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萬家企業蜂擁而入電子煙風口值得追嗎?
面對電子煙市場的大蛋糕,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其中。7月28日,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美團運營主體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新增零售菸草(含電子煙)業務。美團只是下游零售端的入局者之一,在上游生產端的玩家則更多。
此前,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推出了小野電子煙、星座占卜類大號同道大叔創始人蔡躍棟與黃太吉創始人赫暢也共同推出電子煙YOOZ。作為新興產業,電子煙快速發展,但其行業標準尚未形成定論,並催生了部分灰色產業鏈以及社會問題,對“標準”和“法規”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蜂擁
7月28日消息,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美團運營主體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發生變更,新增零售菸草(含電子煙)等業務。美團經營範圍變更,這也意味著用戶未來也許可以在美團外賣上訂購電子煙。
鋪天蓋地的電子煙品牌以及越來越紅火的銷售,或許是美團增加該項業務的題中之意。如今市面上的電子煙品牌,不僅有早先入局的美國電子煙巨頭Juul、加熱不燃燒捲菸IQOS,同時,也有煙草周邊老大ZIPPO。
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已有RELX、VPO、山嵐、GIPPRO、EVOVE億霧等多個電子煙品牌進入市場。在天眼查上搜索“電子煙”顯示,已有20個項目品牌和投資機構,同時相關企業數量超過10萬家。
此外,在電子煙行業,也不乏一些與類煙草行業毫不相干的企業成為跨界玩家。2019年初,羅永浩為“FLOW福祿換彈霧化煙”站台,隨後便推出了小野電子煙;蔡躍棟與赫暢也共同推出電子煙YOOZ。
ZIPPO旗下電子煙品牌VAZO品牌總監施潤瑋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曾指出,去年9-10月,電子煙品牌蜂擁而至。這一現像也從近五年的電子煙相關企業數量中得到體現。數據顯示,電子煙相關企業數量一直呈增長狀態,2014-2018年,電子煙企業分別增加85家、1122家、1502家、1834家及1170家,且今年仍在持續增加。
蛋糕
市場潛力大是諸多企業蜂擁而至的原因。根據《2017年世界煙草發展報告》(以下簡稱《煙草報告》)數據,全球電子煙市場規模達到120億美元,其中海外市場佔比94%;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子煙有望達到48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速達到26%。
目前,中國電子煙滲透率不到1%,但我國煙民基數大,國內電子煙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假設未來電子煙的滲透率達到10%,相應市場規模能夠達到千億級別。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中國擁有煙民大約3.5億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消費和生產國,消費捲菸量佔世界煙草市場44%。在此背景下,電子煙市場規模同樣很大,引來資本分享這塊鮮美的蛋糕。
市場潛力之外,電子煙豐厚的利潤也被品牌和資本所看中。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一般一款市面售價299元的電子煙,一級經銷商拿貨價120元,二級經銷商拿貨價150元,三級經銷商180元。按此折算下來,一級經銷商可拿到約60%的利潤,二級經銷商也可獲利約50%;即使三級經銷商,也獲利不菲。
在一份過去一年內國內電子煙企業融資情況的統計表中,大部分企業均獲得了上千萬元的融資,2018年8月完成A輪融資的IJOY愛卓依則,則拿到了高達3億元的融資金額。而在今年上半年,資本市場對於電子煙更加熱衷,僅今年上半年,融資總額就達到了10億元,幾乎是去年電子煙領域全年的融資額。
“電子煙有利可圖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不過,電子煙的成品率不高,市面上部分電子煙以次充好,甚至有些電子煙並不能使用,只是賺錢的工具。這不僅帶偏了行業發展,也極大地危害了人體健康。”有業內人士分析稱。
監管
就在電子煙市場井噴式增長的同時,背後的健康和監管問題也日益凸顯。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司司長毛群安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國家衛健委正會同有關部門進行電子煙監管的研究,計劃通過立法監管電子煙。在產品廣告宣傳上,嚴禁商家將電子煙宣傳為“戒菸神器”等。
“電子煙產生的氣溶膠含有許多有毒有害物質,而且對尼古丁等含量標識模糊容易導致吸煙者吸食過量,另外電子煙還存在爆炸、高溫燙傷等風險。同時,電子煙的使用容易誘導青少年使用傳統煙草,加速吸煙者年輕化趨勢。因此,必須加強對電子煙的管控。”毛群安進一步解釋說。
北京商報記者登錄天貓、京東等購物平台看到,悅刻、魔笛、小野電子煙等電子煙品牌仍顯示為“戒菸神器”。在今年央視“3·15”晚會上,電子煙也被曝光其危害性並不亞於燃燒型捲煙,隨後,“電子煙”的關鍵詞一度被屏蔽。
上海衡孚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紅俊坦言,電子煙從一開始宣傳的所謂“無毒無害”、“戒菸神器”等,到如今的“有毒有害產品”,這一過程中不知不覺傷害眾多“無知者”,但至今仍沒有研究可以證明電子煙有助於戒菸,因為市場宣傳的噱頭將許多非煙民變成了煙民,將許多“癮君子”變成了“雙重癮君子”,這是對普通群眾來說最大的傷害。
世界衛生組織7月26日也發布報告,呼籲各國政府和消費者不要輕信煙草企業關於電子煙等產品的宣傳。報告說,所謂“電子煙危害小”等說法只是煙草企業的宣傳策略,應加強對電子煙市場的監管。
除了危害人體健康,電子煙造成的公共安全問題也一度引發熱議。2018年7月底,北京地鐵10號線車廂內一女子吸電子煙,被其他乘客勸阻時發生爭執;同月,一架由香港飛往大連的航班上,因副駕駛在駕駛艙內吸電子煙而導致飛機急降7000米。鑑於上述情況,目前已有地鐵、飛機、高鐵等公共交通工具限制了電子煙的使用,多個城市也相繼出台了電子煙的相關法律法規。
“在立法上,應當對電子煙的霧化器、煙嘴、煙油等產品細節進行國家級的技術規範管制,還要對宣傳、銷售、購買者年齡限制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立法,慢慢讓電子煙市場趨於有序健康的發展。”李紅俊稱。
北京商報記者登錄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官網看到,關於《電子煙》國家標準制定計劃的項目狀態已進入“正在批准”階段,有望在今年內發布。“這意味著電子煙將’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