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科技公司再迎上市潮這次有泡沫嗎?
當網約車公司Uber在周五正式上市時,它將躍居史上規模最大科技公司首次公開招股(IPO)交易行列,成為眾多在今年上市的知名創業公司中的一員。自互聯網泡沫以來,還沒有如此多高估值的科技公司在這麼短時間內密集上市。
網約車公司Lyft和圖片社交平台Pinterest已經上市,企業通訊應用Slack、眾創空間WeWork以及大數據公司Palantir預計也將很快上市。
但是,這批科技公司明顯不同於上世紀90年代末期上市的公司。
1990年以來的科技公司IPO及融資額
在當前的這些科技公司中,許多是抓住了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興起的機遇,取得了數十億美元的估值。他們更加成熟,已經以私有公司身份花費數年時間打造他們的業務。但是許多公司依舊嚴重虧損,他們花在私募市場用於提高規模和估值的時間最終引發了市場對其何去何從的質疑。
長時間保持私有公司身份的優勢
當網景、雅虎以及現在已倒閉的“虛擬社區”在線網絡Theglobe.com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上市時,沒有一家公司的創建時間超過三年。相比之下,當Lyft在今年3月底登陸納斯達克交易所時,它已創建大約7年時間,和其他公司相比也還算年輕。Uber、雲計算公司PagerDuty以及Pinterest已運營至少十年時間。
這些公司為何要更長時間保持私有公司地位,原因有很多。一些人指出,這是因為上市公司面臨的監管越來越多。另外一些人認為,金融危機後的創紀錄低利率推動投資者進入私募市場,增加了創業公司的融資資金。
上市前保持私有化的時間更長
但是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依賴風險投資家和其他投資者資助他們的運營,能夠讓他們在避免公眾監督的情況下有更多渠道找出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不出所料,這一波上市潮中的科技創業公司估值更高。追踪創業公司的數據公司CB Insights稱,今年,在美上市而且由風投支持的科技公司的平均市值為96億美元,到今年年底時的總市值可能超過1500億美元。
估值和營收遠遠更高
Lyft已經累計融資了大約50億美元,今年上市時的估值超過200億美元。Uber從投資者手中籌集的資金更多,總計融資大約150億美元。按照Uber週四公佈的每股45美元IPO發行價計算,Uber估值超過820億美元。
相比之下,亞馬遜和雅虎當年上市時的估值不到5億美元。
長期以來,投資者一直在押注那些承諾革新消費者購物、旅行以及媒體消費體驗的公司。20年前,許多投資者無視他們所支持的公司相對年輕這一現實,忽略了他們的盈利前景。對於部分投資者來說,他們的押注取得了回報:亞馬遜、eBay以及谷歌就誕生在互聯網泡沫時代。但是這一時期也造就了許多轟動性公司倒閉事件,例如生鮮電商Webvan、寵物網站Pets.com的倒閉。
當前科技公司的估值更高
和這些破產公司不同的是,如今這些高估值的科技公司在行業的地位更加穩固,許多公司營收達到數十億美元。不過,並不是所有公司都能讓投資者穩賺不賠。多家創業公司的營收增速似乎正在放緩。例如,去年Uber營收同比增長42%,不及2017年的一倍以上增速。
相比之下,網景、亞馬遜、eBay以及雅虎在他們上市時的總營收不到1億美元。但是他們的後勁十足,在上市後的三年內營收飆升了10倍以上。
營收增速的放緩並不一定意味著IPO投資者難以大賺一筆。當Facebook在2012年5月上市時,一些投資者也擔心Facebook的營收增速放緩問題。但是在上市三年後,Facebook的營收增長了兩倍,股價上漲了一倍以上。
然而,新一代科技公司的增速放緩已經引發了市場對於部分公司是否能夠很快盈利的質疑。上市時虧損並不是一個新現象。創業公司在上市時往往處於虧損狀態,但是一些公司的虧損尤其嚴重。Lyft去年虧損了近10億美元,是上市前虧損最多的公司之一。但是和計劃IPO的公司相比,Lyft的虧損並不是最多的。WeWork去年虧損19億美元,Uber單是在今年第一季度就虧損了11億美元。
科技公司上市前的盈利情況
如今,許多公司不管他們的盈利與否,融資需求降低,它們上市主要為了給它們的創始人、早期投資者以及員工提供一個從已經高企的估值中變現的機會。
對於那些早期入股的股東來說,他們將從這些公司的IPO中賺得盆滿缽滿。但是對於那些在公開市場買入這些公司股票的人來說,他們能否繼續大賺一筆依舊是一個疑問。