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十四年後,百度能否再創昔日輝煌?
發行價27美元,開盤價66美元,IPO首日收盤於122.54美元,漲幅353.85%,市值達39.58億美元。這是14年前一隻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情景,”這是一個奇蹟“,當天不少業界人士感嘆。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不僅首日漲幅創當時美國股市5年以來新高,其市值也創下中國公司在美上市最輝煌的記錄。
按當日收盤價計算,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身價超過9億美元,迅速進入中國內地百富榜前10名。
這一年李彥宏37歲,成為最受追捧的互聯網新星之一。並在此後很長時間裡,他帶領的百度也被認定為中國互聯網巨頭和標杆。
當時人們還無法預見,當百度走到上市的第十一年後,因“魏則西事件”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口碑危機,且公司的商業模式、價值觀、未來發展,均不斷受到質疑與挑戰。2019年,百度遭遇了上市後的首次虧損。
今天,百度上市十四周年,這家互聯網巨頭的市值雖然已經達到377億美元,但卻不足阿里、騰訊的十分之一。51歲的李彥宏,還能帶領這家曾為中國互聯網市值第一的企業再次崛起,絕地逢生嗎?
1
盛世下的隱患
2015年10月,百度上市的第十年,李彥宏受邀參加央視節目《開講啦》。在這場演講中,他談到早年留學美國,應聘教授助理時由於回答不專業,被對方詢問“你在中國有電腦嗎”,這一事件讓他倍感屈辱,也激發了他對於未來的夢想。
彼時,47歲的李彥宏意氣風發,他將這段回憶與美國時代廣場循環播放的“祝賀百度上市十年”做對比,並強調,不必害怕挫折、被拒絕,“你會堅持下去,不跟風、不動搖一直到成功為止”。
直到當時,他仍是溫文爾雅的百度掌門人、待人親切的Robin Li。這場演講結束後,有網友在知乎上將李彥宏與俞敏洪、馬雲等企業家相比,認為兼具北大畢業生和海歸身份的李彥宏少了些苦情、多了些從容,“一舉一動確實讓人很舒服”。
李彥宏在《開講啦》 圖源網絡
李彥宏的精英形像已經持續了十餘年。
自創立百度以來,李彥宏在學生時期的優異成績、在美國華爾街時研發的“超鏈分析技術”、以及歸國後的創業經歷,始終為人津津樂道。不僅如此,百度內部的諸多高管,也常常以專注、痴迷技術等精英形象備受關注。
例如“癡人俞軍”。俞軍是化工專業出身,卻對搜索引擎極度著迷,因入行無門,遂在新浪論壇中以“搜索引擎9238”為網名,洋洋灑灑寫下諸多見解分析,由此被百度產品市場總監王湛看到,並邀請其加入百度。
入職後的俞軍,更是鍾情於工作,其“常年睡辦公室沙發”的形像也廣為流傳。很快,俞軍做出的成績受到了認可,成為公認的搜索領域高手。此時,俞軍提出了一個意義深遠的想法:如果將擁有共同興趣的人聚集起來,互相交流,可以貢獻更多網頁上沒有的信息——“百度貼吧”因而誕生。
這曾是百度最受關注的一款產品,而俞軍也一度被視為中國最牛的產品經理之一,與騰訊的“微信之父”張小龍齊名。
上市後的第一個十年,這家公司經歷了由新星走向巨頭的一切風光。但人們在日後回顧時會發現,百度此後所遇危機的種種隱患,正暗藏在這輝煌之下。
其一是百度的根基。2001年,當互聯網行業泡沫撲面而來,從事企業搜索的百度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困境,李彥宏毅然決定帶領百度向個人搜索轉型,並推出“競價排名”。
有媒體報導稱,當時眾多董事和高管紛紛反對“競價排名”,面對這一情景,儒雅的李彥宏罕見地暴怒,將手機朝桌子上摔去,表示如不實施,寧願“把公司關閉了拉倒”。最終,在他力主之下,百度的競價排名面市,挽救了公司當時的經營現狀。
另一個細節則發生於2010年。彼時,谷歌宣布退出中國,百度營收隨之大增,當年利潤更是同比增長137%至35億元,正是如日中天。
這一年冬天,李彥宏與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在美國舊金山會面,探討建立百度與Facebook的合資公司。當時扎克伯格強調了“信息流”的重要性,然而,這並未引起李彥宏的重視。
2
走下神壇
對於李彥宏來說,從“0差評精英”到眾矢之的,只有一年。
問題爆發於2016年5月。彼時,魏則西事件爆發,鋪天蓋地的指責湧向百度,也同時引出了多年前李彥宏在推出“競價排名”時定下的“搜索引擎三定律”:第一是相關性、第二是人氣質量,第三條則是“自信心定律”,意為“誰對自己的網站更有信心,願意付更多錢,誰就排在前面”。
事實上,更早以前,“競價排名”的隱患也曾小範圍爆發過。2008年,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有公關公司建議三鹿奶粉花費300萬元購買百度服務,以控制負面消息,該建議被曝光後,無數指責指向了百度的“競價排名”。
然而,先後兩次輿論危機,並未促使李彥宏取消“競價排名”。所有針對輿論危機的措施,都只解決了眼前問題:8年前,百度的處理方法是調整銷售模式、開除相關負責人員;2016年,李彥宏選擇了撤下所有軍警系統醫療廣告,將商業推廣信息佔比控制在30%以內,並加強對“商業推廣”字樣的標註強度。
儘管李彥宏在魏則西事件中撰寫的公開信承認,對利潤的念念不忘使公司“與用戶漸行漸遠”,然而,在後來接受《財經》採訪時,李彥宏依然表示,對於用戶來說,搜索結果是不是商業推廣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結果有沒有滿足他的需求,“出於這種理念,我們一直沒有把推廣結果和自然搜索結果區分得那麼清楚”。
很難判斷,李彥宏之所以執著於競價排名,究竟是理念上對這一模式的過度認可,還是利益上的無可奈何。
實際上長期以來,在百度內部,代表銷售和商業化的力量與代表用戶、產品的力量勢均力敵。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百度先後誕生了貼吧、百科、空間、以及電商“有啊”、通訊工具“百度HI”等產品;然而自2009年起,由於“產品派”俞軍、邊江等高管相繼離職,力量逐漸傾向於“銷售派”,利潤營收已經成為公司的核心理念。在這樣的理念下,從上至下,百度始終追捧競價排名的原因不言而喻。
銷售導向曾為百度帶來了財務上的高光時刻。2011年3月,百度交出了一份完美的年度財報,彼時公司市值達到460億美元,超過騰訊,成為當時市值最高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或許可以設想,如果時代格局不變,憑藉競價排名與強勁的銷售力,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百度將維持這種輝煌。只是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市場格局再次被重塑。
李彥宏雖未忽略這一趨勢,但正如他在2010年時並未重視扎克伯格提到的“信息流”的重要性一樣,他過於執著於搜索,使他無法對新時代形成準確認知。在行業從PC端轉向移動端的關鍵時刻,百度提出大力發展以搜索為核心的“手機百度”,希望壟斷手機的“流量入口”。
對趨勢的判斷失誤以及產品力的缺失,使百度在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再未能推出明星產品,投資的91無線、PPS視頻等產品,也均無果。
直到魏則西事件爆發,百度在產品、模式、價值觀等多方問題被爆出。一夜之間,百度形象盡塌,而李彥宏完美精英的標籤也難再維持,自此之後,他的一舉一動,都夾雜著非議。
3
新輪迴
自百度創立以來,由於高管變動頻繁,業內始終流傳著“鐵打的百度,流水的高管”這一說法。
李彥宏曾在節目中透露,由於CTO劉建國離職、CFO王湛生意外身亡,2008年是他最困難的一年。
不過,那時的李彥宏可能還未預見到,此後,百度創立時的“七劍客”,除李彥宏和近期回歸的崔姍姍外,其餘均陸續離職。曾對百度影響頗大的高管如俞軍、李明遠、向海龍、陸奇等人,也盡數離開。
一批高管的輪換,往往也意味著公司風格的轉變。
在2016年的輿論危機中,許多人懷念劉建國和俞軍在任時的百度,某種程度上,那代表了百度的產品力時代。俞軍不僅為百度帶來了貼吧,也留下了著名的“PM12條”,其中頗受讚賞的幾條包括:決定不做什麼,往往比決定做什麼更重要;用戶是很難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戶,而不是改變用戶;任何沒用的東西,對用戶都是一種傷害。
劉建國和俞軍先後於2008年、2009年離開百度,無人透露具體原因,在俞軍走後,有人甚至評論說,李彥宏“損失了一半的百度”。
此後,隨著百度將資源傾向於銷售,市場和銷售體系的員工晉升更快,向海龍逐漸浮出水面。加入百度後的第三年,向海龍勝任百度北京分公司總經理,三個月後晉升為百度公司銷售副總裁,此後數年,其再升任百度高級副總裁,並擔任百度搜索公司CEO。
百度前高級副總裁向海龍圖源網絡
在魏則西事件之後,李彥宏反思說,已經很久沒有給用戶帶來真正創新的產品,百度“需要創新,這樣大家對百度的不足,對百度的容忍程度就會高很多”。
這句話寓意著一個“新百度”的到來。2017年初,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加入百度,不久即宣布“百度將All in AI”,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使人遺憾的是,大約一年以後,隨著陸奇對百度的改革進入“深水區”,由於涉及多方利益,狀況逐漸膠著,在陸奇加盟百度滿6個季度時,他突然宣布了離職。
陸奇加盟後,向海龍曾由直接向李彥宏匯報,改為向陸奇匯報,陸、向二人的百度二號人物之爭,也被視為百度的“舊搜索”與“新AI”之爭。
陸奇的離開,並非意味著百度對AI戰略的決心發生巨變。在時代變遷中,搜索終究無法持續承擔營收增長的重任,在2019年第一季度,百度核心(Baidu Core,即搜索服務與交易服務的組合)的的運營利潤同比下降81%,淨虧損3.27億元,這是自百度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在宣布這一財務數據的同時,李彥宏在內部信中宣布,向海龍辭職,搜索公司轉型為移動生態事業群組,由原百度公司副總裁,百度APP&信息流業務體系總負責人沈抖接任負責。
幾乎沒有任何報導提過,多年以來,百度高管的頻繁離職,與李彥宏本人的性格、行事有何關係,但如今看來,這其中或有無法撇清的關係。有媒體報導顯示,在最近一次高管集中離職後,百度正在尋找各個崗位的繼任者。
身為掌門人的李彥宏再次回到原點。儘管在輿論危機和業績壓力下,這位51歲的創始人已經不復當年完美的精英形象,但他仍要帶領百度繼續走下去,為百度打開在AI和信息流方向上的突破口,努力捍衛著百度岌岌可危的“巨頭”形象。
在今年7月3日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當李彥宏被意外潑水後,他一如既往地保持了文質彬彬的形象,在停頓了一陣後,他向台下的觀眾解釋道,“AI前進的道路上會有各種各樣想像不到的事情發生,但我們前行的決心不會改變。”
作者:姚心璐 編輯:羅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