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究發現飲食習慣的改變將影響全球糧食生產
研究表明,對世界各地的糧食生產、供應和消費方式只需進行細微的改變,就可以騰出大約五分之一的農業用地。愛丁堡大學和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的通過將英國自行車隊的積攢邊際收益戰略(即多次小的變化可以導致總體上的重大影響)應用於全球糧食系中,並利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最新數據,計算出了擬議變化的綜合影響。
他們發現減少食物浪費、調整飲食習慣和提高糧食生產效率等微小改變,就可以減少至少全球21%的土地供應量。而改變發達國家的飲食習慣也最有可能減少糧食生產的影響。
領導這項研究的愛丁堡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彼得·亞歷山大博士解釋說:“目前的食物體係無法提供我們所需求的健康食品,而這種食物體系的形成方式正在導致生物多樣性危機和氣候變化。 ”
“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需要進行改變來保障營養食品的供應。而釋放目前用於種植作物和飼養牲畜的地區也有助於保護工作和改善生物多樣性。”
同時專家們也提出了一些具體微小變化,比如少吃肉類,用雞肉或豬肉代替牛肉和羊肉,來減少運輸和加工損失。提高農業產量,以及減少傳統飲食的影響,例如以植物為基礎的仿製肉類和實驗室生產的肉類。
參與研究的馬克·魯恩塞維爾教授同時表示:“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歐洲和美國等地,消費者飲食的改變在減少環境危害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而在欠發達國家,提高生產效率則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