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實現“零飢餓”目標面臨挑戰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等機構日前聯合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顯示,近年來全球飢餓人口逐年增多,截至2018年全球面臨糧食不足困境的人數達8.216億。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零飢餓”目標正面臨巨大挑戰,國際社會需要強化合作以應對這一嚴峻形勢。
今年報告首次引入“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這一新的監測指標。報告估計,全球共有超過20億人處於這一狀態,其中絕大多數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全球飢餓人口在經歷近10年的持續下降後,過去3年出現激增。全球在應對糧食安全等問題上出現的停滯與倒退向我們發出了明確警告,如果想在2030年前實現’零飢餓’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必須更迅速地採取更多措施。”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過去3年面臨糧食危機總人數在1億人以上,波及的國家和地區正在擴大
根據糧農組織的這份報告,儘管全球飢餓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在過去幾十年持續下降,但從絕對人數來看,2018年全球挨餓人數達8.216億,近3年來出現連續上升。
從不同區域看,非洲的情況最令人擔憂。2018年非洲的飢餓水平上升,營養不良狀況趨於嚴重。去年,西非及薩赫勒地區經歷嚴重旱災,營養不良率達到自2012年以來的最嚴重程度,近600萬民眾面臨飢荒,160萬兒童面臨嚴重營養不良威脅。
聯合國的另一份《2019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也顯示,2018年共有2900萬人由於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而面臨糧食不安全問題,其中絕大部分都居住在非洲。而經濟波動則在布隆迪、蘇丹和津巴布韋等國造成超過1000萬飢餓人口。
在拉美與加勒比地區,飢餓人口比例也在緩慢攀升,但維持在7%以下;南亞地區消除飢餓工作在過去5年間取得顯著進展,但仍有近15%的人口處於糧食不安全狀態,營養不良的人口數量居全球之首。
今年報告首次引入“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這一新的監測指標,特指“不一定處於飢餓狀態,但面臨著營養不良和健康不佳的嚴重風險”的人群,引入該指標對於飢餓和糧食不安全狀況能做出更加廣泛的評估。報告估計,全球共有超過20億人處於這一狀態,其中絕大多數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根據聯合國報告,過去3年中,面臨糧食危機的總人數維持在1億人以上,波及的國家和地區正在擴大。預計2019年,也門、剛果(金)、阿富汗、埃塞俄比亞、敘利亞、蘇丹、南蘇丹以及尼日利亞北部仍將經歷全球最為嚴重的糧食危機,上述國家有大量人口處於糧食緊急狀態,導致營養不良問題日趨嚴重或死亡人數增多。
氣候變化、地區衝突和經濟發展放緩是造成全球飢餓人口上升的重要因素
達席爾瓦對本報記者表示,全球飢餓人口數量上升,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氣候變化、地區衝突和經濟發展放緩等三大因素影響。
有專家指出,在這三大因素中,衝突因素比重最大,2018年共有2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7400萬人因衝突或安全局勢動盪而陷入飢餓。
另一方面,全球氣候異常造成氣溫升高、降雨量減少等不利氣候條件,令高度依賴農牧業發展的許多發展中國家不堪重負。這份年度報告預計,到2050年氣候變化將使全球增加7100萬糧食不安全人口,其中一半以上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專家指出,非洲是氣候對生產和生計影響最大最複雜的區域之一,70%—80%的非洲農村人口的生計系統主要採用旱地種植和畜牧系統,高度依賴旱作農業導致農村人口更易受到影響。
今年的報告還重點關注經濟波動問題。數據顯示,在一些經濟放緩或萎縮的國家,飢餓人口一直呈上升趨勢,在2018年遭受嚴重糧食不安全的33個國家和地區中,超過9600萬人的生活在受失業率上升、貨幣貶值和糧價高企嚴重衝擊的國家。經濟衰退會導致失業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許多情況下會加劇糧食危機並延長危機的時間。
全球應努力減少經濟的脆弱性,推動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的工作有序進行
該報告作者之一、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深經濟學家霍勒曼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零飢餓”目標面臨巨大挑戰,國際社會應強化合作以應對這一嚴峻形勢。
世界糧食計劃署日前在其網站呼籲,“停止衝突才能終結飢餓”。目前該組織在向發生衝突的地區提供糧食援助,需要68億美元為超過8000萬人提供糧食,但目前資金缺口不小。
“我們不能局限於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的表面病症,需要切入源頭、標本兼治。這包括著手解決赤貧、社會保護政策缺乏、農業投資不足等問題。”達席爾瓦告訴記者,我們必須為所有人提供安全和糧食,此外,加快農村發展將是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
霍勒曼表示,各國政府、私營部門和社會組織等需要加強合作,出台的政策還需要關注到貧困人口和包容性轉型,提高應對能力,以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例如,各國需要實施社會保障計劃、減少失業、出台減少糧食價格過度波動的政策。
聯合國呼籲,全球應努力減少經濟的脆弱性,推動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的工作有序進行。報告強調,通過經濟和社會政策來緩解經濟周期性下行對於食品安全的不利影響,確保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零飢餓”目標。
(本報羅馬、約翰內斯堡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