭。
這種“公地悲劇”的後果和代價,最終會轉嫁到每位手機用戶身上,直觀表現為電量流失過快、運行卡頓等糟糕的用戶體驗。
即便某個APP研發團隊付出很大代價,對其產品進行了代碼和能耗優化,但其他APP卻佔用了很多資源,而用戶通常無法感知是哪個APP導致用戶體驗受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很少有技術團隊願為APP進行優化,而趁亂占用手機資源的APP逐漸增多。
此外,還有一些安卓系統APP惡意利用其開源特性,持續在後台自啟動推送服務,極大地消耗了用戶的手機資源。
尚無衡量APP碳排的有效指標
當前,ICT(信息通信系統)相關的碳排放日漸趨高,ICT已成為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之一,這引起了包括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在內的強烈關注和高度重視。
我國工信部等部門就信息通信業的能耗問題,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強“十三五”信息通信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倡導ICT行業走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發展道路。
“但是,ICT相關標準和措施主要關注數據中心、雲計算平台、內容分發網絡(CDN)設施等高耗能機構或設備,對應用軟件系統特別是APP碳排放的直接關注不多。” 閆懷志指出,雖然可以通過獲取APP的UID(用戶身份識別)耗電總和來計算其碳排放,但目前尚無得到業界公認的、衡量APP碳排放的有效指標。”
據估計,到2020年,全球ICT相關碳排放量將達到15.4億噸,其中,全球數十億移動智能終端上裝載的海量APP的能耗“貢獻”不可小覷。2019年,在工信部指導下成立的統一推送聯盟,推出了《中國綠色APP標準》(草案)。該標準充分考慮了用戶對於綠色APP在個人隱私保護、權限管理、基礎安全(網絡安全、內容安全)、行為規範等方面的訴求。
閆懷志認為,這說明包括節能減排問題在內的綠色APP生態體系的構建問題,已經引起了行業內外的重視,並開始採取了實際行動。一個設計良好的APP,應該是既考慮滿足用戶對APP的功能使用需求,又兼顧設備安全性、整體流暢性、耗電程度、發熱程度等因素,以此實現APP的功能和碳排放之間的合理平衡。
就減少碳排放方面,閆懷志建議,可採取限制APP交叉喚醒和鍊式啟動、盡可能使CPU處於休眠狀態、避免不必要的常駐後台的行為等具體措施。
總體而言,APP服務的規模會越來越大,消耗的能源就會越來越多。張業貴認為,要解決其能耗、性能等問題,首先需要硬件服務商和軟件服務商的共同創新,不斷提升服務計算能力,降低功耗。其次需要用戶的努力,將意見積極地反饋給軟件服務商,讓他們去提供必要的服務,停止不必要的服務。(記者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