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如何實現64核128線程的?“膠水封裝”功不可沒
去年底的New Horizon大會上,AMD正式宣布了7nm工藝、Zen2架構的新一代霄龍EPYC處理器“羅馬”(Rome),最多64核128線程,相比第一代EPYC霄龍的32核64線程再次翻倍。與此同時,7nm工藝的桌面版銳龍3000系列今年也會迎來升級,8核16線程的不會少。
而16核32線程及12核24線程的銳龍3000也曝光了,AMD這一次是準備在桌面、服務器以及數據中心市場上跟Intel來一場“核戰”了,後者目前的Xeon處理器最多才28核56線程。
AMD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要知道在摩爾定律逐漸終結的情況下,製造超多核處理器的技術難度及成本是非常高的,Intel 14nm工藝只能做到28核也是因為種種技術限制,而AMD一下子做到64核128線程,單插槽性能、吞吐量翻倍,這個優勢在數據中心市場上很有競爭力。
AMD CTO Mark Papermaster日前在AMD自己的視頻節目中接受了採訪,就談到了這個問題。他認為AMD在過去50年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行業障礙,看起來無法克服,但是AMD的工程師們最後總能找到解決方法。
Papermaster也認為摩爾定律漸漸失效,半導體行業的人遇到了同樣的物理極限,製程過程中的光刻工藝越來越貴,而且也不能再帶來性能增益了,所以AMD採用了創新的佈局來提升處理器的性能。
Papermaster所說的創新設計就是AMD通過Infinity Fabric高速總線技術設計了多模塊芯片,這種設計在業內被稱為chipsets。具體到羅馬處理器上,那就是CPU、IO核心分離,CPU部分有8個8核模塊,總計64核,IO核心則是14nm工藝製造,集成了DDR內存控制器等芯片。
對普通人來說,AMD的這種設計通常被認為是“膠水多核”,不過現在的膠水多核也不同於10多年前雙核處理器剛問世時的那種那種膠水多核了,chipsets這種設計方式實際上是這兩年很流行的,按照需要組合不同架構、不同工藝的內核以便解決性能及製造難度不能兼顧的問題。
這種設計思路不只是AMD在用,Intel及NVIDIA也在研究通過多個小芯片封裝成高性能CPU/GPU,只不過AMD搶先應用了,未來這種設計的芯片只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