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農業趨勢正在威脅糧食安全
馬丁路德·哈勒維騰貝格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上的論文指出,全球農業的發展趨勢正在威脅著糧食安全。近幾十年來,我們餐桌上的食物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然而,全球農業並沒有反映這一發展趨勢。世界範圍內農作物的單一性正在加劇,而且佔用的土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而這些農作物許多都是依靠昆蟲和其他動物來授粉的。
研究人員分析了1961年至2016年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關於種植大田作物的數據。他們的評估表明,不僅世界範圍內用於農業的土地越來越多,正在種植的作物的多樣性也在下降。
同時,20種增長最快的農作物中有16種需要昆蟲或其他動物的授粉。但是根據世界生物多樣性委員會IPBES的數據表明,多達一百萬種動植物物種面臨著滅絕的威脅,其中包括許多傳粉媒介。而蜜蜂尤其嚴重,它們越來越受到病原體和殺蟲劑的威脅,世界各地野生蜜蜂的數量近幾十年來一直在下降。
更少的傳粉者可能意味著一些農作物的產量要低得多,甚至是絕收。但是這項風險並沒有在全世界平均分佈。研究人員利用糧農組織的數據繪製了一張地圖,顯示了這些農作物歉收的地理位置。其中南美洲、非洲和亞洲的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受到的影響最大。
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並不奇怪,因為這些地區正是為全球市場種植大量單一農作物的地區。大豆在許多南美國家生產,然後作為牛飼料出口到歐洲。而全球大豆產量每十年增長約30%。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許多自然和半自然的棲息地,包括熱帶和亞熱帶森林和草地,已經被大豆田摧毀。”
“目前的農業發展趨勢走的並不是可持續發展道路,可持續農業關注的是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的糧食安全。而且,儘管世界上較貧窮的地區面臨著最大的風險,但世界各地都會感受到作物歉收的後果。”
研究人員主張一種趨勢逆轉:“應該注意使全球農業多樣化,使其更俱生態性。例如,在特別易受影響國家的農場應種植多種作物。此外,此外,世界各地的農民都需要使種植區域更加自然,例如在他們的農田旁邊種植花卉或籬笆,並在農田邊緣提供築巢棲息地。這將確保有足夠的昆蟲棲息地,這對可持續和生產性農業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