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用擔心花草會悲春傷秋了最新研究表明植物真的沒有意識
近幾十年來,對綠色植物化學特性的研究似乎告訴人們:植物的活力遠超想像!植物有沒有意識呢?這個問題也成為當前最熱門的科學話題之一。植物能夠感知並對聲音做出反應,可以互相交流,甚至可能具有記憶能力。然而,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植物細胞發出信號的方式與動物的神經系統顯然不能相提並論,這一觀點與近年來興起的植物神經生物學研究背道而馳。
自21世紀初以來,人們就有關植物對環境線索的反應,與能讓人們產生共鳴的事物之間劃出界限展開激烈的討論。批評人士認為,這種比較有其局限性。更糟的是,超過這個界限可能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植物生物學家林肯·塔伊茲(Lincoln Taiz)甚至直言,在研究中把植物擬人化的最大危險在於破壞了研究人員的客觀性。
事實上,植物和動物進化出了非常不同的生命策略,擁有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對植物並沒有好處。嚴格地說,只有動物才有一個負責處理刺激和計算反應的神經元網絡,植物並沒有大量的灰質和周圍神經。但是,隨著科學家們對植物細胞間複雜的信號傳遞以及植物個體間的交流有了更多了解,人們很容易將它們與動物體內類似的信號傳導途徑聯繫起來,比如把“群體智能”這個術語應用到植物上。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指出,根據這一觀點,植物行為源自個體細胞和組織之間的協調,類似於蜂箱裡蜂群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所產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然而,這個類比存在幾個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至少有些植物可能具有意識”。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們一直很難在這個問題上找到明確的界限。即使是現代神經學家也一直在努力尋找導致人類出現這種現象的解剖學原因。
在把組織反應翻譯成類似動物的術語時,認為植物根部的類神經活動可能是“大腦狀的”的說法可能有不太恰當,特別是在許多動物有著真正的神經系統,而人們卻不這麼認為時。塔伊茲指出,如果動物沒有意識,那麼連神經元都沒有,更別說大腦的植物,也不會有意識。
在某些方面,植物神經學很有可能是超前的。進一步的研究也許有一天會迫使人類重新思考,證明植物在運轉時所做的計算與某些可能有意識的動物是相當的。但塔伊茲及其同事認為,與其大膽斷言相比,植物神經學家的實驗更加缺乏嚴謹性。雖然植物神經生物學領域的專家希望把這一學科編進教科書,但到目前為止,還有太多的問題沒有得到解答。
據悉,這項研究被發表在期刊《植物科學趨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