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快遞失誤還是失信
DHL香港拒收華為快件的消息尚未平息,聯邦快遞(FedEx)與華為又起波瀾。5月28日,據路透社報導,聯邦快遞在未得到華為授權的情況下,近期將從日本寄往中國華為的兩件包裹寄到了美國,並試圖將另外兩件從越南寄往華為亞洲其他地區辦事處的包裹也轉運到美國。
此前,聯邦快遞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上述事件與事實嚴重不符,但5月28日,聯邦快遞再次發佈公告,承認了“錯運”行為,並表示與外部因素無關。
承認錯運
根據路透社5月28日的報導,華為表示目前正在審查與美國聯邦快遞公司的合作關係。報導稱,近期這家快遞公司在沒有任何說明的情況下,將華為包裹偷偷轉移至美國,並試圖將另外的兩個包裹也轉到美國,這些行為都是未經授權的。
根據華為給路透社提供的快遞追踪記錄顯示,5月19日和5月20日從東京寄往中國華為的兩個包裹,被送至美國田納西州的孟菲斯。此外,華為5月17日從越南河內發出的兩件包裹,在5月21日抵達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當地的聯邦快遞站後被攔截,原因是“投遞異常”,而這兩個包裹原計劃是運往華為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辦公室。
對於頻繁“被寄錯”一事,業內專家認為,短時間內發生兩起“錯寄”事件,表明這不是偶然性事件。快遞專家趙小敏表示,像聯邦快遞這種級別的快遞公司通常不會犯這種小錯。
“錯寄”總要事出有因。據華為向路透社提供的一封電子郵件顯示,華為包裹被運往美國是由於越南方面收到了美國總公司的相關通知,要求將包裹轉存並退回美國。華為方面強調,另兩個包裹內包含緊急文件。華為表示,已向中國郵政監管部門提出正式投訴,中國郵政監管部門正在調查這起事件。對於華為與聯邦快遞是否就此事進行洽談,北京商報記者採訪了華為與聯邦快遞,華為表示“不回應”。
聯邦快遞在官方微博中表示,有關近期社交媒體平台流傳聯邦快遞將客戶貨件沒收,並轉運至美國檢查的消息與事實嚴重不符,對該事件予以否認。但5月28日,聯邦快遞以公告方式回應北京商報記者:“我們重視所有的客戶,他們每天交付給我們超過1500萬個包裹。我們對於少量華為貨件被失誤轉運表示抱歉。我們確認,沒有任何外部方面要求聯邦快遞轉運這些貨件。有關貨件正在退還至發貨方途中。該事件不能代表我們全球超過45萬名員工每天都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其所期望的高質量運輸服務。 ”
暫未恢復合作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內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聯邦快遞轉運包裹事件確有發生。該人士透露,事件發生後,雙方關係一度處於緊張狀態,“一開始,雙方在溝通上存在障礙,合作暫停,但後來雙方做了部分修正,在路徑上做了調整,但雙方合作依然沒有完全恢復正常”。
聯邦快遞從矢口否認到承認轉運失誤,其態度180度轉彎,不難看出,聯邦快遞難以割捨中國市場。實際上,聯邦快遞近年來發展放緩,業績也逐年下滑。在全球貿易放緩的壓力之下,快遞公司的國際業務越來越不好做,在此背景下,聯邦快遞無法放下中國這塊大蛋糕。
根據聯邦快遞近日公佈的2019財年三財季財報顯示,業績不及華爾街預期,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7.39億美元,同比下降64.37%,下調了今年剩餘時間的盈利預測。聯邦快遞此前表示,它們正在採取一些措施來應對全球貿易的疲軟,包括向某些員工提供收購服務和減少招聘。
此外,聯邦快遞稱,在財政年度的前9個月,其收入為51.1億美元,即每股9.41美元,而2018財年同期的收入為34.5億美元,即每股12.63美元。
尷尬境遇
“前有業績疲軟,後遇本土勁敵,聯邦快遞目前的處境可以說非常尷尬。”趙小敏認為,在國內快遞企業紛紛上市的態勢下,聯邦快遞本就腹背受敵,而轉運事件的發生進一步拉低了聯邦快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信用度。在此背景下,聯邦快遞或許要緩沖一段時間。
反觀事件對華為的影響,趙小敏表示,該事件短期內對華為的供應鏈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中長期來說,都不會造成太大的障礙,因為華為在物流供應鏈領域有相對完備的體系。
對於聯邦快遞為何此前稱“與事實嚴重不符”,上文提到的業內人士表示,這主要是出於對品牌的影響。趙小敏認為,轉運事件的發生,無論聯邦快遞出於何種目的,都會對品牌信用度造成巨大影響。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表示,快遞企業的信用度尤為重要,尤其是歐美企業是以商業信用為立業根基的。中國是聯邦快遞在全球最大的國際快遞市場之一,即使聯邦快遞是政治脅迫下的被動行為,也需要給客戶一個合理的解釋。例如,是否在這個過程採取措施保證履約,是否給予違約賠償等。“目前,包括日韓及歐美、印度等經濟體均在遭遇美國的貿易霸凌。在這種氛圍下,一個不再視信用為基石的聯邦快遞,不僅無法再取信中國客戶,也將無法取得其他國家客戶的信賴。”
北京商報記者 王曉然 陳韻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