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圖能購處方藥?政策收緊醫藥電商如何另闢蹊徑
近期“寵物照片充當處方,竟能網購處方藥”再次引發輿論聚焦。此前據媒體報導,通過對20家網上藥店和提供藥品交易服務的第三方平台進行調查,其中17家可購買處方藥,且一些平台還有處方藥促銷活動。有消費者在沒有處方的情況下,用寵物狗照片當處方,居然能成功下單。
其中包括“丁香醫生”、“健客”、“平安好醫生”、“ 京東到家” 、“藥房網商城”;最低10mg就可能導致兒童死亡的毒性較大的處方藥——硫酸阿托品片,無需處方就能一次性網購多瓶。
處方藥網售一直遊走在灰色地帶,究其根本是互聯網醫療競爭的下半場,打通醫、藥閉環競爭,提升盈利能力成為各家必爭之地。
早期的互聯網醫療企業規模較小,只能從一些輕業務切入,類似在線諮詢等。而在線諮詢業務,更受到一些輕症、慢病、隨診患者的青睞。這就需要企業除了問診之外,還要具有切入線下診療、檢驗檢查、藥品供應鍊等能力。而鑑於此前長期“以藥養醫”的歷史沿革原因,在探索盈利之路上,藥品的供應、銷售自然成為重中之重。
一位互聯網醫療從業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坦言:“現在互聯網醫療模式受到爭議的情況依然存在,對資本的需求也很大。互聯網醫療領域還並沒有一家能夠跑通模式的行業巨頭,除了政策層面需要更明晰的指導之外,企業如何打通各個環節,形成真正的醫、藥、患者需求的閉環和生態體系更為重要。”
無處方開藥氾濫
線下線上處方審核漏洞頻出,處方藥不再需要處方現象氾濫。
以1藥網為例,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根據App的指引,在平台的頁面有處方藥在售可供選擇,不能直接購買,需先“諮詢醫師”。
記者首先填寫了相關個人信息,選擇了“希刻勞頭孢克洛乾混懸劑”向在線醫師進行諮詢,並以“皰疹病毒性齦口炎和咽扁桃體疼痛”描述症狀。在回答了系統機器人關於是否有藥品過敏以及藥品服用史等基本問題後,系統自動跳轉線上人工醫師進行進一步問詢。在得知若干關於病理表現、發病特徵以及是否有服藥就醫情況後,並未審核記者處方,醫師直接通過系統彈出處方藥購買窗口,在線問診結束,可購買藥品。
整個購買過程中,“無處方”購買處方藥成為可能。
除此之外,根據此前人民網報導,以“怡康到家網上藥店”為例,在未上傳處方、沒有醫生問診的情況下,消費者直接下單後頁面提示“訂單中包含處方藥,提貨時請務必攜帶處方單”。然而配送員送藥時,並未要求出示處方或其他證明。
“好藥師”“360健康”“康愛多掌上藥店”和“健一網”4家顯示通過電話對訂單進行審核。下單處方藥後,收到了4家的審核電話,其中“好藥師”詢問的內容為“是否有過敏史”“是否服用過該藥”等,未涉及處方相關信息;“360健康”則並未聯繫,隨即顯示短信已通過審核。
政策收緊
據商務部《2017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七大類藥品零售市場總額達到4003億元,互聯網醫藥銷售達到1211億元,互聯網醫療售藥服務的前景將十分廣闊,預計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782億美元。
儘管市場一片廣闊,但在政策層面,收緊線上處方藥銷售成為趨勢。
2018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中已經明確提出,不得對首診患者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此外,該文件還規定,醫療機構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時,醫師應當掌握患者病歷資料,確定患者在實體醫療機構明確診斷為某種或某幾種常見病、慢性病後,可以針對相同診斷進行複診。
另外今年4月20日,藥品管理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修訂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在此前的一審稿基礎上,草案二審稿新增規定: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經營企業,不得通過藥品網絡銷售第三方平台直接銷售處方藥。
4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分組審議了藥品管理法修訂草案。會上這一條款引起現場的熱議。多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表示,互聯網藥品消費已非常普遍,給網民購藥帶來便利,網售處方藥不應“一刀切”禁止,應完善電子處方等環節規範網售,並與現有製度做好銜接。
一方麵線上處方藥銷售具有明顯的便利性,另一方麵線上處方藥具有一定的難監管現狀。
而合規處方的來源也是整個藥品零售行業面臨的問題,在互聯網醫藥銷售的過程中,如何確定處方的合規性與真實性成為難題。
目前,社會上存在三種獲取處方的模式,一種是未憑方售藥的“補方”模式,即沒有處方銷售處方藥,事後找補方(通過線上、線下醫院進行補方)或做假處方,一種是醫患面診之後由醫療機構將處方進行線上流轉,還有一種是,基於首診資料進行醫患遠程複診續方後形成複診處方。
這三者處方模式中,後兩種的處方是可以追溯至處方的責任主體——醫療機構,符合處方行為的基本規範。
有觀點分析,隨著醫保支付制度改革,藥店或將成為處方藥銷售的主要渠道,大批專業藥房將被接通醫保統籌賬戶,這個時候處方真實性監管就變得至關重要。在業內人士看來,不管是網售處方藥還是線下銷售處方藥,通過鏈接醫療機構來獲得真實處方,才是保障處方真實性和合理性行之有效的辦法。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來執業藥師的缺乏也成為處方藥監管的難點。
在承接處方外流的過程中,藥企、流通企業、零售藥店、醫藥電商等進行了積極嘗試,發展出了院邊店、DTP藥房、新零售等多種模式。
“從用藥規範的角度來說,通過聯網系統,醫院開了藥,外面的藥店就可以看到,客觀上也確實提高了藥師的素質。以用藥交待為例,如春節期間討論很熱的頭孢配酒問題,聯網後,患者買了藥,用藥交待就發到手機上,藥盒上面也會貼注意事項,但是用藥合理性的審核還是需要人力的大量投入,但長久以來藥師的前期高投入和低迴報現狀導致一直以來執業藥師缺口巨大。”廣州某三甲醫院藥房從業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
如何另闢蹊徑?
在過去的一兩年中,包括電商、醫藥電商在內的所有互聯網行業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就是流量紅利在消失,流量獲取的成本越來越高。原因一方面是互聯網行業經過快速的發展,流量基本已經觸頂。同時頭部的流量越來越集中,垂直類的產品和服務獲取用戶越來越難。
在降低醫院藥佔比和嚴格監管輔助用藥的背景下,處方藥流入公立醫院的門檻明顯提高,零售藥店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其銷售處方藥的渠道價值將明顯提升,尤其是對一些大型連鎖而言。
而對於線上藥店來說如何提升打通醫、藥閉環,接入實體醫療體系成為今後可能的發展路徑。
丁香園副總裁初洋此前表示,電子處方是互聯網醫療諮詢和診療的分水嶺。即互聯網醫療如丁香醫生、春雨醫生等一旦有電子處方權,以往的互聯網健康諮詢不具備法律效力,只供患者參考將直接落地成電子處方具備法律效力,但短期內網售處方藥很難放開,所以,線下藥店對處方藥的供應恰好填補線上短板。
有專家分析,互聯網藥品交易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國家對於網售藥品“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的基本要求上,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醫療機構處方信息與處方藥銷售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