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黃”的北美留學生日報被北美留學生“搞黃”了
雖然談不上一炮而紅,但在“劉強東案”中“北美留學生日報”卻成為了整個事件傳播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它幾乎見證了輿論在這場“風波”中的無數次反轉,同時也通過自己“翻車”的實際行動告誡所有“吃瓜群眾”:在這個“信息被污染”的時代,別輕易相信任何人。
文l 陸鵬鵬郝圓
“北美留學生日報”涉黃被限制跳轉主頁
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北美留學生日報”就曾發出“晚上有人遛狗時,有中國鄰居看見兩人相互依偎舉止親密;兩人一起回了女方的住所”等影響輿論的關鍵信息,一時間成為了不少媒體和網友了解該事件進程的重要渠道。
事件經過近一年的發酵,近期因為一份“149頁警方檔案”再次將“劉強東案”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在這輪輿論浪潮中,“北美留學生日報”雖然不是那個最早發布的,但卻依然是最引人關注的那個。
由於國內絕大多數普通人沒有時間或者沒有能力閱讀完整的檔案原因,因此自媒體們提供的“二手檔案”成為了大家獲取相關信息的主要途徑。但是“北美留學生日報”為大家提供了怎樣的信息呢?
我們看一下標題《重磅!劉強東案149頁警方檔案公佈:激吻、裸睡、鴛鴦浴、發生關係…》,這樣的表述在文中也差不多,“ 記錄顯示是女方主動邀請劉強東去她新搬的公寓,並且兩人曾在車內激吻,同時,在回到公寓後還同洗鴛鴦浴,性交後熟睡數小時…… ”
根據之後《財經》雜誌對當時女生的採訪,上述內容實為單方陳述並非既定事實,而“激吻”、“裸睡”、“洗鴛鴦浴”這樣的表述明顯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並不是準確的客觀陳述。自以為取巧的“文學化描述”到頭來都是“斷章取義”的幕後推手。
微博博主@弦子與她的朋友們表示,這些刻意引導的標題對當事人來說無異於又一次強姦文化的羞辱。
隔日,北美留學生日報在微信公眾號就此次報導向讀者道歉,稱很多媒體在追求新聞突發性和傳播性時,會採用標題黨的手法,把新聞中一些細節編譯稱讀者們能迅速展開聯想容易理解的詞彙。“ 萬事要有度,昨天就是這個度,沒有把握好 ”。
據藍鯨記者查詢發現,今日微信公眾號“北美留學生日報”因涉及低俗、性暗示或色情信息已被限制跳轉至公眾號主頁。
賺翻的“北美留學生日報”與被污名化的“北美留學生”
“北美留學生日報”成立於2014年,公司主體為北京伊瑟嘉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創始人林國宇認繳43萬元持股43%。
相比於其他自媒體而言,“北美留學生日報”頗受資本青睞。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公司此前共經歷過三輪融資,2015年1月,獲得真格基金數百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2016年2月獲得1000萬元Pre-A輪融資,小站教育領投北美省錢快報跟投。2017年11月完成2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本輪的資方為騰訊、華人文化與華蓋資本。
藍鯨通過業內人士了解到,北美留學生日報(ID:collegedaily)粉絲數高達150萬,頭條刊例價為16.5萬元每篇,二條3.5萬元每篇。微博端直發4000元每次,轉發2000元每次。官網方面,開機畫面3000元每天。
除了自媒體外,“北美留學生日報”還開設有其他業務。在2017年拿到2000萬元融資後,創始人林國宇表示,本輪融資主要用於留學金融、留學後服務及知識付費這三項新業務的拓展。另外,北美留學生日報還會在北京上海兩地舉辦留學教育展。
但對於該自媒體而言,廣告營銷仍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
此次劉強東案中的推送僅僅是一根導火索,事實上不少留學生對這一自媒體積怨已久。
今日,一位北美留學生校友代表向藍鯨反饋了相關情況。對方表示,自媒體“北美留學生日報”長期以來以低劣的內容,套用廣大留學生的名號,炒作惡俗新聞。
《重磅!車內激吻、裸睡、鴛鴦浴…剛剛,美國警方公佈劉強東涉嫌性侵案細節》這一文章推送後,再度引起了留學生的不滿,因此這一群體自發組建了一個微信群,對該文章進行投訴處理。據對方稱,該群核心人群在200人左右,在發起投訴後得到數千人的支持。該群體自主發起投票,截至發稿,已有數百人響應。
對方表示,這次集體投訴行為,是一場由海外留學生自發參與的“集體表態”, 作為真實的留學生,對該自媒體打著“北美留學生”的旗號表示抵制,不僅抹黑栽贓廣大留學生人群,甚至挑起國內民眾與留學生之間的對立,嚴重損害廣大留學生的聲譽形象。
對方還稱,“北美留學生日報”之所以能夠源源不斷獲取讀者流量並轉化成商業利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號稱“留學生人群第一自媒體”“泛出國領域最大的自媒體平台”等,並在眾多渠道都聲稱代表了留學生的聲音;作為一家民營商業媒體公司,“北美留學生日報” 一無官方授權,二無校方認證,三無留學生群體的廣泛支持,擅自冒用廣大海外留學生的名義謀取私利。
在接受藍鯨採訪時,該留學生校友代表說道:“北美留學生日報創始人林國宇對其透露,騰訊方面對賬號進行了大約15天期限的短暫凍結,期間不能進行推送、留言、分享文章等操作。 ”
事實上這並不是“北美留學生日報”第一次被凍結賬號,早在2016年6月該賬號就被短暫凍結1個月,同年7月公號解封。彼時,創始人林國宇還曾發朋友圈感謝粉絲不離不棄,並提到“封一個月還增近8000新訂閱”。
號稱“真實中立客觀”的留學新媒體,為何也開始吃人血饅頭
雖然目前“北美留學生日報”的微信已經無法關注,但是微博依然在正常運營,在微博簡介中,他們這樣介紹自己“真實中立客觀的留學新媒體,了解留學生的故事與觀點”。但從目前的看來,他們顯然沒做到。
“北美留學生日報”本來是主編林國宇自己的微信公眾號。
2013年微信推出公眾平台時他就開通了這樣的公眾號,2014年1月21 日,美國發生了讓人震驚的普渡大學槍擊案,林國宇通過自己在案發現場的同學收到大量一手文字說明和圖片,他通過這樣的一篇文章第一次刷爆了北美中國留學生的朋友圈,一日獲得近5000粉絲。
在一次次刷屏中,林國宇摸透了自媒體的路子,根據“接招新媒體”與林國宇的對談,他明確指出“ 創業以來犯的最渾最大的錯誤就是把內容寄希望於有新聞理想的人 ”,在他看來這群人眼中只有理想,沒有新聞。如果想讓普羅大眾接受,就要把文章的格調降低一下。這樣看來,他想做的終究還是生意。
但在內容生產行業,尤其是如今這個紅利殆盡的內容生產時代,把內容當生意來做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生意”意味著對利潤的硬要求,內容像產品一樣被出售,在這一過程中如何換取更高的“流量”成為了最終目標。
再往後講都是我們見過的故事,前有“咪蒙”、後有“今夜九零後”,從“販賣焦慮”到“標題黨”再到臆想式“偽非虛構寫作”,關於如何做自媒體,反思看起來總比現實無力,似乎只有“封停”才真正能起到威懾效果。
這次“北美留學生”的“短期封停”又能讓多少人引以為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