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遭華為剔除:偉創力未來之路緣何越走越窄?
倍受業內關注的“美國對華為禁令”近日有了新的進展。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一名高級別官員近日透露,可能最快在未來兩到四周時間內,批准一些公司重新向華為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稱,在不影響所謂的美國安全的情況下,可以重新批准一些公司向華為銷售商品。
就在諸多美國企業恢復對華為供貨之時,業內最新報導稱,作為華為重要合作夥伴(主要代工華為的手機、筆記本等產品)的美國企業偉創力卻被華為從供應鏈體系中剔除。那麼問題來了,偉創力到底做了什麼?
釜底抽薪惡意扣押屬於客戶物權的原料
實際上,早在上述最新批准之前,美國相關芯片企業美光、英特爾等已經開始陸續恢復向華為部分供貨。更早些時候,博通、高通、英特爾等受限於華為“禁令”的美國企業紛紛遊說美國政府相關部門,要求放寬對於華為“禁令”的限制。對此,上述公司隸屬的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認為,美國對中國公司的製裁將使得協會成員自身看起來是不可靠的合作夥伴,這將讓他們在全球處於嚴重劣勢。
同樣是美國企業,面對美國政府的禁令,偉創力的做法卻是大相徑庭。
據悉,早在5月17日,偉創力就通知其全球代工廠馬上停止生產華為所有的設備,已生產的產品不讓發貨。更讓業內感到不解,甚至氣憤的是,其還拒不歸還華為所有權的設備和物料。最後還是華為自己日夜兼程拉回了屬於自己的物料。
據業內人士稱,EMS模式下物權是屬於華為的,如果停止合作,華為理應拉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投入設備和物料,合理合規,是再正常不過的商業行為。就是這樣一種正常的商業行為,偉創力卻藉美國政府的所謂禁令橫加阻撓,不僅完全違背了基本的商業契約精神,甚至超出了商業目的。
我們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上述供貨華為的美國企業多是華為核心器件供應商,面對美國的禁令,為了繼續與華為合作,履行契約精神,或“繞道”,或遊說,可謂是不遺餘力。反觀偉創力,僅是一家代工企業(遠沒有核心技術和不可替代性),卻遠超禁令的範疇,施阻華為,確實讓業內驚愕。更讓業內認為無法理解和接受的是,偉創力還是與華為合作中受益最大的美國企業。
得失皆在華為偉創力中國長沙工廠停工及後續效應
提及偉創力的受益,據彭博社的數據顯示,從華為獲得營收最多的前十大美國廠商分別是:偉創力(Flex)、博通、高通、希捷、美光、Qorvo、Intel、Skyworks、康寧、ADI。其中,偉創力是從華為獲取營收最多的美國廠商。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僅在2018財年,偉創力就從華為獲得了約25億美元的營收。
中國有句成語:投桃報李。作為華為的重量級合作夥伴,偉創力在與華為的合作中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利益,理應在艱難時刻,即便是出於美國政府的“禁令”不能雪中送炭,但也絕不可釜底抽薪。更何況這種釜底抽薪既不是所謂的“禁令”之需,更遠超正常的商業行為(例如無故扣押原本屬於華為的設備和物料)。這裡我們不得不懷疑偉創力這家企業未來會走向何方?
據財新網最新報導,自2019年3月開始,偉創力長沙一期項目的生產已經遭遇困頓。2019年5月,偉創力長沙工廠就已停產。”而偉創力長沙工廠停產的主要原因則是受“美國對華為禁令”的影響,因為偉創力長沙工廠主要的產能就是給華為手機的。俗話說:出頭的椽子先爛。偉創力的釜底抽薪之舉最先受到傷害的卻是自己。
此外,同樣是財新網的報導,偉創力長沙項目已經由比亞迪接管和繼續,看來偉創力損失的不僅是當下,更是在中國市場的未來。
更大麻煩偉創力會首上中國“不可靠實體清單”嗎?
當然,偉創力的麻煩可能遠不止於此。眾所周知,針對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5月31日,中國宣布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那麼哪些實體有可能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對此,商務部安全與管制局局長支陸遜在回答媒體有關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標準時稱,中國政府在決定是否將某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時,會綜合考慮以下方面因素:一是該實體是否存在針對中國實體實施封鎖、斷供或其他歧視性措施的行為;二是該實體行為是否基於非商業目的,違背市場規則和契約精神;三是該實體行為是否對中國企業或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損害;四是該實體行為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或潛在威脅。
不知業內看了上述作何感想?像偉創力這樣的企業是否具備了列入中國的“不可靠實體清單”的標準?我們認為應該將偉創力這樣的企業列入清單中,畢竟通過其對於華為的做法,不僅存有非商業目的,還違背了市場規則和契約精神,如果放任這樣的企業不加以約束和警告,不僅對於與其合作的伙伴是一種傷害,對於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也是極大的阻礙。相信,偉創力的這一系列行為至少會引發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更為現實的是,通過此次偉創力對於華為的釜底抽薪之舉,及華為現在將其從供應鏈體系中的剔除,相信業內也更清楚地看到了偉創力這類所謂合作夥伴的真實面目,那麼未來相關產業鏈中誰還能放心地與之合作?自身的利益如何保證?是減少合作還是剔除?
此外,據《財富》的數據顯示,近幾年偉創力的淨利潤率只有不到2%,是典型的薄利多銷或者說是以規模維繫生存和發展的商業模式,隨之而來的是,任何一個客戶的丟失,對於偉創力都是相當不利,更不要說華為這樣的客戶。
綜上所述,從當下看,鑑於此前為偉創力對於華為毫無理由的釜底抽薪之舉以及華為目前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勢必會對偉創力品牌和信譽在產業鏈中,尤其是與其合作的中國產業鏈中的相關企業造成極大的負面連鎖反應。況且除了偉創力外,全球還有諸如富士康、比亞迪等具備相當實力的代工企業可以選擇,偉創力並不具備不可替代性。而從長遠看,隨著中國“不可靠實體清單”勢必落實和執行,偉創力也存在入榜的風險,如此一來,偉創力不僅在中國,在全球的代工地位都有可能受到極大的削弱,其代工之路會越走越窄將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