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造電影宇宙花了11年“封神宇宙”要多久?
《哪吒之魔童降世》消解了今年暑期檔的沉寂與疲軟。上映五天輕鬆突破十億票房大關,成為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冠軍,正向著20 億票房新高衝刺。這部講述由魔丸轉世而成的哪吒遭遇誤解、欺凌、背叛,卻在親情、友情感化下實現自我成長的電影,整體劇情中規中矩。
最大亮點在於結尾處的三個彩蛋,順位第二個彩蛋證實了這部電影存在續集,故事將從龍族反抗方向延展,第三個彩蛋看似與哪吒無關,是《姜子牙》的先導預告,這部動畫電影將於2020 年上映。只是同屬於封神英雄傳說的角色,彩蛋疊加的效果像是在暗示一個“封神宇宙”的開啟。
說起來,華語電影至今都沒有出現可以稱之為“電影宇宙”的系列片。早前同樣創造票房歷史的《捉妖記》有些接近,導演創造了一個角色體量龐大的神怪世界,可在續集創作上即沒有推翻“拯救胡巴”這一單薄的故事主題,也沒有延展出更多足以撐起“宇宙體系”的亮眼角色。
目前,市場上最為成功電影宇宙由漫威打造,11 年22 部電影,《复聯4》也在近期以全球27.9 億美元的票房,打破《阿凡達》保持9 年的影史最高票房紀錄。有業內人士分析國產電影難以邁向“電影宇宙”的阻礙,“部分電影因前作收穫了高票房,為了快速牟利推出續集,因而劇本創作十分單薄。”
《哪吒》上映,與《姜子牙》聯動,讓人們看到國產動畫以傳統神話元素為基點建立“電影宇宙”的野望。但“電影宇宙”並非依靠幾部續集、幾個彩蛋就能建成,它背後是一整套電影工業體系,更涉及製作、宣發、資本、市場環境等多個維度。
哪吒形象|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關鍵要素:IP 、彩蛋、故事聯動
近年來中國成功的系列電影倒是不少,諸如《唐人街探案》、《西遊降魔》、《鬼吹燈》等。系列電影是打造“電影宇宙”的必要條件,然而,利用續集構建起獨特世界觀、龐雜的人物關係、以及具備延展性的故事體系才是關鍵。
以漫威為例,其擁有幾百名超級英雄和上千名相關角色IP,通過挑選新英雄推出獨立電影講述人物故事做鋪墊,接著在其他續作裡出現做聯動,最後集體整合以復仇者聯盟的形式呈現“漫威宇宙”下的宏大故事,實現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時空設定的多向延展。
豐富的電影角色可以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漫威在選角上更佳突出人物個性和差異化的背景設定,將每個角色當作差異化的符號表達。比如復仇者聯盟的主心骨看似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富二代,卻在危機中扛起拯救世界的重任。
在這一層面,《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表現可圈可點。作為一個被多次演繹的經典角色,導演首先在人物形象設計上就與往常不同,齊劉海、黑眼圈、大嘴巴,迎合時下“醜萌”的流行審美,在台詞設計上也大量加入流行網絡用詞、笑料等,使得整部影片撣去了陳舊。
相較於漫威注重挖掘角色背後的現實問題,比如反恐、戰爭等,《哪吒》在人物故事的現實關照上略顯薄弱。有影評人分析,奇幻類型的電影用神奇特效將大眾對現世的懷疑和思考具像化,這是其出品續作卻依然能保持高關注度的要因,老英雄加新任務的組合才能保持其IP 生命力的持久。
至少,《哪吒》結尾的三連彩蛋在形式上沿襲了“宇宙電影”系列的傳統。彩蛋像是嫁接的橋樑,它不僅促使每部續作之間關聯更加緊密,也成為觀眾走出影院後的話題與談資。漫威電影將彩蛋運用得十分嫻熟,譬如《鋼鐵俠2》的彩蛋聯動《雷神》,《雷神》和《美國隊長》的彩蛋又同時指向《復仇者聯盟》。
漫威宇宙的彩蛋不僅僅存在於電影續作,還隱藏在電視劇集、動漫、遊戲中。在視頻網站上,用戶自發製作的漫威彩蛋合集不少播放量都突破了百萬。利用不同媒介形式和敘事手段,讓電影製作人和觀眾共建知識拼圖的方式,使得觀眾在持續關注中成為了漫威宇宙的忠實粉絲。
建造之本:穩定輸出、嚴格品控、粉絲經濟
要想實現宇宙電影這一商業藍圖,穩定輸出高質量的電影內容是關鍵。回顧中國國產動畫電影,《哪吒》做了五年修改了66 遍劇本,《大聖歸來》的製作週期是八年,《大魚海棠》更是耗費了十二年之久,期間因為製作資金不足發起眾籌。很多時候,觀眾買單國產動畫電影,除了優質內容,還加上了一層情懷支持。
反觀漫威宇宙電影,是11 年22 部電影穩定質量的產出,是每年至少一到兩部電影的上映週期,這足以讓觀眾對“漫威宇宙”進行持續性關注,且製片方不再需要刻意搶占“暑期檔”或“聖誕檔”等發售高峰,也可以防止因為一部電影的潰敗引發的營收危機,導致續作開發難以維繫。
漫威得以形成這一模式的背後是製片人的嚴格品控。從《雷神》開始,漫威宇宙電影的掌舵人就只是如今漫威影業的總裁凱文·費奇。費奇負責制定大致情節、為影片風格定調,並尋找合適的導演。即便在迪斯尼收購漫威之後,費奇也並未下放他的控制權。他直接向迪斯尼影業主席艾倫·霍恩匯報,並對漫威系列電影的長期規劃具有絕對的主導權。
彩條屋影業總裁、《哪吒》的監製易巧接受AI 財經社採訪時提到,“我希望《哪吒》是相對可複制的,技術已經不再需要擔心了,我們現在欠缺的是工業化的意識,這也是我一直在虐餃子的地方。”因此,從劇本創作、分鏡、設計草稿,到後期製作,《哪吒》是彩條屋第一部採用標準化流程的電影。這也讓構建“封神宇宙”更具可操作性。
有業內人士認為,“漫威宇宙”的流水線生產加上嚴格品控,是“製片人中心製”發展到極致的產物。它的成功模式也樹立瞭如今好萊塢IP 製片的標杆。本質上,“宇宙電影”試圖通過IP 打造,構建的就是一個粉絲經濟體,通過接二連三的續作為超級英雄積攢人氣,培養受眾對某一類型電影的喜好,進而實現常規化的消費習慣,為影片買單。
如果把好萊塢看作是一個經濟體,那麼電影就是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工具,“宇宙電影”系列正是這個工俱生成的最高效的產品。正因如此,華語電影也在試圖打造自己的“宇宙電影”。集結了諸多角色,又具備廣泛認知度的封神英雄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只是建立“封神宇宙”的路途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