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完胜蔡徐坤中老年粉絲居然贏了這場微博刷量戰爭
“這是爸媽、叔叔、小姨對兒子閨女外舅侄女們的勝利。”在周杰倫終於登頂超話第一後,某位“中年人”在朋友圈感慨。由於豆瓣小組一條“周杰倫微博數據這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這麼難買”帖子,周杰倫粉絲以及廣大吃瓜群眾們發起了轟轟烈烈的“幫周杰倫掙超話第一”活動。
上到知名企業、明星、行業名人,下到網紅、大V以及自稱“中年人”的普通群眾,一夜之間都成為周杰倫的粉絲,為其號召送分打榜。
就連淘寶上專門賣超話積分的店主都紛紛表示,“只要是周杰倫粉絲來買積分的一律比其他人便宜。”、“只要你喜歡周杰倫我們就是朋友。”
這已不僅僅是蔡徐坤粉絲和周杰倫粉絲的battle,而是70後、80後和90後、00後、“數據為王”和“實力為王”的交鋒。
“現在已經變成了蔡徐坤粉絲戰隊,和其他人戰隊。”一位網友說。
已經功成名就的周杰倫需要微博數據麼?當然不。
“比周杰倫更需要證明的,是聽他歌長大、曾有過拯救世界的夢想卻如今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為生活和工作不得不彎腰的我們。”一位剛剛學會打榜的某BAT員工對網易科技說,“雖然我們自嘲為’中年人’,但在這次對抗年輕勢力中也找到了年輕時候的血氣方剛。”
是誰推動了粉絲“刷數據”?
“我們知道數據很水,但不得不做數據。”這是多位明星粉絲對網易科技表達的統一心聲。
“市場已經把粉絲愛量化了,粉絲不僅要被品牌割韭菜還要幫著做數據,平台也利用粉圈文化設置各類榜單讓粉絲為喜愛的明星打榜,賺取日活和時長。”
有觀點認為,明星、粉絲、商家以及其他主體,作為流量經濟鏈上的參與者、獲取者,共同釀出了操縱流量數據的氣候環境。
在這個氣候環境裡,資本和平台給粉絲描摹了一幅藍圖,“粉絲越努力做數據,偶像就越優秀。”
因此,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粉絲們堅信,流量是藝人最重要的資本,因此,為了證明偶像的影響力,為其贏得更多資源,他們不斷衝刺著新的數據記錄、試圖控製網絡輿論。
而在輿論把“刷數據”的矛頭都紛紛指向粉絲時,資本和平台就真的沒有任何問題嗎?
在去年蔡徐坤出道一個月後,微博@隨手拍邀請蔡徐坤粉絲合作承諾相關話題量如果超過1億,就為期解鎖微博資源,霸屏一天。
隨後,微博和蔡徐坤合作“明星製片人微計劃”,要求蔡徐坤粉絲只有上一部片子觀看量解鎖1100萬,才可在下一周播放下一期。
而據娛樂資本論的不完全統計,現階段各個平台需要打榜的明星榜單有77個。一位不願具名的文娛平台人員表示,吸引粉絲打榜就等於吸引流量、增加日活,而這已經成為行業的潛規則。“像我們流量KPI無法玩完成時,就弄個榜單或者投票,讓粉絲幫我們做數據。”
這在粉絲麥子看來,相關的社交媒體平台給粉絲造了一個擂台,各家粉絲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來打擂。“但當國家開始打擊’數據刷量’時,資本及平台又站在上帝的角度,抨擊粉絲作假,把一切都罪責都推向粉絲。”
在網易科技的採訪中,所有粉絲都強烈排斥做數據,也都認為數據雖然體現不了什麼,但體現了一個明星的粉絲數量、粘性以及死忠。
為愛發電:數據是怎麼做上去的?
粉圈中的數據組是“飯圈秘密組織”,更是一切數據操作的指揮中樞。他們的職責包括匯總偶像在各大平台的數據情況、發布投票和打榜教程,整理所需鏈接,並發布所需要做的數據總量指標、每日分配督促粉絲做數據。
“數據維護”是粉圈對數據刷量的體面叫法。
在飯圈,為喜歡的明星做數據的粉絲有千千萬萬,他們戲稱自己為“禿頭女工”,並作詩自嘲:“一將功成萬骨枯,流量背後是女工。”
打投組、數據組、反黑組等組織把粉絲個體集合起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通過管理和組織形成某種統一、高效又模式化操作的工作方式,而這套運營組織方式,已成為絕大多數明星的某種必需品和粉絲標配。
據艾漫數據統計,在新一代粉絲群體裡,有84.1%粉絲參加過數據組,70.8%的粉絲參加過反黑組。可以說,每一個流量明星背後站著的是一批“數據女工”。
“我們把最好的數據送給他。”這是“數據女工”共同的目標。
在此前《後廠村7號》發表《粉絲江湖:純情與利益交纏的流量神話》中,曾總結了數據組需要維護的數據范圍:基於明星本人的微博、抖音、INS要進行轉發、點贊、填評;在任何社交平台及論壇上只要出現明星的名字就需要進行反黑、控評、安利;各大APP和排行榜的簽到、投票、打榜等。
粉絲做數據不是外界所想那樣漫無目的,通常,數據組會對相關內容進行分級,對重點內容採取優先轉贊評加成。
在做任務前,管理層會先研究任務規則,找到效率最高、操作性最佳的方法,然後整理出一份簡潔易懂的教程,粉絲則會按照教程行動。
而這種集體的行動,讓粉絲們在微博上的輿論發聲中無往不利。
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一天時間內,周杰倫與蔡徐坤的超話影響力總維持在不到10萬的差距的原因。
要知道,在去年年底,蔡徐坤粉絲曾與朱一龍粉絲有過一個超話第一的爭奪,最後蔡徐坤粉絲以八千多萬的積分守擂成功。遠超現在的五千萬積分。
微博的超話打榜需要積分是由需要粉絲做任務積累的,積分是每個月5號開始積攢,但榜單每周清零,為了後面的日子,“蔡徐坤粉絲也不想一周都送完,所以都是看著第二名趕上來就加送一點”。
這種有組織、有秩序、統一作戰行為,是因為每個明星背後有一個規模龐大且組織有序的粉絲“軍團”在運作。
這種粉絲群體的智慧和組織能力以及向心力可以讓粉絲在網絡中無往不利。
就像某微博大V說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沒有強大的核心價值觀支撐,一旦短期目標達成,散粉們自然就鳥獸散了,維繫社群穩定的核心是共同的信仰,沒有意識形態的支撐是不可能的。”
其實,粉絲追星不可怕,但可怕在沒有好的社會和市場機制的引導。就像在朋友圈被刷屏後,新浪微博的CEO王高飛也忍不住出來說話。在他表示,“微博最初有熱門微博榜的時候,是不是三小只天天霸榜?你們是不是天天罵他們粉絲腦殘,但是其實三小只今天是不是一個個很優秀?”
“別忘了微博超話的運營者們、數據打榜的設計者、幕後數錢的經紀公司,正是周杰倫粉絲這一代人甚至再往上一兩代,畸形的粉絲經濟的形成沒有那一代是無辜的。”一位網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