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與真言:聯想要小富即安還是鴻鵠之志?
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正當業內和聯想為亮眼的財報歡欣鼓舞之時,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財報發布會上的一席“聯想不打算做操作系統和芯片”,及隨後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黃偉明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的“如果受到關稅提高的進一步影響,聯想可以將產能轉移出中國,以降低影響”的言論再次在網絡引發爭議。
日前,聯想發布了其2018/19財年(2018年4月1日起至2019年3月31日止)及最新的2018/19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兩個字形容:亮眼。
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正當業內和聯想為亮眼的財報歡欣鼓舞之時,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財報發布會上的一席“聯想不打算做操作系統和芯片”,及隨後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黃偉明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的“如果受到關稅提高的進一步影響,聯想可以將產能轉移出中國,以降低影響”的言論再次在網絡引發爭議。
為此,黃偉明特意公開致歉。而聯想繼此前的5G投票風波和“向華為斷貨”的謠言之後,再次成為蓋過亮眼財報的輿論焦點。
財報表現亮眼核心PC 業務增長方式是哪般?
有關聯想的財報,我們在此前的《高光中的暗影:年營收首破500億美元的聯想值得傲嬌嗎?》一文中做了相對簡單的分析,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看,分析得不一定全面和客觀,僅供參考。
其實對於一個企業的財務表現,當我們將其置於不同的維度,往往會看到與表面事實看上去並那麼對稱的結論,關鍵要看業內和發布財報企業的高度和格局。
既然聯想自己正式發布了其2018/19財年(2018年4月1日起至2019年3月31日止)及最新的2018/19財年第四季度財報,我們不妨藉此再分析下聯想的財報。由於第四季度包含在聯想整個2018/19財年,同時PC依然佔據了聯想整體營收和利潤的大部(應在70%以上)所以我們僅對聯想2018/19財年(年報),尤其是與PC相關的業務表現做一個陳述式的簡單分析(注:以下涉及聯想的財務數據均來自聯想官方,且黑體均是聯想官方財報的表述)。
眾所周知,聯想去年5月內部做了一次重大的組織省級,即成立全新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ntelligent Devices Group,簡稱IDG)。組織升級後,聯想原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集團(PCSD)、移動業務集團(MBG)將整合成智能設備業務集團,與原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協同。經過此次升級後,聯想的財報簡單來說只有兩大部分,即IDG和DCG。而今天我們著重分析的就是IDG業務。
據聯想官方的財報,在IDG業務方面,其公佈了兩個營收數字:2018/19 財年,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業務的年營業額和利潤均創歷史新高,營業額達到2580 億人民幣,稅前利潤達到132.9 億人民幣。個人電腦市場份額達到了23.4% 的新高,重返全球第一,不僅如此,在前五大個人電腦廠商中,以年比年近10% 的增長速度穩居首位。
另外一個數字是:在Smart IoT 智能物聯網戰略的驅動下,IDG 整個業務集團年營業額實現了近雙位數(9.9% )的增長,達到3018 億人民幣。稅前利潤實現了123.6 億人民幣,年比年增長109% 。智能設備業務集團不僅是聯想智能轉型的重要載體,也為整體轉型和新業務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業務集團內兩大業務單元都取得了出色的業績表現。
到這裡,業內可以看到,同樣是IDG業務的數據,在聯想財報中的營收和稅前利潤數字出現了3018億人民幣和2580億人民幣(營收)、123.6億人民幣和133億人民幣(稅前利潤)的不同。其中營收相差430億元人民幣;稅前利潤相差9.4億元人民幣。
不要慌,聯想的官方統計沒有任何問題,我們列舉這些數字只是為了得到聯想PC業務的實際表現。通過上述的數字對比,我們可以得出,聯想PC的年營收為2580億元人民幣,稅前利潤為133億元人民幣。所謂相差的430億元人民幣,應該屬於聯想移動(即此前的MBG)。
到此,聯想PC業務表現的基本數據出來了(結合聯想官方發布的表格數據)。營收258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0.9%;稅前利潤為1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3%;出貨量同比增長9.5%。
作為對比,我們列舉去年被聯想重新超越,目前位列全球PC市場第二惠普的去年PC業務的表現數據:營收3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64億),同比增長13%;稅前利潤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5.2億),同比增長16.7%;出貨量同比增長0.9%。
依此計算,我們得出二者在PC業務的對比,聯想PC的出貨量增速是惠普的10.6倍;營收增速僅為惠普的14.4%;稅前利潤增速是惠普的2.05倍。
我們列舉上述數據和對比的目的,只是讓業內基於PC產業的現狀和趨勢來判斷下聯想和惠普,誰的增長方式更合理,更符合產業的發展規律,並無他意。
無心真言小富即安還是鴻鵠之志?
再看近期聯想的言論,其實從純商業,還是聯想企業自身的角度,楊元慶和黃偉明的言論實際上沒有任何問題,畢竟產業全球化、大家彼此分工協作,不僅是產業發展的共識和趨勢,更是常識。商業的歸商業,其他的歸其他,本該如此。
不過從去年到今年發生在中國ICT企業一系列的事件證明,不管全球化程度如何,只要是中國的ICT企業,都很難獨善其身,即讓商業的歸商業,其他的歸其他。而作為在商言商的企業,惟一可以做的,就是從純商業的角度(例如技術、產品等)不僅為自己,更是在非常時期在為中國的ICT產業,甚至是國家爭取盡可能多的籌碼。這個時候考量的不僅是中國ICT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是超乎於商業的眼界和格局。
具體到聯想,其一直是我們少有的值得尊敬的中國ICT企業之一,不要說在這個當口(不僅僅是純商業角度的較量),即便是從純商業的角度考量,如果現在和未來具備一定的核心產業競爭力,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當然我們所言的產業核心競爭力絕非是非要每家企業都去做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統,這不切實際,也沒有必要。但對於目前和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依然倚重PC業務的聯想來說,芯片和操作系統無論如何是繞不開的最核心的競爭力。
即便如此,我們從純商業的角度,也認為聯想也未必非要搞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統。儘管聯想在Gartner最新統計的去年全球半導體採購名單中,按照採購額已經位列全球第5,中國廠商第2。
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問的是,作為一家中國ICT企業的代表,聯想(例如PC)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所言的核心競爭力,是指在企業所處的產業中,這種能力是惟一或少數企業擁有,且能為自己帶來真正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並轉換成相對於其他友商,更高營收和利潤的技術或者產品。
近來經常接到媒體的電話,詢問為何联想屢屢遭“黑”,我們的回答是:“黑”聯想壓根就是很惡劣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但反過來,作為媒體和我們如果想要為聯想鼓之和喝之的時候,我們應該做或者說什麼?
每每我們反問媒體,多數媒體基本上是無言以對。這恐怕才是聯想應該認真反思的,即不是別人為何要“黑”我,而是別人如何歌之和頌之我。說白了,聯想要有別人想要歌之和頌之的真材實料。記住是真材實料,絕非是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另外,聯想目前海外市場已經佔據其70%—80%左右的營收,區域分佈均勻,時常被作為某些媒體,包括聯想在內引以為傲的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國企業之一的事實予以宣揚,但在我們看來,這對於聯想既是最大的優勢,也是最大的風險(原因不言自明)。而降低這種風險最好的應對之策就是打造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這樣在正常的純商業環境的競爭下,既能讓全球市場和用戶了解和認識到中國企業的真正實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在非常時期到來之時,又能為自己,為中國的ICT產業增加博弈的籌碼。
有言道: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針對業內種種的非議,甚至是抹黑,作為想要竭力在中國市場和用戶心目中提升自己品牌正面形象的聯想,需要展現的不僅是給人感覺小富即安的純商業的亮眼財報,而是作為中國ICT產業代表理應具備的鴻鵠之志般的眼量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