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電視”頻放煙霧彈挑動產業神經
儘管華為一再否認進軍傳統電視領域,但近一年來圍繞華為“做不做”電視的話題一直熱度不減。7月10日凌晨,榮耀手機總裁趙明在社交平台上發了一張辦公室照片,照片中被表情包刻意模糊遮擋的部分很像電視產品,由此引發了外界對於榮耀電視的猜想。有消息稱,華為首款電視產品將在近期發布,初期將以榮耀品牌推出。
榮耀和華為並未對此消息做出進一步回應。但群智諮詢的一位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華為電視)代工廠已經進入規模生產,預計九月或者十月正式對外發布。
“面板廠已經出完貨給代工廠,代工廠正在生產,小批量,現在發布的時間主要還是看華為。”上述分析師對記者表示,代工廠主要是京東方的高創,尺寸為55英寸。
據悉,此前據國家質量認證中心相關頁面顯示,型號為OSCA-550(或為55 英寸)的液晶電視產品已於5 月29 日獲得認證,申請人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廠為合肥京東方視訊科技有限公司。
曾承諾“不做傳統家電”
不管主動或被動,華為的每次行業動作總能製造出各類話題。除了汽車,華為此前進入PC、雲行業以及佈局智能家居等領域的動作不可避免地引發了行業的緊張情緒。儘管華為方面一再解釋很多業務只是和行業廠商的一次普通合作,但基於“狼性”華為的橫向擴張能力和整合速度,每一次合作還是被業內解讀為對行業的各種“顛覆”和“攪局”。
而在家電領域,也是如此。
從去年以來,有關華為電視的傳聞一直不斷。
而在今年3月份,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期間接受采訪時就曾表示,華為不會做傳統的電視產品。隨後,在4月16日,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又表示,目前華為電視並不如外界傳言有一個確定的時間表,今年上半年都不會推出。
“不管市場上的消費者是否會拿到華為牌的電視,華為內部需要先把智慧屏做出來給行業看,再看以哪種形式做電視。”邵洋當時對記者表示,最終華為是自己做電視,還是跟電視機廠家合作,目前仍在探索階段。
但從產業鏈來看,華為“電視”訂單的消息一直攪動著行業的神經。
在4月份,就有上游供應鏈廠商稱華為有望在4月推出55英寸電視,並且年銷量希望達到1000萬台,這等於說要成為目前電視行業的老大。隨後,一位為華為“大屏”產品做硬件配套的供應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1000萬過於誇張,今年的量不會超過300萬。
群智諮詢一位不願意具名的分析師也認同這一數據,她對記者表示,“很多案子都還沒定,很慢,到不了1000萬,大概在100萬左右,並且是榮耀率先推出該產品,華為品牌的不會那麼快。”
目前最新的消息是,榮耀或在7月15日正式對外發布對“電視”領域的最新戰略,但榮耀方面並未對此消息做出確認。
據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從華為內部了解,智能家居市場是其未來戰略佈局的重要一環,華為希望該業務比例能夠提升至終端業務的30%。而在此前,電視產品線則是華為為數不多的在分析和研究要不要進入的領域,從家庭的交互中心的角度來說,在手機和Pad的平台之後,下一個平台就是電視。
從三四年前開始,華為頻繁和家電廠商接觸,並主動開放HiLink連接協議,此舉意在從智能家居技術架構的底層連接協議做起,讓家電之間的互通變得更加簡單。華為榮耀總裁趙明曾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為希望提供操作系統和底層代碼,從而打破家電之間“不對話”的局面。
論“成敗”過早
傳統的電視行業並不是一個“淘金”勝地。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電視市場零售量規模1202萬台,同比下降1.1%,零售額規模349億元,同比下降13.1%。根據中怡康推總數據,1-5月彩電市場零售量同比下降4.2%,零售額同比下降13.6%。彩電行業產能過剩、市場需求減少、市場容量飽和讓這個行業在近幾年之內陷入下滑通道。1-5月市場累計均價僅有2986元,已經不足3000元。
價格急劇下跌的同時,平均尺寸還在增長,也就意味著局部的價格戰爭更加激烈。今年6·18期間,32英寸的產品均價已經低至699元。低價競爭導致了利潤的下降,彩電頭部企業發布的年報均顯示利潤率逐年下跌,彩電企業經營壓力加大。
對此,余承東也曾明確表示華為“不想、也不會去做傳統家電”,但現在整個行業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帶屏的音箱可能具備電視功能,AI大屏也可能具備電視功能。換言之,華為會以“新產品”形態切入。
“華為曾希望像手機一樣在面板上打孔加裝攝像頭,可見華為是在電視上延續全面屏並為電視賦予更多的意義和概念。或者說這個產品的定義應該是一塊家庭的大屏,會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電視。”中怡康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說。換言之,這是一款具備電視功能的產品,但更像是“家庭娛樂中心”或者“客廳牆”。
群智諮詢公司總經理李亞琴則對記者表示,大屏面板市場90%都是在電視上,(華為)還是會做這一產品,但從產品規劃來說,華為並沒有專門的TV事業部,電視是放在智能家居下面的產品。
而一名手機廠商負責人則對記者表示,比起直接做電視,對於華為來說,更大的價值也許是在技術層面的協同,通過“HiLink”在智能家居領域建立自己的生態或者說平台,讓華為的軟硬件產品無處不在。
可以看到,此前華為在電視領域的滲透已相當完善,從電視芯片到路由器、機頂盒,再到HiLink和雲服務,華為在電視等產品上有全鏈路的技術覆蓋。以海思為例,目前,華為海思芯片已成為多個4K品牌電視的“心臟”,包括夏普、海信、康佳等多個品牌都使用上了海思芯片。
除了佔據產業半壁江山的電視核芯片,華為還擁有針對IoT的NB-IoT芯片,針對視頻監控以及電視機的視頻編解碼芯片等。其中,凌霄系列芯片主要定位於“家庭高速智能互聯”,並有三大類產品線,其中網線類Hi565x系列就是人們常說的路由芯片。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電視產品的內容這塊一直是互聯網電視發展的“尷尬”區域,華為介入大屏如何解決內容的問題也是外界關心的地方。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向華為多位內部人士了解到,華為或許會通過“視頻分發”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
“我們不僅把我們在芯片終端裡面的能力,包括各種傳感器、硬件能力、GPU Turbo、HiAI、AR、VR、HiLink等等終端的能力開放給夥伴,我們也會把終端化的能力,包括雲服務的快服務、快應用、華為錢包、雲空間的能力開放給夥伴,讓夥伴們基於我們這些能力進行創新性的應用開發,而且這些應用開發不僅是分發到手機上面,也會分發到平板、手錶、AR、VR等等全品類的硬件上,會分發到我們應用市場、瀏覽器、負一屏等全場景的軟件入口上。”華為消費者BG雲服務部門負責人對記者如是說。
“華為有做電視的能力,就差一塊屏,但是從戰略上看,華為並不是為了做電視而進入這個行業。”上述手機廠商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華為的戰略依然是圍繞雲管端進行,所以華為將來會是這樣的一家公司:通信設備商+終端廠商+雲服務商+操作系統商,華為不是在做生態鏈,而是希望加強打通整個從端到雲的通路。而現在不管是互聯網廠商還是家電廠商,亦或是微軟、谷歌、蘋果,沒有一家同時具備雲端管的能力。
“這是華為inside的機會。”上述手機負責人對記者說。
但從銷量來看,談成敗過早。有分析認為,近幾年全球液晶電視格局基本穩定,三星、索尼LG、TCL一直佔據全球液晶電視市場份額的前幾位,而從中國市場來看,價格競爭頗為激烈,華為以什麼樣的“姿態”進入該市場目前仍未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