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無Touch Bar版本的MacBook Pro 蘋果的步子是不是邁大了?
7 月9 日晚上,蘋果對MacBook 系列進行了更新,無Touch Bar 版本的13 英寸MacBook Pro 被下架,新增了兩款入門版本。現在,MacBook Pro 全系列都開始配備Touch Bar。按照產品迭代的規律,這塊觸控欄很可能會下放到MacBook 的低端產品線中,你準備好接受它了嗎?
Touch Bar 是鍵盤的延伸,而不是屏幕
Touch Bar是近幾年蘋果被吐槽最多的設計之一,它取代了鍵盤最上方的12個功能鍵,以及電源開關、ESC鍵,改由一條細長的OLED觸控欄代替。很多人不適應這樣的操作,並且不願意為它多花2000元。好在蘋果提供了另外的選擇,同步推出了無Touch Bar版本的13英寸MacBook Pro。
而在這次更新之後,如果你還想買更高規格的MacBook Pro 系列,就不得不接受Touch Bar 了。
蘋果給產品加功能時慢慢吞吞,做起減法來可是一點都不遲疑。iPhone 7拋棄了實體按鍵、iPhone X直接用面部識別代替指紋。不過在增加Touch Bar時,蘋果也對它進行了限制,官方指南中這樣要求:
- 將Touch Bar 用於鍵盤和触控板的延伸,而不是屏幕。
- Touch Bar 不應該顯示警告、信息、滾動和靜態內容,或者任何分散用戶注意力、影響工作的內容。
- 避免使用動畫。Touch Bar 是鍵盤的延伸,用戶不喜歡在鍵盤中出現動畫。
- 顏色的使用盡量素雅、輕量。通常情況下,Touch Bar 的外觀應該和實體鍵盤一樣。
- 通常情況下,Touch Bar 中不應該包含任務指令,比如查找、全選、取消選擇、複製、剪切、粘貼、撤消、重做、新建、保存、關閉、打印和退出。
簡而言之,Touch Bar 的功能類似鍵盤,而不是屏幕。
效率提升有限,學習成本高
根據這些規則,蘋果給Touch Bar 提供了很多自定義功能:截圖、顯示桌面、屏幕鎖定、勿擾模式等。像截圖這樣的操作本來需要復雜的快捷鍵完成,利用Touch Bar 可以方便很多。而更多的功能只是將原本用鼠標點擊的按鈕搬到了Touch Bar 上,至於好不好用,就看你能不能適應了。
除了基本功能,蘋果的自帶應用也對Touch Bar 進行了適配。在Safari 中,你可以直接點擊Touch Bar 中的標籤頁進行切換,不用再用鼠標艱難地滑動。查看照片時可以滑動Touch Bar 快速瀏覽,不用一次次按方向鍵。蘋果自帶應用對Touch Bar 的適配都不錯,唯一的問題是每個軟件的操作都不一樣,學習成本比較高。
開發者也可以讓自己的應用去適配Touch Bar,蘋果希望的是能提高操作效率。在Photoshop 中,用戶可以在Touch Bar 中快速調整圖層、畫筆、收藏夾等選項,最方便的是歷史記錄功能,你可以像瀏覽照片一樣,拖動查看歷史操作。
蘋果還在發布會上展示了Final Cut Pro,利用Touch Bar 可以拖動時間線,進行修剪操作。不過據身邊一個經常用MacBook Pro 剪片子的小伙伴說,觸摸板和快捷鍵已經足夠好用,自己很少用到Touch Bar。
微軟的0ffice 辦公軟件也對Touch Bar 進行了支持,功能都很局限,遠遠談不上“提升效率”。
真正讓Touch Bar 變得有用的,是一個叫做“Pock”的第三方App。它可以將Dock 欄裡的應用顯示在Touch Bar 中,快速打開和切換應用,支持顯示通知。在播放音樂時,Touch Bar 上還會顯示音樂控制按鈕和喜歡按鈕。如果你的MacBook Pro 帶有Touch Bar,可以下載這個應用體驗一下。
既然專業性上提升有限,就有人動起了“歪腦筋”。Touch Bar 版乒乓球、Touch Bar 版鋼琴、Touch Bar 版吃豆人、Touch Bar 版小恐龍……(蘋果不是告訴你們不能當屏幕了嗎?)在一個長條狀的屏幕上打遊戲,當然談不上什麼體驗,這只是人們對Touch Bar 的一種“調戲”。
Touch Bar 不是最終形態,只是過渡產品
從探索性上來說,Touch Bar 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它展示了鍵盤的另外一種形態——觸摸鍵盤。Jony Ive 在2016 年接受CNET 採訪時曾談到此事:“我們在兩年前(2014 年)就有類似的原型設計,現在大家看到的Touch Bar 跟鍵盤的結合,完成度並不是很好。我們關注的是將觸摸、顯示屏輸入、機械式鍵盤結合在一起。”
圖片來源:Behance @Daniel Brunsteiner
在2018 年曝光的兩項專利中,蘋果進一步為MacBook 的鍵盤尋找出路。目前MacBook 產品上廣泛使用的“蝶式鍵盤”為了追求輕薄,帶來了手感差、容易進灰等問題。第一項專利就是為了解決這些詬病,蘋果想要為蝶式結構的按鍵增加一圈防塵膜來杜絕雜物的影響,甚至不用擔心不小心灑出的液體。
第二項專利的想法更加大膽,蘋果想用觸摸屏來代替傳統的機械式鍵盤,從而給鍵盤帶來更多可能,這應該就是Jony Ive 提到的最終構想。
首先,在鍵盤上用手打字時,觸摸板會相應形成凹陷,通過電容監測層可以感知這種按壓的深度和位置,從而對手指進行反饋。其次,通過振動馬達來提供用戶手指按壓相應的壓力反饋,振動馬達的感覺類似於日常使用iPhone 的3D Touch 帶來的反饋。第三,通過靜電來表現手指觸控的感覺,當手指放在鍵盤上面時,靜電摩擦能對手指對鍵盤的按壓有明確感知。
用觸摸屏代替機械鍵盤的想法還太過遙遠,而Touch Bar 是一種過渡型方案。
該不該說再見,3D Touch 是個參考
就現在的體驗來說,Touch Bar 可以帶來兩方面的體驗提升,一是不需要二次學習的通用型操作,比如快速瀏覽照片,二是專業軟件中可以解決痛點的操作,比如Photoshop 的查看歷史記錄,但它只對經常使用這些軟件,並且習慣了Touch Bar 操作的人有用。
Touch Bar 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蘋果把一個嘗試性的功能放到了整個MacBook Pro 系列上,讓想要高規格Macbook 的人沒有選擇,這像極了蘋果近幾年的慣用做法。比如把256G 內存、雙攝、雙卡等設計放在一起,“逼迫”用戶選擇價格更高的iPhone。
蘋果曾經在iPhone 上加入 3D Touch,想要探索縱向的按壓交互。但體驗並沒有做到“顛覆”,後來由於成本問題,在iPhone XR 上被砍掉,改用長按操作代替。有傳言稱,下一代iPhone 將全面放棄3D Touch。
Touch Bar 的命運會如何,這也許是一個參考。當成本的增加沒有帶來體驗上的提升,那就只能說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