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告別Jony Ive時代是時候盤點該公司的一些糟心設計了
儘管Jony Ive已經辭去了蘋果首席設計師的職務並自立門戶,但作為蘋果官方介紹視頻“首席聲優”的他,還是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回顧Jony Ive在蘋果的職業生涯,他既有過高光的時刻、也免不了被瘋狂吐槽。比如在某些產品的設計上,就有被許多人所詬病的地方。
Jony Ive和Tim Cook(圖自:蘋果官網)
Malcolm Owen – Magic Mouse 2:
整體而言,Magic Mouse 2 是一款經過特別精心設計的鼠標。這款外設有著相當討喜的外形,重量控制不錯,且內置了可充電電池。
充電中的Magic Mouse 2(題圖via Apple Insider)
然而對於最終用戶而言,你並不能邊充電邊使用—— 因為它為了美觀,而將充電接口設計在了底部。
即便只需不到1 分鐘的充電時間,即可增加一定的續航,但期間用戶只能乾瞪著眼,遇到急事就更讓人抓狂。
儘管許多外設製造商都將無線鼠標的充電口設計在了前方,以方便用戶連線使用(且不影響美觀),但Magic Mouse 2 卻依然固執得讓人想砸了它。
1998 年發布的初代彩殼Mac
William Gallagher -初代彩殼iMac:
在液晶顯示器還沒普及的年代,’大屁股’CRT 顯示器還是主流。不過1998 年的初代彩殼iMac,也是有人喜歡有人恨。
Mike Wuerthele -“冰球”鼠標:
蘋果的圖形UI 和指點設備,在計算機發展史上算是比較早的先行者。但從Lisa 到Mac 時代,該公司也不是沒有犯過錯誤。
在蘋果原裝ADB 鼠標之後發布的AppleDesign 滑鼠並沒有收穫期待的好評,而它的繼任者—— 隨iMac 一同發售的’冰球’鼠標卻是更加可怕。
初代藍白冰球鼠標
圓滾滾的外形缺少適當的尖端向上突起,沒摸到線纜時很難判斷哪邊才是朝前的(按鍵也不好辨別)。萬幸的是,消費者還有第三方配件可以選擇。
後來蘋果在鼠標按鍵上加了個提示(類似在Apple TV 遙控器的菜單按鈕周圍放置一個凸起的圓圈),但實際體驗並沒有多大提升。
最終它被蘋果的光學鼠標所取代,後者有一定的進步,但距離完美仍有一段距離。
12.9英寸iPad Pro + Smart Keyboard Folio
Andrew O’Hara -“智能鍵盤保護套”:
作為初代iPad Pro 智能鍵盤保護套的忠實用戶,大家紛紛表示很喜歡它的打字手感,拆卸的過程很是輕鬆、看劇時的支撐也很是出色。
然而蘋果隨12.9 英寸iPad Pro 推出的第二代智能鍵盤保護套,似乎又有些矯枉過正。
與第一代產品相比,Smart Keyboard Folio 智能鍵盤保護套強行帶上了後殼,而不僅僅是一個選項。
結果是增加了三代纖薄iPad Pro 的體積,帶上Smart Keyboard Folio 的2018 款iPad Pro,竟然比上一代還厚。
如果不將鍵盤拉出來,就不能單獨為iPad Pro 提供支撐,導致需要佔用巨大的桌面空間。
當將鍵盤收納折疊到iPad Pro 的背面時,用戶捏到按鍵時會有一種尷尬的體驗—— 軟得有些奇怪。
對此,我們希望無愛的設計團隊能夠在第四代iPad Pro 上吸取教訓,為消費者帶來更切實際的改進。
三代iPod Shuffle,正反兩面不同天。
Amber – 第三代iPod Shuffle:
相信在推出第六代iPod nano 之前,很多人都對iPod Shuffle 沒什麼興趣。
儘管大家渴求一部小巧便攜的MP3 播放器,但第三代iPod Shuffle 的背面實在太空白了,與正面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使用上,三代iPod Shuffle 的大小與USB 閃存盤相當,插上耳機就能用。設備本身帶有控件,支持順序或隨機播放,同時支持線控操作。
與二代相比,很多人吐槽三代iPod Shuffle 在設計上是個大倒退,畢竟擁有矩形外觀的二代產品不僅支持口袋夾片,還帶有能夠輕鬆切歌和調節音量的撥輪。
功能上,如果用戶只有一副支持三鍵式線控的耳機,那搭配三代iPod Shuffle 的體驗將是相當糟糕的。
除非學習一系列非直觀的點擊操作,以便在一系列隱形菜單中導航,否則用戶將無法控制他們的音樂。
萬幸的是,一年後發布的第四代iPod Shuffle 終於加以改進。作為二代產品的笨拙升級,它還拓展了產品的顏色範圍,使之成為了iPod 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