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化數字加密貨幣難以成為超主權貨幣
6月中旬,Facebook聯合二十多家企業宣布將發布數字加密貨幣Libra,引起各界關注。雖然Libra很快遭到多國央行施壓,但重新掀起了比特幣之後又一波關於去中心化、超主權貨幣的熱烈討論。Libra和比特幣都是以區塊鍊為底層技術支持的數字加密貨幣,但相比此前的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加密貨幣而言,Libra有了不少改進。
比如不再像比特幣一樣強調發行量的可控,並試圖以真實資產為抵押、錨定一攬子貨幣來解決價格不穩定的問題。雖然Facebook表示Libra是支付工具,不會和主權貨幣競爭,但從其屬性看,已經具備了一些數字貨幣的功能,因此Libra引起廣泛關注,並引發各界對監管和金融穩定的擔憂。
Libra引發的更深思考是,加密數字貨幣會對主權貨幣帶來何種挑戰,以及超主權貨幣的未來如何?筆者以為,無論商業機構發布的數字加密貨幣以何種形式出現,都很難從中誕生出未來的超主權貨幣,而且短期內並不具備出現真正意義上超主權貨幣的條件。
包括比特幣和Libra在內的加密數字貨幣瞄準的都是成為一種去中心、無國界的貨幣,這迎合了一種自由化、平等化的心理需求,也反映了其對金融話語權的爭奪。但是,商業機構的數字加密貨幣要成為超主權貨幣並不現實。
首先,國家發行的本位幣有國家信用的支撐,其背後是整個社會財富和交易商品的支持,這是商業機構難以具備的實力。商業機構的數字加密貨幣要成為超主權貨幣顯然要解決更廣泛層面上的經濟金融基礎、制度和調控手段缺乏等一系列問題。
其次,多種商業機構發行的數字加密貨幣可能並存,無法找到真正意義上的超主權貨幣。Libra強調以真實資產為抵押,有一定實力的其他機構也可以其擁有的真實資產做抵押來發行其數字加密貨幣,如同第一代數字加密貨幣誕生時,和比特幣同時存在的還有其他數字加密貨幣一樣。這些數字加密貨幣可能此消彼長,也更容易被相互取代。
再次,從超主權貨幣的含義看,超主權貨幣首先是一種挑戰當前各國現有貨幣體系的貨幣形態,無論它以數字加密貨幣的形式或者區域貨幣歐元這樣的形式,都需要接受這一貨幣的國家讓渡出自己的貨幣主權。而這需要全球化達到一定的水平才有可能實現。
國際上區域貨幣最典型的成功案例是歐洲的歐元。歐元區內各國讓渡了自己的貨幣主權,不再保留各自的單一貨幣,採用了歐元這樣的統一貨幣並實行共同的貨幣政策。但歐元也僅是歐元區內的超主權貨幣,發展過程也十分曲折。
從歷史上看,美元化使一些國家放棄了自己的主權貨幣,去美元化又使另一些國家轉而採用比特幣,但這些情況通常出現在貨幣調控能力幾近崩潰的國家,絕大部分國家在一定經濟基本面的支撐下擁有自己的主權貨幣。
在Libra出現前,不少國家已經開始研究數字貨幣的可行性。即便是一國發行數字貨幣,也只是同一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的另一種表現形態,與該央行此前發行的貨幣形態是同一種法定貨幣。如果央行在現有法定貨幣之外又發行了一個數字法定貨幣,那同樣容易對整個經濟體系造成混亂。從技術上看,數字加密貨幣可以實現跨境使用,而且在沒有資本管制的情況下,在某些國家或地區能取代國家貨幣加以應用。但超主權貨幣的誕生並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只有絕大部分擁有主權貨幣的國家自願放棄控制權,轉而採用一種共同貨幣,才能使這種貨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超主權貨幣。這從現階段看並無可能。
從這一角度看,採用商業機構發行的數字加密貨幣進行交易,本身同樣有可能增加交易的混亂和成本。Libra的加密性質和點對點支付能夠繞過資本管制,削弱跨境資金監管的有效性,也加劇了資本跨境流動帶來的衝擊。
此外,一些實質性的擔憂,包括網絡安全、洗錢、恐怖主義融資、隱私等,都將是商業機構發行數字加密貨幣難以迴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