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填報App:付費從百元到萬元不等可信度引質疑
正義網北京7月2日消息,近日,隨著各地高考分數陸續公佈,如何填報誌願、選擇自己心儀學校和專業一時成為考生和家長頭等大事。相比於翻看報考指南,“互聯網+”大數據為志願填報提供了不少便利,但這似乎也成為了許多商家眼中的巨大商機——高考志願填報類App如雨後春筍般露出頭來。
市面上的App魚龍混雜,有免費諮詢的,也有不少打著免費名頭但下載之後卻發現需要付費才能使用全部功能的App,而付費價格從百元到萬元不等,差價之大,類別之多,令考生和家長眼花繚亂。但付了費成為了vip,就真的能像App裡承諾的那樣,收穫一份“完美志願”嗎?記者親自體驗了應用付費志願填報類App。
付費後系統自動生成志願表。
App 價格參差不齊效果難辨
記者在搜索引擎或者應用商店裡輸入相關的關鍵詞,就能找到一大堆與高考志願填報相關的App。以百度首頁為例,記者發現百度主頁高考欄目下主推三個了App應用,分別是“極志願”、“優志願”和“完美志願”。
在極志願頁面輸入“浙江”“650分”“歷史、政治、生物”和名次“9856”四個條件後,看到的結果是衝刺24所、穩妥43所和保守984所,但每一項結果都只能看到前四所大學,並顯示“極志願暫不支持ios設備,請使用安卓設備體驗全部服務”。
優志願則顯示衝刺66所、穩妥362所和保守215所,但需要付費才能查看全部院校。
完美志願的數據為衝刺157所、穩妥683所和保守8330所,較前兩個App,為考生和家長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同樣需要下載App並付費使用。
記者下載“優志願”App並付費300元後,得到了該App推薦的858組專業推薦,如屬於“衝刺”的武漢大學哲學類專業預測位次為6036名、“保守”的湖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預測位次為8311,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高考位次進行對比,在858組專業中選擇自己心儀的80組生成一張模擬的志願表。據這款App介紹,已有22萬餘人次充值成為vip。
記者充值成為vip後卻發現無法使用頁面上“測錄取概率”的功能。
另一款“完美志願”則需要支付398元開通vip後才能試用,在App的頁面上顯示成為vip後能夠“尊享”智能生成志願表、錄取概論分析、報考熱度監控等服務。記者充值成為vip後卻發現無法使用頁面上“測錄取概率”的功能,提示為“因浙江省政策特殊調整,算法正在加速配適,敬請期待”,但直到發稿前,記者都無法使用該功能。?
相比300元左右“估分選學校”“生成志願表”類的App,還有些App能夠提供“專家指導”或“一對一”的志願指導服務,然而價格卻是異常高昂。比如“完美志願”的志願填報“一對一”服務售價為4980元;“高考志願專家”的“一對一”諮詢為6499元,其頁面上並沒有任何老師資質的相關資料;另外, “雲擇校”還打出了“專家一對一填志願,落選最高賠付10萬元”的口號宣傳其高額的指導服務。
分析服務會有偏差,可信度引質疑
記者粗略統計了數位家長的意見,大部分對這類服務產品還是持觀望甚至懷疑的態度。
一位來自上海的應屆高考學生家長稱:“總感覺不是很靠譜,還沒體驗就要充值會員,但充值後的服務卻不甚清楚。而且服務只管給出結果卻不給分析,可信度不是很高。”另一位來自山東的家長則說:“看過一些App的廣告,但覺得沒有必要,用好手裡的志願填報手冊就可以了。”
但也有使用過此類App的考生對此很是推崇,發微博稱“不知道該怎麼填報誌願的朋友可以下個叫完美志願的App,去年就是它救的我的命。”評論裡不少人也對博主進行了諮詢。
“雲擇校”打出了“專家一對一填志願,落選最高賠付10萬元”的宣傳口號。
業內認為,相較於傳統的經驗指導,利用大數據分析等科技設備“指導”,是一種新興的產業現象和技術應用,既有一定的幫助,也是因技術發展帶動相關行業變革的必然趨勢。但是受市場驅動,志願填報行業門檻低、人員雜,產品並不能保障其真實性、有效性。?
記者了解到,目前,高考志願填報類的App基本包括上述兩種服務,即係統程序生成的志願填報推薦和專家“一對一”志願填報服務。其大部分數據主要來源為教育部、省教育考試院、高校網站等,但是統計口徑、維度、質量不一,導致最後分析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參考性會有偏差。其次,專家身份模糊不清,其中雖不乏有資質的,但更多的卻是濫竽充數。而且即使找到了權威的專家,相關指導也只能作為參考,不能過度依賴。如果家長或學生輕信了此類App,極有可能遭受經濟損失,還可能被誤導,喪失正常錄取機會。
參考大數據,理性填報誌願
“互聯網+”時代下,高考志願填報類工具得到持續發展和優化,各類預測結果的準確性也因機器學習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得到不斷提升。然而市場驅動下,產品的真實性、有效性值得我們重視。
針對各種高考填報諮詢服務,教育部發文警示,每年的志願填報都存在其他考生志願填報情況、個人成績變化等不確定因素,奉勸家長和同學們對待志願填報App和廣告需要謹慎,提高警惕。
知名高考志願填報專家“晨霧”指出:“像天氣預報就是典型的用過去的數據預測未來,志願填報實際上也是這樣的——學校的招生計劃、分數、排名……很多條件都是相似的。”他表示,報考志願平台對往年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目前高考志願填報輔導行業還不是特別規範,也有虛假宣傳的情況存在,考生和家長需要對高考錄取的規則、志願填報的常識有所了解,使其物有所值。另外,某些省份出台招生計劃比較晚,相關志願填報機構只好用舊數據替代,就可能誤導考生。
針對“可能被誤導”的情況,高考升學大數據平台“錄取吧”創始人胡浩表示,消費者可以參考App上的數據,但收集後需要與官方的志願填報數據進行對比,避免數據偏差造成判斷或選擇失誤。
高考志願填報專家“一鳴驚人”也給出類似建議,即家長和考生應依靠官方資訊,通過考試院官網、學校官網等渠道獲取原始信息,通過官方媒體而非社會渠道去學習誌願填報方法和技巧,再結合個人情況做好志願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