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網絡詐捐?民政部:將引導平台修訂自律公約
近年來,我們經常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些大病患者通過網絡平台發起籌款向社會求助的信息。據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通過各大網絡平台個人求助的金額就達到200億元。
然而,這種個人籌款並不屬於慈善募捐的範疇,曾遭遇“監管難”。有人甚至通過偽造病歷的方式在網絡平台發起籌款,不僅騙取了他人錢財,更傷害了公眾的愛心。未來,如何規範個人大病救助平台的發展,怎樣提高慈善信用體系建設?為此,民政部慈善社工司慈善組織處處長馬昕接受了中國之聲的專訪。
有人通過偽造病歷發起籌款傷害公眾愛心
一名28歲的男子葉某自去年年底開始,自稱患有白血病並且家庭困難,向某網絡平台提供病歷、住院證、醫院收費明細等材料後發起籌款。某網絡籌款平台新聞發言人王瑩說,在籌款過程中,網絡平台接到舉報,該男子籌款信息涉嫌造假。
王瑩:“舉報之後,我們就迅速的把舉報信息進行了共享,第一時間把她拉入黑名單,凍結了他的求助款項。”
接到舉報信息後,多家網絡平台迅速啟動由民政部指導成立的個人求助互聯網平台自律機制。工作人員與葉某通過視頻核實,葉某當時的確在福建當地一家醫院血液科做了相關檢查,但醫院工作人員表示,因葉某向醫生口述自己患有白血病,因此醫院安排做了骨穿檢查,檢查的結果已經排除了白血病的嫌疑。某網絡籌款平台新聞發言人王彩儒:“他的資料上顯示他確實是寫著是白血病。可能他在這個過程中做了ps,醫院並不是說是白血病,可能是白血病(後面)有一個問號,然後他就把這個問號給處理掉了。”
經過網絡籌款自律公約成員單位核查發現,去年底以來,葉某通過修改病歷,偽造病歷等手段,在多家平台多次發起網絡籌款,共籌集3萬多元。目前所有捐助款已原路返還捐贈人。經公安部門調查,葉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多次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涉嫌詐騙罪,公安部門已經對葉某進行了批捕。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務促進會副會長張凌霄表示:“對於平台而言,平台僅僅能夠做到形式上的監管,它的信息由發布了個人來對此信息負責,平台並不對此負責,信息的真實性的甄別由捐贈人自己來進行甄別。”
個人求助,雖然不屬於慈善法規定的慈善募捐;但個人求助方面的一些不誠信行為則傷害公眾的愛心。2018年10月,愛心籌、輕鬆籌、水滴籌3家平台聯合簽署發布《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台自律倡議書及自律公約》,健全事前審查、提款公示、在線舉報等功能,建立求助人“黑名單”,強化信用約束。民政部慈善社工司慈善組織處處長馬昕表示,有關平台遵照自律公約條款進行相關改造和調整,成效正在顯現。
馬昕:“民政部還將引導平台修訂自律公約,針對群眾關切持續完善自律機制,動員其他開展類似業務的平台加入自律隊伍。同時在個人求助的法律適用、醫療管理、網絡監管、資金監管等方面,希望其他相關部門和我們共同研究,如何把相關活動規範好。”
下一步將推進慈善捐贈領域信用激勵和懲戒常態化、制度化
為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18年2月,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民政部等40個部門和單位聯合簽署了《關於對慈善捐贈領域相關主體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初步建立了慈善捐贈領域信用激勵懲戒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將慈善捐贈納入社會信用體系範疇,從社會治理、市場監管等多個方面對慈善捐贈領域的有關主體進行聯合激勵和懲戒。馬昕表示,目前已進行了多批次的聯合激勵和懲戒,並大力推動慈善組織增強誠信自律意識。
馬昕:“截至2018年底,先後共將58個慈善組織列入守信紅名單,8個慈善組織列入失信黑名單或灰名單,起到了示範和警示作用。推動了相當一部分慈善組織紛紛簽訂信用承諾書。慈善捐助失信也作為專項治理的重點,加大執法力度,對慈善活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和假借慈善名義開展的非法活動都進行了嚴肅查處。”
2018年以來,民政部連續出台了《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慈善組織保值增值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些辦法中,均有信用監督的相關內容,為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馬昕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要求,加快推進慈善捐贈領域信用激勵和懲戒常態化、制度化。
馬昕:“我們會繼續加強信息化建設,把我們相關的慈善信用平台建設好,讓大家比較關心的慈善信息,實現信息互聯共享,與“信用中國”平台的信息對接、推送和交換。我們繼續探索慈善捐贈信用信息的更多運用,鼓勵人人都有意願和熱情參與慈善活動起到促進作用。”
中國之聲記者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