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美對華為禁令無實質性改變發展才是更大底氣
舉美國國家之力來打擊一個企業,這個企業是該難過還是該驕傲?難過更要好好過,驕傲卻似乎沒必要。華為就是這家企業,華為也是正是這樣面對的。從今年5月中旬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以來,華為面對美國的禁令,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個月。雖然面對華為的禁令說法有時緊,有時有火藥味,有時又鬆動一點,但實質性的變化似乎沒多少。
那在這樣的日子裡,華為正在過怎樣的日子,未來的日子又將如何?《新聞周刊》本週視點關注:華為在突圍。
華為:“美國沒有實質性改變”
華為董事長梁華:
我們對特朗普總統他的表態,我們是表示理解的,但從現在來看,情況並沒有具體的實質性的改變。
上週五,華為董事長梁華的這一表態,點明了華為在中國和美國貿易爭端中的現狀: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諾允許美國公司繼續向華為出售設備,但是華為依舊在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之上,形勢沒有實質性改變。這份“實體清單”禁止華為在未經美國政府批准從美國企業獲得芯片等元器件和相關技術,到本週二,華為被列入該清單已整整兩個月。
由於美國國內各方意見分歧較大,導致對華為的態度也總是在左右搖擺。上週,美國商務部表示,將為部分美國企業發放許可,在不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它們繼續與華為做生意。然而,本週,美國參眾兩院議員就提出新的限制華為5G議案,將禁止在沒有國會參與下將華為從實體清單中撤除,同時即使美商務部頒發銷售許可證,國會也有權廢除。
除了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美國政府還一直“以國家安全性”為由禁止華為5G通訊設備進入美國市場,同時還呼籲其盟國禁止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在英國,儘管四家主要電信運行商已搶先與華為達成5G網絡合作,但關於華為將構成“安全威脅”的聲音依然存在,7月7號,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稱,“這樣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
清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余翔:
華為已經講,首先我所有的技術產品我願意拿到第三方,或者拿到你們國家進行安全檢測,你們檢測認可了我就再使用。第二個就是華為講得很清楚,我可以只賣技術產品設備給你,所有的後台應用管理都歸你來管。第三,我可以跟你簽署任何的保密協定,如果出現問題,你可以重罰我。那麼為什麼這些國家還在渲染,它還是對美國的訴求施壓的一個直接的回應。但同時我覺得它也是可以以這個為理由,來壓低華為的價格。
上週,摩納哥電信公司宣布,基於華為公司的技術,摩納哥成為歐洲第一個實現5G網絡全覆蓋的國家,這也為華為與其它國家的5G合作提供了一個樣板。在美國方面政策左右搖擺、短期內不明朗的情況下,華為的應對和調整顯得至關重要。正如其創始人任正非所說,華為正在適應美國對其敵視的新時代,華為將專注做好自己的工作。
白岩松
兩個月前,當美國宣布美國企業不得向華為出售元器件和相關技術,甚至谷歌也宣布停止向華為供應安卓系統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擔心說華為遭受了滅頂之災,但事實卻好像並不如大家預料的這樣悲觀。任正非接連高調地接受媒體採訪,讓人印象最深的首先不是他的言語,而是他鬆弛的笑容。笑容中有自信和底氣,而且很快告訴公眾,作為備胎的海思芯片,已經轉正。並不停地強調,華為在5G技術方面是領先的,幹嘛不用華為呢?顯然華為雖然是被拖進戰局,但似乎早有準備,兩個月過去,華為的日子如何?
多年未雨綢繆:危機變轉機
華為公司創始人兼總裁 任正非:
我們未來這兩年,公司會減產的,我們估計會下降300億美金。剛才華盛頓郵報記者的提問就是說我們在國際上手機是不是下降了40%,是的,是下降了40%。
6月17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深圳與美國嘉賓舉行座談時做出這一預測。彼時距離美對華為出口管制禁令正式生效過去整一個月。本週,禁令風波剛好兩月整,一份來自獨立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的報告在佐證任正非的預測。
Counterpoint研究總監 閆佔孟:
看到這張圖表是華為在全球的市場份額,華為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在4月份達到頂峰達到超過17%的一個市場份額。5月份這個美國管制禁令事情公佈之後,市場份額從17%下降到16%。但六月份的話可能會降到更多,可能降到13%或者14%。這是前10名品牌在歐洲市場的一個銷量變化這是5月份對比4月份變化。你可以看到,華為是一個下降,從490萬下降到410萬,下降了16個點。
面對艱難的處境,兩個月以來,任正非罕見地高頻率接受外媒專訪,除表達華為不懼打壓,是一隻“打不死的鳥”的信心外,依然延續著謙虛論調。他再次於最近表示要學習美國引進人才的傳統,宣布今後每年面向世界招納天才少年,以此為華為輸入年輕化、極有創造力的新鮮血液。
不打無準備的仗,任正非的居安思危早在15年前創立海思時便已顯現。那年,華為做出極限生存假設:假設某一天,美國所有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為了這個可能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華為開始為自己的生存打造備胎計劃。今年五月中旬,美國管制禁令果然來臨,海思總裁何庭波發文宣布海思芯片全部轉正,並聲稱“芯片已經有能力支撐華為的產品供應鏈”。15年間,海思多款芯片躋身世界頂尖芯片梯隊。
未雨綢繆的不只是芯片,還有谷歌無奈斷供華為的安卓套件這一掣肘消費者信心的操作系統。七年前,在被安卓、蘋果、微軟壟斷操作系統市場時,任正非力排眾議,同樣思考斷供下的極限生存假設,開始佈局鴻蒙操作系統。如今,鴻蒙系統或將於秋季面世,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將不止是一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還將是一套全面打通電腦、電視等諸多平台的物聯網操作系統。
白岩松
當美國給了華為一個禁令之後,任正非面對媒體說了很多的話,其中有一句讓我印象非常深,華為除了勝利已經沒有其它的路可以走。接下來,任正非還告訴大家,現在是華為的好時候,各工種都主動加班,幹勁十足,顯然危機、危險之中也蘊藏著機會,一個更大的發展機會,理兒是這麼一個理兒,但機會來了嗎?
佈局下一個戰場:物聯網
面對美國對華為、5G的持續打壓,中國5G的建設速度與商業化進程,不降反升。本週,5G峰會上,國家5G推進組宣布,作為5G終端主力芯片的華為海思巴龍5000,已經率先通過從室內到外場的全部網絡測試。
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 韋樂平:
當前的世界經濟都是有點撲朔迷離,大家都在找增長點,一個共識就是看到5G,有可能對國家的數字經濟的轉型,帶來巨大的商機。所以說各個行業都關注著5G,有11個大的行業是最受益的第一個是汽車行業,自動駕駛這些。第二個是工業製造,就是智能製造,第三個是傳媒,娛樂傳媒。
日前,工信部公佈的《未來已來》宣傳片。雖然有聲音批評無人機送貨、無人駕駛、網絡教學等場景,在4G時代也能實現,宣傳片並不新鮮,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正是人們站在當下預測未來的通病— —無法擺脫技術和思維的限制。未來的萬物互聯及其引發的產業變革,還隱藏著更多未知與想像的潛力。
清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余翔:
5G的核心特點有兩個,一個就是它的大數據傳輸,第二個就是它的時延非常短,理論上來說5G的時延就一毫秒。現在我們都在說,我們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前夜,只是說工業革命到底是怎麼樣一個形態出現?但是5G就讓我們看得清楚未來,一定是5G,車載系統可以更多實現無人駕駛。以前,它的處理速度運轉速度傳輸速度比較慢,有個時滯,導致可能車都已經撞到人了,車還沒有停下來。
5G將帶來的產業變革是根本性的。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圍繞5G標準,會在國際引發這麼大範圍的競爭與爭搶。事實上,萬物互聯是上世紀末就已經誕生的老概念,在3G、4G時代也被屢屢提及,只不過5G才真正賦予其生命,走向現實。換句話說,5G僅僅是一個全新時代的序幕,應該真正被重視的是依靠5G技術能夠演化出什麼。本月初,任正非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預測,美國下一步封殺華為的領域,將是物聯網和智能工廠。
清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余翔:
制定標準一般是兩個邏輯維度,第一個維度,很多人說我先提出5G概念,框架是我設計的,所以我可以來製定這些標準。還有一種制定的邏輯就是說,不管誰提出來,誰把東西生產出來進行大規模應用,這個標準就應該掌握在誰的手裡,我們知道標準一旦制定了,不去生產設備也一樣憑藉標準來營利,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覺得西方國家因為他們以前一直靠這個來牟利,在這個問題上,他們不願意把這個標準制定權交給你。
本週,華為公佈,將在下月中旬推出全新的智慧屏電視,備受外界關注的就是,這款電視中可能會搭載華為專為物聯網打造的鴻蒙系統。而通過華為近來的一系列動作也可以看出,它的戰略方向正開始向物聯網領域傾斜。很顯然,在尚未點燃硝煙的戰場,華為又一次開始提前謀兵佈局了。
清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余翔:
我覺得未來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我們真正坐實了我們世界第二這樣一個位置的時候,我覺得中國跟美國未來的博弈,這些糾紛,鬥爭,肯定是很多的。華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因為華為它的知識產權量是非常大的,在世界上都排的上號的。正有了這些實實在在自己的自主性知識產權的話,所以它遇到外部的這些風險,它才不慌。
白岩松
中國人常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那打仗就更需自身硬了,而且這個硬不僅包括嘴,更要包括實力耐力和心理。說到中國和美國貿易戰,美國的特點就是反复,反復多了就像狼來了一樣,你也沒法只關注他,更多的精力還要放到自身的發展上,華為如此,中國也如此。今年上半年華為發明專利授權量2314件,國內第一。在國外華為也拿到了50個5G的合同。有實力才能發展,而發展是更大的底氣。加油吧,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