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回港二次上市:將和港股“股王”騰訊強勢對壘?
2019年9月10日,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將公司管理權交棒的日子。對於他而言,心中的遺憾莫過於曾被迫離開香港,漂洋過海遠赴美國上市,而這一遺憾將在未來某一時刻被淡化。7月15日晚9點,在香港召開的阿里巴巴年度股東大會上,阿里巴巴的股東們批准了提高普通股授權數據,並通過了“一拆八”的普通股拆股方案。這被外界解讀為,阿里回歸香港二次上市只差臨門一腳。
時間倒回至5年前,2014年9月15日,阿里在紐交所遞交IPO申請後,來到香港路演,面對近500名投資者,馬雲感慨,“有人說,香港失去了阿里巴巴這個機會,我自己覺得是阿里巴巴錯失了香港。”
杭州立元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魯曉東回憶稱,彼時阿里巴巴被迫只能遠走紐交所上市。
五年後的今天,變化發生了。“香港的一個政策方向是,盡量吸引中國大型的新經濟公司,將香港作為一個主要的上市之地。”杜克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杜先傑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最為明顯的是,香港交易所CEO李小加在今年現身多個公開場合時頻頻表態:歡迎阿里回香港二次上市。
回港二次上市
今年4月份以來,阿里在港二次上市的消息便不脛而走,阿里巴巴集團面對記者的多次問詢,以“不予置評”來回應。
一位併購投資領域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其香港辦事處的律師正為阿里完成二次上市進行一系列技術操作。
像阿里股東大會上通過的“一拆八”的拆股方案,便被視為在為回港股上市鋪路。迭代資本創始人周響東認為,拆股可以有效降低港股市場中小投資者投資買入的門檻,阿里回歸,將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
身在香港市場的海通國際財富管理投資策略執行董事梁冠業,及在小米、平安好醫生等企業赴港上市時進行投資的杜克資本投資總監杜先傑,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都表達稱,阿里拆股的邏輯是進一步增加流通性,在一手以百股或千股來計的港股市場,拆股可以讓單個股本的價格降低,這一市場的投資者買入一手的費用也不致過高,投資者日常進入的門檻低了不少。
另外,回港二次上市,對於阿里而言,是多了一個上市交易所,可以再募集一筆資金。“現在外界傳聞阿里大約募集超100億美金。”杜先傑認為,阿里回港上市勢必會吸引更多中國的投資者進入。
對於阿里股東大會上通過的“一拆八”拆股方案,杜先傑認為就是為來香港上市解決技術上的一些問題。
截至記者發稿前,阿里的股價近173美元/股,折合港幣超1000元,“如果按1000港幣的絕對價格來看,股本過高。”杜先傑說,目前港股最高的股價也就是上百塊的,那麼阿里將股本拆成八分之一後的價格,相對來說更接近香港股票市場的行情。“這是阿里為港股上市,向前邁進的一步。”
梁冠業認為,這一拆股方案對於阿里總體價值沒有太大影響,只是股本拆成八份,總體市值與美股一樣。他預計阿里回歸港股後帶來的變化,會有更多國內機構或散戶投資者免去了在美國開戶買股票的麻煩,對於阿里公司的發展也有很大幫助,“增加了投資者的信心和參與度,對於公司的股東分佈會是一個利好。”
一直在做空美股中概股公司的周響東,在近期走高的市場中並沒有投入打新的準備,他更善於預判接下來像蔚來汽車、瑞幸咖啡這樣的美股上市企業的衰敗跡象,談及阿里,“整個互聯網行業裡面,我最看好它。”
伴隨著阿里回港二次上市的頻頻動作,外界有一些聲音認為,阿里當年在港退市,後去到美股成長為具有千億市值的巨頭,如今再來香港上市無非是圈一波錢。“阿里回歸港股並非刻意為之。”魯曉東說。他認為,當年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和如今的阿里,其內涵早已大不一樣。
2007年時,阿里旗下的B2B公司最早登陸港交所,“這一塊業務是阿里發展相對較早也較快的,”魯曉東告訴記者,阿里爾後又衍生出了對標eBay的C2C業務淘寶網,以及覆蓋了金融、物流等多方面的支付寶、菜鳥網絡等業務,“都不在上市主體裡”。
隨著阿里的生態愈發強大,“港股上市的業務規模相較集團體量而言,可能也就佔幾分之一,很小的一個體量。”魯曉東形容現在的阿里,“已是一個龐然大物”。
但從本質上看,由於阿里實行同股不同權的合夥人制度,使其形成了董事會僅領導公司,合夥人絕對領導董事會的企業決策架構模式,但港交所卻堅持同股同權,拒絕其上市申請。
2018年4月30日,香港正式啟動了新的上市規則,並接納了擁有同股不同權股權架構的企業來港上市,或此類企業來港二次上市。此後,港股便迎來了像小米、美團這樣的新經濟公司,並成為同股不同權企業的代表。
阿里巴巴戰略投資的寶寶樹,也於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其創始人兼CEO王懷南日前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談及了阿里。“一般企業退市,都會給出一個比較高的價格,至少對得起投資人,股東才會批准退市。”王懷南說,當年阿里第一次在香港上市時的市值並不算大,且連續破發,最終顧及投資人利益,卻以發行價退市,其特殊之處在於這在往常是絕對不會出現的狀況,“投資人不僅沒賺到錢,還虧了可能的機會成本。”
2014年阿里在紐交所上市,以高達250億美元的融資額規模,創造了當時有史以來的最大IPO。當天收盤市值就有2314億美元,直接超越了Face-book,成為當時市值僅次於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企業。
時光流轉,阿里目前的市值已接近4500億美元,相當於3.5萬億港幣、2.8萬億人民幣。“它已經羽翼豐滿”,在王懷南看來,“此時其回香港也是水到渠成。”
阿里和騰訊將對壘?
在周響東看來,阿里的業務穩定程度更高,管理層的能力遠比其他公司優秀,最為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特別是消費互聯網都是強者通吃的時代。”他稱,未來的消費互聯網端,以阿里為代表的阿里系和騰訊為代表的騰訊系會打得很厲害。
假若阿里在今年回歸港股上市,週響東預計,其將與昔日的港交所“股王”騰訊展開強勢對壘。“騰訊係是散兵游勇。”在周響東的分析裡,儘管騰訊投了一堆公司,但由於本身的整合能力相較阿里較差,這樣以來,業務開展和在資本市場的競爭力便不言而喻。
阿里的投資版圖既清晰且都是協同性的,“阿里是集團軍。”週響東說,散兵游勇看上去規模雖大,但像京東和拼多多這樣的公司在騰訊體系裡幾乎難以協同,相互競爭之下導致騰訊的競爭力相對減弱。
阿里持有寶寶樹約10%股份,寶寶樹與阿里在電商業務上又有著強鏈接關係。不同於阿里投資其他公司,“坦率地講,從將兩套系統在底層架構上徹底打通來看,寶寶樹與阿里在無縫鏈接程度上做得是最強的。”王懷南十分歡迎這個巨大的深度戰略合作夥伴能像寶寶樹一樣來到港股市場。不過,這件事情發生與否,他說,“對我們的戰略及執行影響並不大。”
王懷南不止一次提及,“希望看到更多像當年的阿里一樣的企業,用新經濟的思維方式去走上資本市場。”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他看來,從去年開始,港股的改革已經進入了快車道,但這還需要經過若干年的改革開放建設,監管機構日趨成熟,才能真正成為一個不但規則包容度高,而且交易量活躍,投資人心智豐滿的市場。
杜先傑認為,中美博弈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包括企業上市地點的選擇等,不僅阿里備受關注,今後或有更多大型美股中概股會考慮“回家”。
除了阿里,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磊在今年的兩會期間被問及是否願意回A股上市的問題時表示,“我們當然會考慮。”中芯國際也已從美股退市,中手游科技從美股退市後,正在港股二次申請IPO等。
曾經港交所錯過了阿里這樣的巨無霸,香港也錯過了“一個互聯網時代”。在魯曉東看來,錯失阿里不僅僅讓港交所在國際的地位下滑,更讓香港為此付出了更多代價。
由於美國以AB股發行的企業早有先例,同時還接納“同股不同權”的公司,這個市場的包容度夠高,讓不少在港股碰壁的企業喜歡到此上市。除了阿里,像百度、網易、新浪等互聯網科技企業,甚至像學而思、好未來、新東方這樣k12 教育企業都選擇了美國上市。
“代表中國未來活力的優秀公司,’半壁江山’沒有在國內上市,這對我們國家本身而言其實是不利的。”魯曉東直言,華爾街收割了大批中國互聯網企業的上市紅利,讓港交所真正“痛”到了,才知道要開放化一些。
魯曉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今阿里在美股一天的成交量接近100億美元,假設它當時在港交所上市,港交所的印花稅是1‰,且是買賣雙方都會收取,這樣每天的股票交易量乘以2‰,一天的印花稅就達2000萬美元。“如果在港交所依然能維持這麼大的交易量,就表明我們中國人每天要損失2000萬美元的印花稅。”
魯曉東補充說道,“這還沒有算在港股或A股上市,帶來的如此多的證券交易商佣金,以及大量的機構投資者在香港或大陸開戶帶來的資金流結算……”
當前我國之所以大力推科創板,被魯曉東視為我國在變革投資市場中的重要舉措,他認為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能讓中國更多“未來的阿里”、“未來的騰訊”在國內或至少在香港“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