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費貴不敢開空調,兩塊錢爆改風扇空調真涼快?
自從夏至入夏以來,最近這兩個星期實在是太熱了,廣州、深圳等地一直持續35℃的高溫天氣,走在路上不夠一分鐘就已經大汗淋漓,真的是一點都不想出門,只想躺在家裡,一邊吹著空調,一邊用勺子大口大口地吃著西瓜、看著劇,那種感覺是多爽啊。
在降溫解暑這方面,大家可謂是花了N多心思鑽研出超(bao)多(xiao)玩法,例如直接把宿舍變成游泳池游泳。而我在最近就看到了一則關於“理科生是如何吹風扇的”的微博,且不說實際作用如何,從結果來看還是非常有意思的,看來大家在省錢與降溫方面還是花了不少功夫啊。
那麼作為“省錢大作戰”的第一步,這次我不是給大家帶來某款產品的試用評測,而是真真正正地拿出極客鑽研精神,來簡單粗暴地製作一款“網紅爆款”風扇,再通過實際的測試體驗,看看這樣改造到底有沒有實際的作用,能不能給大家省錢又快樂。
兩塊錢爆改風扇,不行真的太冷了
要爆改這樣的一颱風扇,首先我們要先準備好塑料瓶若干個(不想喝水回收站一毛錢一個),剪刀或小刀一把(家裡常備),透明膠一卷(兩塊錢一卷),以及風扇一把。
準備好材料之後,我們先對塑料瓶進行切割,對它們“開膛破肚”,將底部到瓶身約三分之一的部分剪去,把底部改為進風口,而瓶口處則是出風口。
將所有的塑料瓶底部減去後,用透明膠把這十個塑料瓶一起粘起來後,你們看看這個造型,像不像某火箭的噴射裝置,科技感是不是非常的犀利?當然這只是開個玩笑,這個東西怎麼能跟我家的“五菱宏光”相比呢?
回到正題,把火箭底座做好之後,就差最後的組裝拼接。先用透明膠在塑料瓶身上圍一圈,再穿過風扇罩網進行固定。Well,一台“省錢又涼快”的風扇就這樣簡單粗暴改造成功,樣子雖然醜了一點,但是還是滿滿的王者氣息。
我們的目的是什麼?省錢又涼快!所以還是要靠事實說話的,那麼這台改裝後的風扇實際效果如何?深受高溫“荼毒”的我馬上點火啟動。
首先,大家肯定很好奇,這把改裝後的風扇,實際體驗如何。我可以拍胸口肯定的跟大家說:有點涼快!是的沒錯,真的是有點涼快。但這僅出現在風速處於最低檔位的時候。
以我平常的使用習慣,我會把風扇放在離我大概50厘米的位置,而這台經過改裝的風扇上半部有塑料瓶,在瓶口處會很明顯地感覺到吹出來的風是會更加強勁的,更加準確地說是風量更大,所以吹到身體上的感覺是更加涼快一些。
為了進一步證實我的感官體驗,特地找來了專業的風速測量儀來測試各檔的風速和溫度。因為我只是將風扇的上半部改裝了,所以下半部可以與上半部形成很好對比。將風速儀分別放在塑料瓶瓶口處以及同一水平面的下半部進行測試。
首先來測試低檔位的時候風速和溫度。
經過多次的測試,從上面的對比圖可以看到,在低檔位的時候,下半部出風口處測得的最高風速為1.95m/s,溫度為27.6℃;而在改裝後的上半部出風口處測得的最高風速為2.54m/s,比下半部風速快了差不多0.6m/s。
為什麼開風扇之後我們會感覺到有風而且涼快,這是因為風扇扇葉轉動,加速了室內空氣流速,從而加速了人體表面液體的蒸發,蒸髮帶走熱量,所以風吹到身體上的時候會感覺到更加涼快。而在低檔位的時候,因為風扇上半部空氣流速比下半部快,所以才會感覺到更加涼快。
但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當(想到以後再也不用開空調)我滿懷希望地將風搧風速調大的時候,可明顯地感覺到下半部的風力在不斷增強,上半部雖然同樣有所增強,但是涼快的感覺與下半部差不多,沒有什麼太大區別了。
而通過風速測量儀測得的數據可以看到,在風速最高檔的時候,在下半部測得的最高風速可達3.83m/s,而同一水平面上,上半部測得的最高風速卻只有2.82m/s,風速相差了1m/s。也就是說,這樣的改裝,在高檔位的時候是不能達到預期所想的效果(如果達到了,那麼空調廠家還能生存?)。
雖然高檔位的時候下半部風速是比上半部快,但事實上半部吹到身體上的感覺是一樣的涼快。
除此之外,在網上的視頻中,還提及到了溫度的問題,意思風經過塑料瓶之後,溫度是有所下降的。對此,我也對室內溫度進行了測試。
從實際測試結果可以看到,無論是開啟風扇前、風扇未改裝前還是風扇改裝後,室溫依然是在31.2℃左右,而且我還發現開啟風扇之後,溫度還可能會是上升而不是下降,儘管只有0.1℃的變化。
再結合風扇為什麼會讓我們感到涼快的原理,可以得出經過塑料瓶之後吹出來的風的溫度是沒有發生任何改變的,僅僅是因為風量增大後蒸發量增大,我們才會覺得涼快,但是不會改變室溫的。
除此之外,在網上的視頻中,還提及到了溫度的問題,意思風經過塑料瓶之後,溫度是有所下降的。但從我的實際測試結果,再結合風扇為什麼會讓我們感到涼快的原理,可以得出經過塑料瓶之後吹出來的風的溫度是沒有發生任何改變的。就以最高檔為例,經過改裝的上半部測得溫度是28.4℃,與下半部的28.4℃是相同的。
那麼問題來了:
1.為什麼會有人這樣子來改裝一颱風扇,在這其中運用了什麼我們不知道原理呢?
2.為什麼在低風速時,風經過上半部的塑料瓶之後,風速會有一定的提升,但高風速時,風速卻相對較低?
下面再來一一解答。
1.那個偉大的男人再次出現——焦耳
前面改裝的依據是根據焦耳-湯姆遜效應(也稱為節流效應):
當空氣或其他氣體在通過截面突然縮小的塑料瓶時,由於局部阻力,氣體的壓力將會降低,溫度會發生變化的現象。
這個現象最早是由1852年焦耳和湯姆遜發現的。他們發現,在通常的溫度T1下(即常溫),許多氣體(氫和氦除外)經節流膨脹後都變冷(T2<T1)。如果使氣體反復進行節流膨脹,溫度不斷降低,最後可使氣體液化。
就像我們張開嘴往手上吹氣一樣,吹出來的氣是熱的。而當你撅起嘴吹氣,吹出來的氣卻是清涼的。(我知道你肯定會在做這個動作)
液化氣體、分離天然氣、還有臨床上的氬氦刀,都是利用焦湯效應獲得低溫的應用實例。但是這些實例無一離不開一個條件,就是巨大的壓力差。而單靠塑料瓶身的橫截面與瓶口的大小差距,以及壓力不足的情況下,是實現不了焦耳-湯姆遜效應的。也就是說,理想很美好,可是事實卻是很骨感。
當然這也跟環境有關,因為我們是在室內使用的風扇,其實只是室內空氣的流動,而當室外的熱空氣從較寬的瓶身進入較窄的瓶頸時,壓力發生變化,空氣就自然冷卻了。
2.塑料瓶身俱有聚集作用
第二個問題就相對容易理解了。因為塑料瓶瓶身會對風有一個聚集的作用,通過聚集的作用,可以降低了風速的衰減量,使得瓶口處風速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這個其實與現在流行的空氣循環扇十分相似。
空氣循環扇時運用了空氣動力學中的風洞原理,配合設計獨特的風筒和渦輪式風葉匯聚超強氣流,從而形成強勁的風量。
而塑料瓶也就是相當於一個風筒,達到匯聚氣流的作用,使得吹出來的風中相對不易發散。雖然兩者十分相似,也只是在風筒的利用上相似,實際原理還是不一樣的。
循環扇是在室內空氣形成對流循環,使空氣流在室內不斷循環,形成新風,達到平衡室溫的作用。
最後結論:儘管這次的爆改風扇空調未能達到我們原先所期望的(不能愉快地吹風扇了),但經過這樣的改裝後,風量在低風速的時候的確是有那麼一點提升效果。而經過原理拆解之後,還是要佩服一下那些在學習到了知識原理之後,勇於將它們運用到生活當中,敢於嘗試的人,正因為有他們,生活中才會有這麼多黑(bao)科( xiao)技(dian)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