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就能讓共享單車盈利?
雖然不打價格戰早已是共享單車行業的共識,但節省成本、精細化運營、多元化業務並沒有讓共享單車企業真正實現規模盈利。今年以來,共享單車行業已經經歷過兩次漲價潮,每一次漲價都引發一輪對共享單車商業模式的討論與反思。
業內各方認為合理的漲價會有助於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但對企業來說,重資產模式、高運營成本、高折舊率所帶來的虧損,僅靠漲價造血很難補足窟窿。
兩度漲價
7月26日起,摩拜在上海、深圳、廣州等地正式實施新的計費規則。上海摩拜起步價從15分鐘內1元漲至1.5元,時長費不變,騎行超出15分鐘,每15分鐘收費0.5元;在深圳等其他城市,起步價從騎行30分鐘內1元漲至1.5元,時長費不變,騎行超出30分鐘,每30分鐘收費1元。
今年3月,共享單車行業已經進行過一輪調價,當時天氣回暖,受季節性影響較大的共享單車行業迎來了用戶騎行數的快速增長。
小藍單車率先調價,自2019年3月21日起,小藍單車起步價調整為15分鐘1元;時長費調整為每15分鐘0.5元。隨後摩拜單車、哈羅單車也調整了價格。
在這一輪多家企業共同調價之前,用戶騎行1小時內普遍只需要1元,調價之後價格直接翻倍。而對比兩次調價後的計費規則,第一輪主要調整為分段式計費,第二次則直接漲了起步價。
這種調價模式並不奇怪,共享單車最開始主打的便是“最後一公里”。記者從共享單車行業內人士處了解到,大多數的騎行時間在15分鐘以內。因此,調整起步價可直接提高單次騎行的收入。
目前,上海摩拜單車價格最高,騎行1小時內共收費3元,在深圳、廣州等城市騎行1小時內收費2.5元。摩拜單車方面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調整計費規則是為了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運營,未來摩拜會推出騎行優惠活動。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東也表示,現在不是一個企業漲價,而是多個企業一起漲價,共享單車行業再按照低價的收費水平,可能整個行業都無法發展下去。
但是,不到半年內共享單車兩輪漲價,已經引起部分消費者的不滿。共享單車的長期用戶阿華向記者表示,如果同樣的距離公交與地鐵無法到達,她會選擇騎共享單車,但起步價繼續往上漲就有點過分了。而且現在上海天氣炎熱,阿華稱:“在大太陽下騎單車,感覺要窒息。”如今,相比共享單車,阿華更傾向於坐公交。
難填虧損
如果說,第一次調價是因為天氣回暖,行業為持續發展而進行的一致選擇,那麼第二次調價則顯示了摩拜運營的艱難和對快速實現規模盈利的迫切需求。
2018年4月,美團點評以27億美元收購摩拜,並承擔了摩拜數億美元的債務。在上市之前的招股書中,美團點評對摩拜讚賞有加,並對未來與摩拜之間的業務協同表示看好。
但在今年一季度財報中,美團點評稱,為進一步減少共享單車服務的虧損,我們繼續重組摩拜的海外業務。因為我們認為該業務無法為平台帶來足夠的戰略協同作用以證明其成本合理。
一年內,美團點評對摩拜態度變化的背後是摩拜的巨額虧損。2018年,美團點評經營虧損110.86億元,經調整後淨虧損85.17億元,同比上升近兩倍。其中摩拜帶來了45.5億元的虧損,占公司虧損總額的一半以上。嚴重虧損的共享單車業務急需“補血”。
目前來看,提價是一個快速獲得現金流的好方法,記者此前獲悉,目前共享單車頭部企業的日訂單量高峰期可以維持在3000萬以上,若以這個數字計算,按照摩拜單車起步價漲價0.5元,每日或可增加1500萬收入。
但必須要納入考慮的是,除了漲價會帶來訂單量減少之外,城市對單車投放數量的限制以及天氣因素,都會對訂單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而在騎行之外,共享單車企業其實早就開始探索營收多元化,希望通過從廣告投放、跨界合作,甚至區塊鍊等渠道獲取收益。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些方式確實都能獲取收益,但規模不大。ofo此前商業化嘗試也早已證明了這條路並不現實。
此外,由於政策對單車投放數量的限制和資本關注度的減少,共享單車的增量空間也隨著減小。作為共享單車領域的黑馬,哈囉單車一直講究精細化運營,哈囉出行CEO楊磊此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採訪時表示,哈囉單車在100多個城市實現盈利,但因為研發投入很大,公司整體仍是虧損狀態。
2018年開始,哈囉出行對更易盈利的助力車業務增加投入,併入局了順風車、網約車業務。近期,哈囉出行更是聯合寧德時代、螞蟻金服入局了電動車換電市場。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共享單車發展至今,從野蠻生長到如今逐漸規範化,通過資本的助推加快了對市場的探索,但同時也導致了其商業模式的不成熟。儘管共享單車平台不斷嘗試新的盈利方式,但依舊未解決規模盈利的難題,通過漲價來提高收益成為無奈之舉。畢竟單車資產較重,運營成本、折舊率也比較高,單單依靠用戶騎行費用獲取收益目前來看還是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