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氫汽車”引圍觀技術突破還是“龐”氏騙局?
河南《南陽日報》頭版發布了《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贊!》的文章,其中說到“水氫發動機在我市正式下線,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制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消息一出,各種嘲諷、質疑的聲音不絕於耳,有人質疑這違反化學常識,有人說這是永動機再現。作為事件當事雙方的南陽地方政府和青年汽車集團更是深陷輿論漩渦。
“水氫汽車”為何爭議這麼大?投資巨大的產業項目到底如何出爐?又應該經過哪些決策機制和流程?5月25日晚,《央視財經評論》邀請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和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做客演播室,深度解析。
“水氫汽車” 為何爭議這麼大?
王青:前車有鑑技術突破應符合規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這件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以前發生的一些事,比如水變油,還有巴鐵事件。出現這些一開始難以理解的問題,一般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類似於日心說還是地心說這種,就是我們認知本身有問題;另外一種就是技術有問題。在公眾情緒裡,這次顯然後者更突出一些。
所以,這個時候尤其需要當事方公佈更多細節和資料。但有一點需要認識到,即便這個技術可行,從科學原理到實驗室,再到市場,到產業化,中間的路其實是很長的。從水解制氫技術來看,目前包括德國、印度、英國在內很多國家,實際上都還處在研究階段。
王冠:因為發展焦慮所以欲速不達
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這次爆發的爭議,既反映了公眾對反常識現象的關切,也折射出相對東部和沿海地區,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主政者一種普遍的焦慮。南陽2018年人均GDP大概相當於全國水平的60%,在河南倒數第四,整個經濟結構更多被定義成傳統產業大市、農業大市。
回到引發爭議的《南陽日報》那篇文章,說的是水氫發動機在南陽市下線使新能源汽車項目前景一片光明,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氫能源汽車項目的信心和決心。可見地方主政者對產業升級、對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種渴望,在這種心態之下引入的項目,是不是真的經得起推敲,是要打問號的。
項目疑點重重為何暢行無阻?
【新聞鏈接】青年汽車及其董事長龐青年
2001年1月,龐青年註冊成立青年汽車集團。據公開信息,青年汽車集團至今有34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龐青年先後有20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並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寧夏石嘴山、浙江蕭山、浙江海寧、江蘇連雲港等地,龐青年曾為地方政府畫出的投資大餅高達三百多億元,但相關項目幾乎全部爛尾。
王青:引進項目的動力來自背後的壓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從地方政府關於項目投資的決策上來看,目前一個特點是有壓力,有動力,還有能力,這個跟一直以來的考核機制,財稅機制有關。儘管在不斷改進中,但實事求是講,發展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同時政府又掌握了大量資源,包括土地、貸款、政策等,使得他們又有能力來做這些事。而新能源汽車、氫燃料電池這個方面,又是國家大力倡導的,對很多中西部地區來說,要想形成產業亮點,彎道超車,他們從內心深處還是非常喜歡這樣的產業。
王青:之前有過錯的企業之後並不天然有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我有一個觀點,企業之前犯過錯誤或者出過問題,跟它之後的經營、項目並沒有必然聯繫。回到這件事,我建議應該就事論事。
需要注意的是,這家企業以前出過這麼多問題,那地方政府在做決策的時候,應該特別小心,特別慎重,現在看來,至少在對項目的審核上,應該是有紕漏的。
王冠:地方政府引進項目要做到“天天315”
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青年汽車跟南陽方面的合作在去年12月就正式落地了,政府給了地,大概率來說應該還有相應的稅收補貼、貸款,以及新能源方面的補貼,同時我們看到青年汽車有一個說法,說希望量產達到每年10萬台,現在來看這應該是很難實現了。顯然政府在引進產業項目的時候,也要做到“天天315”,這也是切實維護一方水土一方公眾的權益。
王青:對科研成果的判定要靠機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判定科研成果,要靠機制,特別是要靠市場機制。現實中很多政府在各種原因推動下,喜歡介入到微觀領域,特別是介入到技術路線,但從各個國家的發展來看,政府介入到微觀領域的風險是非常大的,而且失敗概率也非常高。所以,下一步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或者類似問題盡量少發生,還是要讓市場來做這個技術路線最終的判定者。
王冠:群嘲無意義自省更重要
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這次事件,如果始於嘲諷終於嘲諷,可能並沒有什麼太大價值。我認為地方政府發展產業的初心還是要肯定的,我們總說不能亂為,但不作為也不行。如何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實實在在把項目做出來,應該是地方真正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